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福建光澤:幸福之城的鄉村巨變

發布時間:2023-10-17 16:57:00來源: 人民論壇網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由農(nong) 業(ye) 大國向農(nong) 業(ye) 強國大步邁進,農(nong) 村麵貌煥然一新,農(nong) 民生活越過越好,一幅村美民富產(chan) 業(ye) 興(xing) 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暢通城鄉(xiang) 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人民論壇網推出“大國新村: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係列報道,講好神州大地廣袤鄉(xiang) 村的振興(xing) 故事。今天,人民論壇調研組帶您走進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一起感受這座幸福之城的鄉(xiang) 村巨變。

  青山著意橫詩卷,碧水含情展畫圖。初秋時節,來到地處閩贛邊界的光澤縣,隻見四周層巒聳翠,碧波瀦秀……“山光水色”盡顯自然生態之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閩工作期間,曾三次深入光澤調研,對光澤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並叮囑鄉(xiang) 親(qin) 們(men) “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的暫時發展,要保持和保護山區生態平衡,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綠色食品”“要走生態效益型產(chan) 業(ye) 之路,以內(nei) 涵式發展為(wei) 主,使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高度和諧”。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多年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慎終如始守護著青山綠水,源源不斷收獲著幸福快樂(le) 。2022年,全縣86個(ge) 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均超15萬(wan) 元,其中20萬(wan) 元以上占比80.2%,50萬(wan) 元以上占比21%,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時間的書(shu) 頁不斷掀開,發展的命題日新月異。

  “我們(men) 將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充分發揮大武夷1小時經濟圈、武夷山國家公園西區、聖農(nong) 千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的承載地、閩贛邊界樞紐等優(you) 勢,全力打造有溫度、有記憶、有感覺的閩贛省際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小城。”光澤縣委書(shu) 記陳中民說。

  建圈強鏈,激活“一池春水”

  “古驛入杉關(guan) ,煙波鎖翠嵐;夜來風景好,宿處是江南。”這是南朝詩人鮑照在《夜宿新城》中描寫(xie) 的“杉關(guan) ”。

  “由入閩,從(cong) 杉關(guan) 。”號稱閩西第一關(guan) 的止馬鎮杉關(guan) 村,位於(yu) “雞鳴兩(liang) 省聞”的閩贛交界處。1999年3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親(qin) 手在杉關(guan) 種下一棵香樟樹,激勵遭遇洪災的老區人民樹立信心重建家園。

  “現在,濫砍盜伐的現象沒有了,保護環境已成為(wei) 村裏每個(ge) 人的行動自覺。”杉關(guan) 村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深深懂得,這裏種的不隻是一棵樹,更是一種生態理念的傳(chuan) 播。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今天的杉關(guan) ,走出了一條綠色轉型發展之路,獲評國家森林鄉(xiang) 村、省級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福建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績突出村等榮譽,《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打造村強民富景美人和模範標杆》更是入選全國村典型案例。

  塑造農(nong) 村新風貌,既要顧“麵子”,也要管“裏子”,如何做到“兼收並蓄”?

  “近年來,止馬鎮通過強化組織引領,龍頭帶動,探索村企牽手、產(chan) 業(ye) 富村模式,輻射帶動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止馬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李莉涓介紹道。

  2021年,止馬鎮整合助農(nong) 財政資金,與(yu) 聖農(nong) 集團黨(dang) 委共同合作創辦“十支聯興(xing) ”黨(dang) 建品牌項目——新振肉製品加工廠,並聯合全鎮10個(ge) 村成立新振發展有限公司,推動轄區內(nei) 10個(ge) 村聯村共建、資源共享,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新動力。

  “新振肉製品一廠、二廠由聖農(nong) 集團提供1450萬(wan) 元啟動資金,鎮裏10個(ge) 村黨(dang) 支部通過土地資源、閑置資產(chan) 、可用資金等方式入股建成。”在李莉涓看來,村企聯辦既實現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有發展、集體(ti) 有收入,也盤活了“家中”零散勞動力,帶動更多人在“家門口”就業(ye) 。

  2022年,新振公司一廠創利潤近200萬(wan) 元,全鎮10個(ge) 村經營收入全部突破25萬(wan) 元。今年二期投產(chan) ,可帶動光澤縣和江西省黎川縣8個(ge) 村加盟,預期利潤500萬(wan) 元以上。

  “咫尺應須論萬(wan) 裏。”這是光澤縣“聯村聯建”和“村企共建”工作的有效探索。目前,這一成功經驗在光澤全縣鋪開。

  這些年,光澤縣主動求新求進求突破,創新實施“兩(liang) 要四有”工作法,即向組織力要生產(chan) 力、要效益,讓集體(ti) 有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有能人、發展有平台、農(nong) 民有增收,深入推進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建“整鄉(xiang) 推進、整縣提升”示範縣創建,有效激發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活力,夯實了共同富裕基礎。

  光澤縣委副書(shu) 記黃水彪說,縣裏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創新利益聯結機製,大力推進民企帶村、跨村共建,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有發展、集體(ti) 有收入。

  建圈強鏈,擴群謀新。光澤縣探索建立連村聯創、跨村聯營的發展格局,推動實現整鄉(xiang) 發展,不斷縮小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差距,先後打造了止馬鎮“十支聯興(xing) ”、鸞鳳鄉(xiang) “物流入園”、華橋鄉(xiang) “帶富先鋒”等市級示範點14個(ge) ,輻射帶動42個(ge) 縣級黨(dang) 建示範項目。

  同時,讓產(chan) 業(ye) 鏈延展植入鄉(xiang) 村,把工廠辦到群眾(zhong) 家門口,讓農(nong) 民變身“產(chan) 業(ye) 工人”,既有效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就近就地就業(ye) 難題,又有效解決(jue) 了企業(ye) 招工難的問題。

  比如,引導聖農(nong) 集團在全縣7個(ge) 鄉(xiang) 鎮建立200餘(yu) 個(ge) 生產(chan) 加工基地,帶動天江藥業(ye) 、澤匯漁業(ye) 等規上企業(ye) 黨(dang) 組織加強與(yu) 鄉(xiang) 村合作謀劃產(chan) 業(ye) ,孕育村辦或鄉(xiang) 村企聯辦等多種所有製企業(ye) 23家,產(chan) 業(ye) 覆蓋67個(ge) 村。2022年新增就業(ye) 崗位800餘(yu) 個(ge) ,累計吸納群眾(zhong) 家門口就業(ye) 1300餘(yu) 人,帶動戶均年收入超6萬(wan) 元。

  “治國之道,富民為(wei) 始。”站在杉關(guan) 隘口,但見香樟亭亭,根碩葉茂,清風徐來,滿樹馨香。

  謀新思變,提升“民生溫度”

  走進鸞鳳鄉(xiang) 十裏鋪村,靜默的山、流動的水、搖曳的樹,深淺不一的綠在眼前漸次鋪展。

  “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村更美了,人更富了。”72歲的元道成曾任十裏鋪村村支書(shu) ,在他眼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是村裏發展最快、變化最明顯的時期,“政策好,機遇好,樣樣都在變好”。

  “以前我們(men) 村可以說是一個(ge) 偏僻落後的貧困村,村財基本沒有收入。”十裏鋪村村支書(shu) 傅存軍(jun) 說,因緊鄰316國道的地利優(you) 勢,經縣裏與(yu) 聖農(nong) 牽線搭,將聖農(nong) 5個(ge) 飼料廠的豆粕由原來的社會(hui) 車輛承包運輸改為(wei) 由十裏鋪村承運,將運輸產(chan) 業(ye) “飛”入村裏。2021年底,十裏鋪村財收入達到250多萬(wan) 元。

  村財增收後,十裏鋪村采取了一係列有溫度的舉(ju) 措:為(wei) 村民購買(mai) 商業(ye) 保險,資助村民子女上學,給70歲以上高齡村民發放慰問金,硬化通村道路,新建休閑廣場、農(nong) 村書(shu) 屋,建立共享食堂……村裏緊緊抓住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托起了群眾(zhong) “穩穩的幸福”。 

  “這些都是我們(men) 過去從(cong) 來不敢想的,如今成為(wei) 了現實。”村民林金水和大夥(huo) 兒(er) 一樣,打心眼裏高興(xing) 。

  家鄉(xiang) 築“暖巢”,迎得“雁歸來”。近些年,十裏鋪村100多位村民返鄉(xiang) 就業(ye) ,有的辦起了農(nong) 家樂(le) ,有的開起了鄉(xiang) 村超市,有的則賣起了當地特色美食……緩緩升騰的煙火氣中彌漫著百姓濃濃的幸福。

  一隅之光,折射的是光澤聚焦聚力民生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全貌。

  近年來,光澤縣不斷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充分發揮就地就近優(you) 勢,在全縣探索農(nong) 村小型建設項目管理改革,將“沉睡”資源有效轉化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澎湃”動能,帶動更多農(nong) 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ye) ,實現“務農(nong) 、顧家、掙錢”三不誤。

  華橋鄉(xiang) 在總結華橋村發展“物業(ye) 型經濟”帶動村財增收經驗的基礎上,聯合12個(ge) 村一起成立光澤縣振華鄉(xiang) 村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專(zhuan) 門承建50萬(wan) 元以下、無需相關(guan) 資質的農(nong) 村小型建設項目。至今,華橋鄉(xiang) 通過“雙工法”(即由公司派工匠、派原材料的方式)實施農(nong) 村小型工程項目149個(ge) ,總金額2277.57萬(wan) 元,每年帶動農(nong) 村工匠人均增收近3萬(wan) 元,村集體(ti) 累計增收235.3萬(wan) 元。

  位於(yu) 寨裏鎮南部的百石村,以打造水美精品村為(wei) 契機,依托澤匯漁業(ye) 成立村辦佰淨物業(ye) 管理有限公司,承接澤匯漁業(ye) 物業(ye) 管理、基礎設施維護等業(ye) 務,帶動村民戶均增收近2萬(wan) 元,村集體(ti) 增收約17萬(wan) 元。

  正所謂一路通,路路通。目前,全縣7個(ge) 涉農(nong) 鄉(xiang) 鎮均已成立了鄉(xiang) 村建設開發有限公司,2022年以來,已代建農(nong) 村小型工程224個(ge) ,項目總金額達2946.5萬(wan) 元,帶動村集體(ti) 增收307萬(wan) 元。

  “鄉(xiang) 建公司”的成立,讓小型工程項目建設流程化繁為(wei) 簡,既讓實施項目的所在村持續降本增效,也催生出大量靈活用工需求。光澤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林銳坦言,這一模式為(wei) 破解基層治理難點、鄉(xiang) 村服務痛點開辟了新路徑,實現了百姓受益、產(chan) 業(ye) 發展、村集體(ti) 經濟壯大“一石三鳥”,進一步激活了鄉(xiang) 村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社會(hui) 發展有“溫度”,人民的幸福才更有“質感”。光澤這座城市的“溫度”,不僅(jin) 在於(yu) 它的曆史底蘊和人文韻味,還在於(yu) 人民所盼所求皆有回響的那份踏實。鄉(xiang) 村在變美、產(chan) 業(ye) 在變強、百姓在變富……群眾(zhong) 們(men) 看在眼裏,樂(le) 在心裏,紛紛為(wei) 此點讚。

  精培細育,構建“雁陣齊飛”

  千村千麵,生機無限。在華橋鄉(xiang) 吳屯村,也發生著巨大且令人欣喜的變化。

  眼前,村落人家怡然自在;遠望,綠植生態生機勃勃。

  “今年的天氣特別好,非常有利於(yu) 茶的生長、采摘和加工!”來到茶山,南平市金映茶葉家庭農(nong) 場總經理嚴(yan) 金友蹲下來仔細查看著茶葉的生長情況。

  嚴(yan) 金友是土生土長的吳屯村人,也曾因創業(ye) 屢戰屢敗,成為(wei) 當地的名人。

  “前前後後做過十幾個(ge) 項目,一個(ge) 都沒有成功。”嚴(yan) 金友說,他造過林、種過樹,養(yang) 過牛、羊、魚、鴨、蚯蚓等,還嚐試過販賣筍幹,遺憾的是,都以失敗告終。

  2002年4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xi) 近平同誌特地到嚴(yan) 金友家,鼓勵他選擇適合自己又有把握的發展路子,專(zhuan) 心做茶,預祝他“屢戰屢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當年的一番鼓勵讓我茅塞頓開,他的美好祝願也讓我信心倍增。”每每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嚴(yan) 金友難掩激動。

  此後,嚴(yan) 金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種茶、製茶上。通過多年努力,他的茶園從(cong) 幾十畝(mu) 增加到1200多畝(mu) ,延伸出集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科研、茶旅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成為(wei) 了當地茶產(chan) 業(ye) 的致富帶頭人,先後被授予市“農(nong) 村科技示範戶”、縣“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農(nong) 村致富能手”等榮譽稱號。

  從(cong) “屢戰屢敗”到“屢戰屢勝”,嚴(yan) 金友一路走來殊為(wei) 不易。

  如今,金映茶葉家庭農(nong) 場有限公司已成為(wei) 市級龍頭企業(ye) ,2022年,嚴(yan) 金友的公司茶產(chan) 量超5萬(wan) 公斤,年產(chan) 值1200多萬(wan) 元,每年能直接帶動當地100多戶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有力推動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80後”、吳屯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嚴(yan) 付強曾在上海打工數年,2009年回到鄉(xiang) 村做起了新時代的“新農(nong) 人”。作為(wei) 嚴(yan) 金友的“後繼人”,也是村裏的“帶頭人”,嚴(yan) 付強希望未來能以茶場為(wei) 依托,統籌做好“三茶”融合,帶動周邊更多鄉(xiang) 親(qin) 共同致富。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

  這幾年,光澤很多鄉(xiang) 村有個(ge) 新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逆行歸巢”,從(cong) 大城市回到自然淳樸的山村生活,“原鄉(xiang) 人”“歸鄉(xiang) 人”“新鄉(xiang) 人”聚在一起,在農(nong) 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

  “縣裏圍繞吸引能人、留住能人、提升能人、服務能人的激勵導向,健全完善用才育才機製,不斷做大農(nong) 村人才‘蓄水池’。”據光澤縣委組織部部長徐榕介紹,光澤注重從(cong) 返鄉(xiang) 大學生、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退役軍(jun) 人等群體(ti) 中選拔村兩(liang) 委成員,當前全縣86個(ge) 村級組織“一肩挑”隊伍中,致富帶頭人達到45人,占52.3%。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望向自家茶園,做茶三十餘(yu) 載的嚴(yan) 金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得益於(yu) 黨(dang) 的好政策,相信我們(men) 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作者:人民論壇調研組)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