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海島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周在連啟幕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chuan) 媒集團記者彭杭)10月17日,由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大連市人民政府主辦,大連市文化和旅遊局、長海縣人民政府、大連市海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研究與(yu) 保護中心共同承辦的2023海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交流展示周活動在大連開發區大劇院開幕。文化和旅遊部、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市委市政府相關(guan) 領導出席並共同啟動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舟山市的漁民號子、跳蚤會(hui) 、滃洲走書(shu) 、嵊泗漁歌,溫州市的漁燈舞,台州市的玉環鼓詞,漳州市的東(dong) 山歌冊(ce) ,福州市的藤牌操,汕頭市的醒獅,上海市的瀛洲古調派琵琶,煙台市的長島漁號,大連市的長海號子等演出一一上演,生動呈現了海島地區傳(chuan) 統海洋文化的新氣象。
本次活動以“和美·漁火”為(wei) 主題,集中展示了國內(nei) 海島地區非遺工作成果,讓人民群眾(zhong) 共享多樣文化。本次活動是提升海洋文化傳(chuan) 播力、影響力,加強對海洋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和利用,激活曆史文化活力的一次有益探索,旨在以多元、美麗(li) 、和諧的文化理念,推動傳(chuan) 統海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人們(men) 的海洋意識和海洋文化素養(yang) ,推動藍色經濟發展,共同增進海洋福祉。
活動期間,來自國內(nei) 6省9市12個(ge) 海島縣(區)的68個(ge) 非遺項目齊聚大連展示。展覽展示、劇場展演、進社區惠民演出、非遺知識版權培訓班、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等9個(ge) 活動板塊精彩紛呈。本次活動將持續舉(ju) 辦至10月23日。
近年來,遼寧持續夯實非遺保護工作基礎,廣泛推動非遺走進現代生活,各級政府建立穩定、長效的非遺資金保障機製,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我市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7項、省級非遺項目26項。長海縣是大連市唯一海島縣,是我國唯一海島邊境縣,被譽為(wei) “遼南地區第一縷炊煙升起的地方”,在海島漁業(ye) 非遺係統性保護方麵擁有諸多亮點經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