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44號界碑
“雪域江南,英雄察隅”是人們(men) 對西藏林芝市察隅縣的美稱,這裏有著典型的高山峽穀地貌,海拔落差大,氣候“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西藏軍(jun) 區某邊防團竹瓦根邊防連就駐守在這裏。
近日,連隊官兵又一次踏上巡邏路,他們(men) 在無人區裏跋山涉水,目的地是中緬邊界海拔4750米處的44號界碑。但與(yu) 以往不同的是,巡邏隊伍裏有來自其他連隊的4名女兵,這是她們(men) 首次執行巡邏任務。
迎著初升的太陽,巡邏官兵整理好裝具登車。巡邏車疾馳在蜿蜒顛簸的山路上,透過車窗,刀削斧砍般的大山、冰雪未融的草灘組成了一幅別樣的邊防畫卷。一路上,班長劉金輝為(wei) 女兵們(men) 介紹邊防巡邏時的注意事項,首次參加邊防巡邏任務的女兵們(men) 顯得格外興(xing) 奮。
巡邏車開到原始森林邊緣就沒有了路,大家下車徒步前進。原始森林裏樹木遮天蔽日,潮濕的空氣中夾雜著枯葉腐爛的刺鼻味道,熏得人幾乎要窒息。
雖然已是深秋,路上少了毒蟲和螞蟥的襲擾,但一路上仍不能掉以輕心,長滿苔蘚的巡邏路邊就是懸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落深淵。
“森林裏路不好走,大家注意腳下。”巡邏經驗豐(feng) 富的中士劉金輝叮囑4名女兵。
“大家加把勁兒(er) ,堅持就是勝利!”巡邏隊伍中的中士班長鄭發麗(li) 不斷給戰友們(men) 加油鼓勁兒(er) 。鄭發麗(li) 是4名女兵中兵齡最長的,4年前,大學剛畢業(ye) 的她報名參軍(jun) ,如願被分配到了西藏邊防。但是由於(yu) 工作崗位不同,她的巡邏夢遲遲未能實現。經過一次次爭(zheng) 取和堅持,終於(yu) 有了這次寶貴的參巡機會(hui) 。
艱難跋涉3個(ge) 小時後,巡邏分隊到達休息點組織休整。在這寒風呼嘯、氣溫冰冷的峽穀間,官兵們(men) 拿出單兵自熱食品補充能量。熱氣騰騰的飯菜下肚,渾身暖和起來,大家的體(ti) 力逐漸恢複了。
邊防線上,天氣變化極快,剛剛還風和日麗(li) ,一會(hui) 兒(er) 黃豆粒大小的冰雹便劈頭蓋臉砸下。穿密林、蹚冰河、翻雪山……巡邏隊伍冒著寒風向界碑所在的山口繼續挺進。
“前方就是鍾建明、鄭旭兩(liang) 名烈士犧牲的地方。60多年前,他們(men) 在完成對山口地貌勘察任務歸建途中,由於(yu) 積雪太深不慎掉入冰湖,壯烈犧牲……”翻過一座高山,巡邏官兵們(men) 來到大冰湖邊。巡邏隊伍在這裏舉(ju) 行了默哀儀(yi) 式,這是官兵們(men) 每次巡邏的慣例。
隨著海拔逐漸升高,氣溫不斷下降,“絕望坡”越來越近。
“絕望坡”又稱“英雄坡”,是前往目標點位的必經之路,這是個(ge) 近70度的陡坡,山上碎石遍布,官兵們(men) 隻能手腳並用向上攀爬。
寒風夾雜著大雨,空氣越來越稀薄,上等兵盧爍爍出現了強烈的高原反應。
“還能不能堅持?要不你休息一下。”連長林冠龍關(guan) 切地問。
這名年輕的女兵眼神堅毅地說:“連長,我沒事,就算是爬我也要爬到界碑前。”
盧爍爍出生於(yu) 2004年,入伍前就讀於(yu) 南方醫科大學,報名參軍(jun) 時,她主動申請到艱苦偏遠地區服役。剛下連的一次巡邏分享會(hui) 上,傾(qing) 聽著班長的講述,盧爍爍對邊防線心馳神往,她很想踏上巡邏路,為(wei) 界碑描紅。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願望,盧爍爍苦練體(ti) 能,很快從(cong) 同年兵中脫穎而出,順利獲得了此次巡邏的“入場券”。
上坡的路上碎石遍布,並且覆蓋有積雪,大家手拉著手慢慢向上爬。經過1小時的艱難跋涉後,巡邏官兵終於(yu) 抵達了本次巡邏的終點——44號界碑。
“戰友,你辛苦了。”如願以償(chang) 的盧爍爍難掩激動,輕輕撫摸著界碑。
“同誌們(men) ,你們(men) 記得剛來竹瓦根邊防連時,在連隊前麵看到的那兩(liang) 座界碑嗎,它們(men) 就是對照這個(ge) 一比一仿製的。把界碑立在連隊門前,就是希望我們(men) 一茬茬官兵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使命。”連長林冠龍說。
雪山之巔,女兵們(men) 小心翼翼地擦拭界碑,然後用油漆為(wei) 界碑描紅。隨後,大家取出國旗,迎風展開。
“邊防有我在,請祖國和人民放心!”界碑前,官兵們(men) 莊嚴(yan) 宣誓。他們(men) 鏗鏘有力的聲音,久久回蕩在高山峽穀間。
陳長宏 惠雁翎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