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通向繁榮之路》第六集《和合共生》速覽

發布時間:2023-10-17 16:44: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河流,如同地球上的血脈,滋養(yang) 著大地、孕育著文明。

  古絲(si) 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倫(lun) 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並肩書(shu) 寫(xie) 相互尊重的壯麗(li) 詩篇。

  2017年5月14日,習(xi) 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古絲(si) 綢之路綿亙(gen) 萬(wan) 裏,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核心的絲(si) 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chan) 。”

  絲(si) 綢之路,穿越時空、托舉(ju) 繁榮;絲(si) 路精神,根植曆史、麵向未來。

  從(cong) 沙的邊緣到海的彼岸,17個(ge) 共建國家,33項聯合考古合作,見證著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鑒。

  希瓦古城,中國文物修複工作隊應邀而來,與(yu) 當地工匠一起,用妙手匠心,恢複古建昔日容顏。抖落歲月風塵,絲(si) 路之上矗立千年的希瓦,再次把榮耀和希望帶給人們(men) 。

  中國文化遺產(chan) 研究院援烏(wu) 文物修複工作隊隊員陳暉:“太陽從(cong) 西邊落下,那種美真的就能把你一天的疲勞全部驅散。那個(ge) 時候就可以遐想到,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騎著駱駝,拿著他的節杖,在悠揚的駝鈴(聲)之下,看這樣的夕陽一路前行。我是不是就是在沿著張騫先人的足跡,一路走到了這裏。”

  張騫“鑿空”、鄭和遠航,駝隊與(yu) 寶船滿載著善意與(yu) 友誼,留下千古佳話。

  在絲(si) 路精神的引領下,共建“一帶一路”托舉(ju) 起和平與(yu) 發展、也傳(chuan) 遞著夢想與(yu) 希望。

  2023年3月10日深夜,沙特和伊朗,斷交七年的中東(dong) 兩(liang) 國,絲(si) 綢之路上的文明古國,在絲(si) 路的起點——中國,握手言和。

  十年來,中國積極推進以對話談判的方式破解難題,以和平方式解決(jue) 國家間的分歧和爭(zheng) 端。在和平中謀發展,在發展中促和平,讓所有愛好和平、致力發展的國家和人民攜手同行。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離不開國家與(yu) 國家、人民與(yu) 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賞。

  絲(si) 路歌聲流轉,人們(men) 傳(chuan) 遞著“一帶一路”的相通情感,也用腳步丈量著絲(si) 綢之路的多元文明。十年來,中國已與(yu) 144個(ge)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文件。絲(si) 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ti) 、“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絲(si) 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等各類合作機製集中湧現。日漸活躍的體(ti) 育合作交流,也成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增進了解、締造友誼的重要橋梁。

  共建十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

  世界,在更加頻繁的人文交流,更加緊密的交往互動之中,激蕩出相知相交、團結共榮的“和合之美”。

  撰稿丨盛潔 李璟慧導演丨張文華 李璟慧 主攝像丨陳碩 陳雷剪輯丨李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