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非遺村”念好“文旅經”(走進鄉土中國)

發布時間:2023-10-18 11:20:00來源: 光明網

  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雙塘村

  “非遺村”念好“文旅經”(走進鄉(xiang) 土中國)

  本報記者 尹曉宇

  江蘇省張家港市坐落在長江邊,長江在這裏轉過一個(ge) 長長的彎,便奔流入海。臨(lin) 江的村莊多以長江作為(wei) 自然稟賦謀劃文旅發展,但鳳凰鎮雙塘村不臨(lin) 江,隻有一座4A級景區鳳凰山。這樣一個(ge) 自然稟賦並不出眾(zhong) 的村子卻先後獲評江蘇省特色田園鄉(xiang) 村、江蘇省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近日,記者前往雙塘村探訪。

  文化元素俯拾皆是

  中秋國慶假期,雙塘村舉(ju) 辦第五屆江南風情節,碑刻拓印、紮染體(ti) 驗等親(qin) 子非遺手作活動以及民樂(le) 雅集、江南評彈等活動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駐足體(ti) 驗。

  鳳凰鎮古稱河陽,雙塘村就位於(yu) 河陽的核心區域。說起文化,當地人都能說出幾個(ge) ,比如當地人耳熟能詳的河陽山歌,再如有著“吳郡狀元第一人”美譽的唐朝狀元陸器,還有施耐庵在村裏的傳(chuan) 說……據統計,河陽山歌、河陽寶卷、河陽廟會(hui) 、高莊豆腐幹製作技藝等19項國家級或張家港市級非遺或多或少都與(yu) 雙塘村有關(guan) ,特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吳歌中的河陽山歌就起源於(yu) 雙塘村。

  上世紀60年代,虞永良從(cong) 學校回鳳凰山務農(nong) ,一次他看到二三十個(ge) 農(nong) 民分列兩(liang) 旁,把一隻水泥船從(cong) 一條河拖到另一條河。他們(men) 在拖船時合力唱著:“嗯唷,斫竹,嗬喲嗨!嗯唷,削竹,嗬喲嗨!嗯唷,彈石,飛土,嗬喲嗨!嗯唷,逐肉,嗬喲嗨!”後來,醉心於(yu) 山歌搜集的虞永良多次走訪村民,請當時的山歌大王張元元錄製後寄到省裏,請專(zhuan) 家把曲調寫(xie) 出來,這個(ge) 世代傳(chuan) 唱的勞動號子就是現在的河陽山歌《斫竹》,與(yu) 上古時期的歌謠《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非常相似。

  陸器是地道的鳳凰鎮人,蘇州地區有記載的第一位狀元,官至太子太師。《常熟縣誌》中對他的記載十分簡單:“陸器,狀元,家河陽山,讀書(shu) 台遺址尚存。”據傳(chuan) ,陸家曾在河陽山頂結廬三間,供陸器讀書(shu) 。陸器少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唐開成五年在長安奪魁。如今,從(cong) 雙塘村所在的東(dong) 麓上山,在文昌閣邊還能看到一塊巨大的青石,這就是陸器讀書(shu) 台。

  高莊豆腐幹始創於(yu) 清朝鹹豐(feng) 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頗受當地人喜愛,它的製作技藝被列入張家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高莊豆腐幹雖然不是發源於(yu) 雙塘村,但村民薛友娣跟非遺傳(chuan) 承人是親(qin) 戚,曾專(zhuan) 門前去學習(xi) ,技藝是一樣的,銷路也不錯。

  鳳凰山上的茶廠、恬莊古街上的楊氏南宅……通過“摸家底兒(er) ”,這些不是非遺的文化元素也被整理出來,2017年,鳳凰鎮以雙塘村肖家巷為(wei) 核心啟動文旅項目的打造。

  打造“文旅農(nong) ”產(chan) 業(ye) 群

  肖家巷位於(yu) 鳳凰山景區內(nei) ,總規劃麵積73公頃,過去隻是個(ge) 平常村子,老人們(men) 務農(nong) ,年輕人到周邊的工廠上班。

  2013年左右,肖雄從(cong) 南京一所大學畢業(ye) 後,回到肖家巷創業(ye) ,最開始養(yang) 山雞,後來開起了肖家巷第一家農(nong) 家樂(le) ——河陽魚館。“村子緊鄰高速路口,過來吃飯的都是衝(chong) 著土菜來的。”因為(wei) 食材新鮮,魚館逐漸積累起好口碑,吸引了常熟、南通等周邊城市乃至上海的客人專(zhuan) 程前來。2017年前後,村裏開始整體(ti) 規劃,如有村民願意外遷的,村裏就把房子收過來,進行設計,做些文旅項目;願意繼續住在村裏的,村裏協助布置些田園小景,有想做文旅項目翻修房子的,鎮裏按照每平方米600元給予補貼。幾年間,村裏的農(nong) 家樂(le) 發展到9家。2019年,錢大姐將自家房子翻新,做起農(nong) 家樂(le) ,還租下鄰居的房子開起茶館。村裏有一家農(nong) 家樂(le) ,一年的營收能達到2000萬(wan) 元。

  依山傍水,茶田相依,肖家巷依托河陽曆史文化逐步形成了“文旅農(nong) 融合”的產(chan) 業(ye) 集群,由鳳凰文旅公司統一運營。

  薛友娣家的豆腐坊是一個(ge) 集展示、展銷、體(ti) 驗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非遺體(ti) 驗店。上午10點多,一鍋新做好的豆腐幹正好出爐。“我們(men) 每天做豆腐100斤、豆腐幹100斤,基本不用出去銷售,有穩定的客戶”。每天淩晨3點多,薛友娣夫婦就要起床做豆腐,手藝是跟著非遺傳(chuan) 承人學來的,房子是自己家的,隔壁一個(ge) 公共空間是一處研學工坊,門外就是一塊農(nong) 田,孩子們(men) 不僅(jin) 可以在這裏體(ti) 驗磨豆腐,還能到農(nong) 田體(ti) 驗不同季節的農(nong) 事,比如掰玉米、挖紅薯等。

  正值秋季,肖家巷的粉黛亂(luan) 子草已經萌出粉紅的顏色,河陽山歌藝術團的表演者們(men) 正在準備演出的節目。國慶假期,他們(men) 在斫竹大舞台上連續演出好幾天。藝術團的成員都是當地村民,平時在河陽山歌館表演。記者采訪期間正好遇到從(cong) 南通來的旅行團,山歌館裏不單有河陽山歌的係統介紹,還有當地曆史和民風民俗的介紹,前來參觀的遊客可以免費欣賞河陽山歌,參與(yu) 互動表演體(ti) 驗。為(wei) 了適應時代的需求,河陽山歌也不斷推陳出新。去年,自主創排的大型河陽山歌劇《我的肖家巷》在“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上線。當地的中小學還將河陽山歌引進課堂,山歌藝術團的成員定期進學校教唱,培養(yang) 了一批河陽山歌小小傳(chuan) 承人。

  循著非遺這條線,肖家巷將農(nong) 家樂(le) 、鳳凰山花海、斫竹大舞台、鄉(xiang) 村雙創中心、非遺豆腐坊等串珠成鏈,著力打造一個(ge) “美”“好”“新”的鄉(xiang) 村公共文化空間,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親(qin) 子遊產(chan) 品受歡迎

  雙塘村逐漸形成清晰的旅遊發展定位,從(cong) 過去“把一個(ge) 人留下來”到如今“把一家人留下來”,主打親(qin) 子遊產(chan) 品。“貝貝杯”青少年足球賽是當地比較有名的足球賽事,1983年發源於(yu) 鳳凰鎮,曾一度中斷。2016年,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hui) 、中國足球協會(hui) 和張家港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全國“貝貝杯”青少年足球賽恢複比賽。彼時,正值雙塘村進行重新規劃建設,比賽期間,吃飯、住宿的需求量非常大,比賽結束後,不少家長還希望能帶孩子在周邊玩一玩。

  看到這樣的市場需求,當地依托鳳凰山,從(cong) 賽事和文化出發,細分旅遊消費市場,決(jue) 定主打親(qin) 子遊的研學路線和賽事路線。除了非遺體(ti) 驗產(chan) 品外,還推出農(nong) 事體(ti) 驗、美食文化體(ti) 驗、狀元研學路線等。

  近幾年,每到春天的采茶季,鳳凰山茶廠的陳保英便一邊忙著組織工人采茶,一邊忙著迎接來研學的學生。在鳳凰山上,陳保英的茶廠種植了280畝(mu) 茶園,農(nong) 忙的時候,就請周邊的村民來幫忙。一到周末,前來體(ti) 驗采茶、炒茶等工藝的研學團絡繹不絕,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了600名研學的學生。“我們(men) 給每個(ge) 小朋友配置了衣服、采茶背簍,帶他們(men) 參觀和體(ti) 驗製茶過程,最後還會(hui) 讓他們(men) 帶一小袋茶葉給家人品嚐。”陳保英告訴記者,陸器的讀書(shu) 台就在茶廠附近,研學團的老師們(men) 也會(hui) 把當地的曆史文化講給孩子們(men) 聽。“陪同孩子來參加研學遊的家長們(men) 實地看到了茶廠的種植、製作情況,也會(hui) 購買(mai) 茶葉,這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茶葉的銷售。”

  鳳凰山麓,攀岩、親(qin) 子垂釣、玫瑰園戶外露營等親(qin) 子項目正在推進,在肖家巷的另一片區,一些新建民宿正在施工。

  目前,鳳凰鎮正聯合鳳凰文旅公司打造兼具河陽非遺文化與(yu) 家風文化的特色農(nong) 文旅品牌,讓更多遊客遊於(yu) 鳳凰,閱水、聽山、悅食、田居,沉浸式感受鄉(xiang) 村之美、樂(le) 享文化之韻,與(yu) 村民、商戶、遊人共同描繪“生態優(you) 、村莊美、農(nong) 民富、集體(ti) 強、鄉(xiang) 風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美畫卷。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鳳凰鎮供圖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