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深化閩台文化交流交融 增進兩岸同胞文化認同

發布時間:2023-10-17 16: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兩(liang) 岸聽潮】

  作者:林晶(福建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莆田學院副教授)

  9月,2023年海峽兩(liang) 岸同胞護駕媽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動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舉(ju) 行。10天9夜,近百家台灣媽祖宮廟、500多家莆田媽祖宮廟共襄盛舉(ju) ,台灣地區的報馬仔、花鼓陣等民俗陣頭,浩浩蕩蕩,蔚為(wei) 壯觀,閩台同胞共同演繹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民俗盛宴。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深化閩台社會(hui) 人文交流”“促進文化領域融合發展”“發揮媽祖等民間信仰精神紐帶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信俗交流活動”。海峽兩(liang) 岸媽祖巡安活動,正是這一文件精神的生動寫(xie) 照。

  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對台重大政策主張。多年來,作為(wei) 與(yu) 台灣距離最近、曆史文化淵源最深厚的省份,福建省依托與(yu) 台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qin) 、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緣”優(you) 勢,始終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成為(wei) 台商投資大陸的重要聚集地和兩(liang) 岸交流交往前沿。尤其在文化交流領域,福建深入挖掘閩台共同的曆史文化資源,在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方麵鉚足幹勁,成果斐然。

  發揮“五緣”優(you) 勢,塑造閩台共同文化情感

  秉持“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閩台親(qin) 上親(qin) ”理念,福建持續深化閩台社會(hui) 人文交流,深入推進實施親(qin) 情鄉(xiang) 情延續工程,增強祖地文化對台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發揮“五緣”獨特優(you) 勢,強化宗親(qin) 、鄉(xiang) 親(qin) 、姻親(qin) 、民間信仰“四大紐帶”,塑造閩台共同文化情感。

  坐落於(yu) 福建泉州市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海峽兩(liang) 岸血濃於(yu) 水的一個(ge) 縮影。該館館藏2萬(wan) 多件涉台文物,收集譜牒涉及164個(ge) 姓氏 9703冊(ce) 、兩(liang) 岸家書(shu) 近3000件。開館以來,為(wei) 兩(liang) 岸同胞尋親(qin) 尋根提供服務,推動兩(liang) 岸同名同宗村懇親(qin) 聯誼,先後接待兩(liang) 岸民眾(zhong) 族譜查詢和對接400多批次,建立涉台族譜信息資料數據庫,編印了《閩台同名村》《閩台同宗同名村》《閩台“三同”文化》等眾(zhong) 多書(shu) 冊(ce) 。

  尋根謁祖、朝聖祭祀、族譜對接、同名同宗村交流等在福建各地方興(xing) 未艾。2023年3月,第二屆兩(liang) 岸青年信俗淵源尋根之旅活動在福建開展,閩台青年們(men) 攜手探尋祖輩足跡;5月,第十五屆海峽百姓論壇在廈門開幕,千餘(yu) 名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宗親(qin) 賢達、姓氏文化研究專(zhuan) 家學者齊聚鷺島、續譜聯宗;8月,首屆兩(liang) 岸姓氏尋根大會(hui) 暨《閩台尋根大典》平潭三部曲發布會(hui) 在平潭舉(ju) 行,兩(liang) 岸學者共話兩(liang) 岸同胞“同心圓”。

  深化交流機製,拓展閩台共有文化領域

  多年來,福建以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底蘊為(wei) 依托,不斷深化交流合作機製,拓展閩台共有文化領域。

  在廣電領域,福建鼓勵兩(liang) 岸開展廣播電視、電影電視劇等方麵的合作,鼓勵播映兩(liang) 岸合拍的影視劇,支持閩台合作拍攝影視劇;在產(chan) 業(ye) 領域,鼓勵台灣地區建築師、文化創意團隊等參與(yu) 福建特色小鎮、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li) 鄉(xiang) 村、傳(chuan) 統村落和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利用等項目;在教育領域,率先在大陸出台關(guan) 於(yu) 兩(liang) 岸職業(ye) 教育合作領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規,使得閩台兩(liang) 地院校合作、人才聯培、師資引育等走在全國前列;在民間藝術領域,率先將台灣同胞納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評審,7名在閩台胞獲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涵蓋壽山石雕、南音等非遺項目。

  龍岩電視台、龍岩人民廣播電台與(yu) 台灣地區媒體(ti) 聯合推出《兩(liang) 岸客家》《美食美客》等兩(liang) 岸客家文化題材節目;平潭市北港村吸引兩(liang) 岸文藝青年共同開發文創項目,建設了兩(liang) 岸共同家園文化創意聚落區;眾(zhong) 多福建高校與(yu) 台灣高校簽訂合作協議……福建先行先試、主動融合,閩台文化交流合作結出累累碩果,助力人心相通。

  探索融合新路,搭建閩台共享文化平台

  海峽兩(liang) 岸同屬中華民族,共享中華文化,具備文化融合的深厚根基。福建積極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搭建了一批具有品牌特色的閩台共享文化平台。

  海峽論壇就是閩台共享文化平台的一大典範。15年來,海峽論壇廣邀兩(liang) 岸同胞共敘親(qin) 情鄉(xiang) 誼、共話民生福祉、共商交流合作、共揚中華文化,成為(wei) 規模最大、參與(yu) 最廣泛的兩(liang) 岸民間交流盛會(hui) ,被譽為(wei) 跨越海峽的“百姓論壇”。如今,從(cong) 經濟交流到文化交流,從(cong) 民間信俗到婚姻情感,從(cong) 基層治理到青年創業(ye) ,海峽論壇不斷加入新的交流元素,開拓新的交流領域,助推兩(liang) 岸民間交流之路越走越寬。據統計,15年來,海峽論壇上發布139項促進兩(liang) 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促成兩(liang) 岸百對社區、鄉(xiang) 鎮、村裏有效對接,千個(ge) 合作協議或意向書(shu) 簽約,近百億(yi) 經貿合作項目落地實施。

  福建十分重視文化平台搭建、提升活動品牌效應。2008年開創的海峽兩(liang) 岸(廈門)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已成為(wei) 國內(nei) 台商參展數量最多、覆蓋麵最廣的綜合性文化產(chan) 業(ye) 展會(hui) 。始於(yu) 2009年的“福建文化寶島行”活動,已成為(wei) 閩台文化交流的一塊招牌。

  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重要途徑。相信通過加強閩台曆史文化交流交融,能夠進一步增進兩(liang) 岸同胞的文化認同,讓兩(liang) 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濃,不斷譜寫(xie) “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的新篇章,最終助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