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人的故事|10年,青春在“一帶一路”沿線綻放

發布時間:2023-10-19 15:2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環球網、中國一帶一路網、國資小新等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經過十年發展,中國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攜手緩解糧食危機、促進就業(ye) 、開展公共衛生領域合作。人們(men) 心手相連,共同建設自己的家園,也共享繁榮和幸福生活。

  十年來,一批批重大工程項目落地開花結果,一批批建設者傾(qing) 情奉獻。他們(men) 或遠赴他鄉(xiang) ,在奮鬥中守護初心;或搭上機遇快車,在崗位上錘煉本領……無一例外,他們(men) 都隨著工程項目一起成長、一路收獲。

  今天,讓我們(men) 跟隨“一帶一路”沿線一批批重大項目的建設者和見證者,聽他們(men) 講述十年的動人故事。

  “幹活聽溫度計的”,拿出“繡花功夫”在沙漠上建起一座大學城

  “在這裏,幹活得聽溫度計的。每年春節前後,就是幹活的最好時段,我們(men) 必須抓緊作業(ye) 、搶工期。”薛彪笑著說。

  幾年前,薛彪被任命為(wei) 由中國建築承建的科威特大學城附屬設施項目副經理,作為(wei) 公司海外業(ye) 務開拓者的他,帶領4名員工,第一次去往科威特這片陌生的土地。

  每年11月到第二年2月,是科威特氣溫最低的時候,白天氣溫在22℃左右。而到了6月到9月,當地白天平均氣溫高達45℃以上,根據政府要求,上午11點到下午4點是不能進行戶外作業(ye) 的。

  “高溫難不住我們(men) 。”麵對氣溫問題,項目部更改了工作時間,在夜間施工作業(ye) 。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由於(yu) 當地要求混凝土澆築必須在監理在場監督的情況下進行,室外溫度40℃以下才可作業(ye) 。因此,“當地監理有固定上班時間,沒有加班的概念,如果下班了隻能等第二天再開工,每到澆築時,我們(men) 都得爭(zheng) 分奪秒。”薛彪說。

  除了時間和施工標準的問題,薛彪團隊還克服了一係列大大小小的困難。如當地的沙漠地質增加了施工的難度,為(wei) 了保證工程質量,薛彪團隊表示,“有時候檢測時就差百分之零點幾,我們(men) 也決(jue) 定重新施工,直到達到100%。我們(men) 必須對結果負責任。”

  除了項目建設,由於(yu) 團隊的人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樣成為(wei) 了挑戰。薛彪在項目部建立起微信群、英語角,經過3個(ge) 月的培訓,整個(ge) 項目部連最不敢開口的同事都能應付一般日常工作英語交流,後來每個(ge) 人還都學會(hui) 了簡單的阿拉伯語。

  正是項目團隊的辛勤勞動與(yu) 無私付出,使得項目履約情況良好,如今,科威特大學城已為(wei) 當地學子們(men) 帶去了更加先進的教育設施和學習(xi) 資源,薛彪說,莘莘學子的笑臉,就是對項目最好的認可。

  打敗“不可能”,連續6年奮戰於(yu) 兩(liang) 條鐵路項目

  2018年6月14日18時27分,老撾楠科內(nei) 河特大橋最後一個(ge) 橋墩——214號墩身順利澆築完成。這標誌著曆時383天、兩(liang) 個(ge) 雨季的中老鐵路全線最長橋梁主體(ti) 工程順利完工。

  祝賀的人群中,有一位被當地人親(qin) 切地稱為(wei) “中國工程師”的年輕人,他就是中鐵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州,這是他在“一帶一路”沿線參與(yu) 修建的第二條鐵路。

  早在2012年6月,29歲的徐州遠赴埃塞俄比亞(ya) ,參與(yu) 亞(ya) 吉鐵路(埃塞俄比亞(ya) 首都亞(ya) 的斯亞(ya) 貝巴至吉布提)建設。亞(ya) 吉鐵路是由中國企業(ye) 采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非洲第一條跨國現代電氣化鐵路。

  一到任,徐州就麵臨(lin) 難題:項目部標段地層以火山岩等為(wei) 主,沿線找不到符合標準的常規填料。如何改良“火山灰”?他帶領12名工作室成員,帶上試驗儀(yi) 器,頭頂烈日,每天徒步十幾公裏,對沿線土源進行取樣、分析。半個(ge) 月下來,腳磨破了皮,手搓出了繭。走完鐵路沿線100多公裏,經過上千次的配比實驗,徐州帶領團隊成功解決(jue) 了路基填料問題。

  當年1月,亞(ya) 吉鐵路正式投入商業(ye) 運營。從(cong) 吉布提至亞(ya) 的斯亞(ya) 貝巴的貨運時間從(cong) 3至7天縮減為(wei) 十幾個(ge) 小時。“亞(ya) 吉鐵路給我們(men) 帶來了驚喜!很多吉布提居民還是第一次見到滿載100個(ge) 集裝箱的列車駛過田野的景象。”吉布提鐵路公司總經理馬哈茂德·達巴爾笑著說,現在亞(ya) 吉鐵路已成為(wei) 吉布提的名片,許多非洲國家代表專(zhuan) 程到此參觀。

  參加完亞(ya) 吉鐵路建設不久,2017年5月,徐州又從(cong) 非洲轉戰老撾,負責包括中老鐵路重點控製性工程——楠科內(nei) 河特大橋在內(nei) 的項目建設。中老鐵路北起中老邊境,南抵老撾首都萬(wan) 象,全長414公裏,項目采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

  “在這裏,雨季施工是項目麵臨(lin) 的首個(ge) 難題。”徐州介紹,雨季的老撾,大雨滂沱、無休無止,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中,由於(yu) 水位線較高和地層大部分為(wei) 砂夾卵石層的原因,基坑剛挖成型又被淹沒而後坍塌,橋梁鑽孔樁難以成孔,嚴(yan) 重影響橋梁後續施工。

  麵對難題,徐州帶領團隊反複研究,在雨季完成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在老撾人民眼中的“不可能”:創下中老鐵路全線第一個(ge) 橋梁樁基成樁、第一個(ge) 橋梁墩台成型、12天建成鋼筋廠、20天建成中老鐵路展示館和安全體(ti) 驗館、1個(ge) 月打造出楠科內(nei) 河特大橋和萬(wan) 象北站兩(liang) 個(ge) 標準化施工示範段(共計2.7公裏)。如今,楠科內(nei) 河特大橋已成為(wei) 了中老鐵路上的一道絢爛長虹,項目部多次接待中老各部門代表團,以及泰國鐵路總公司、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等參觀。

  年過半百學英語,這聲音激勵著大家跟上語言學習(xi) 潮流

  從(cong) 讚比亞(ya) 首都盧薩卡驅車沿東(dong) 南方向行駛約19公裏,在一個(ge) 小山穀裏,可以看到由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中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億(yi) 美元建設的包括水泥生產(chan) 線、建材產(chan) 品貿易的工業(ye) 園。

  對負責工業(ye) 園機電、工藝、安全環保等方麵工作的李建江來說,推進工業(ye) 園建設的過程中,做好與(yu) 當地人的溝通交流是一項重要工作。在非洲,供電常常困擾著人們(men) 。2017年1月初到讚比亞(ya) 的李建江就遇到了這一問題:讚比亞(ya) 國家電力公司與(yu) 工業(ye) 園的總降壓變電站相距十幾公裏,沒有現成的輸變線路。

  經過與(yu) 電力公司多次商談交涉後,線路建設的資金問題談妥了,但後麵兩(liang) 條高壓輸電線路的征地談判、土建施工等問題仍需要李建江及其團隊來完成。

  132千伏線路總共需要建設45座塔架,根據線路走向,要修建的塔基有的在荒無人煙的山頭,有的在農(nong) 場裏。為(wei) 了能讓農(nong) 場主同意在他們(men) 的私人土地上豎立塔架,李建江一趟一趟登門拜訪,門不開就等,對方臉色不好就始終微笑,賠償(chang) 數額也是一次次談。功夫不負有心人,塔基征地的問題終於(yu) 得以解決(jue) 。當地政府官員得知後頗為(wei) 驚訝,因為(wei) 在他們(men) 看來,不花上一年的時間,這些農(nong) 場主是無法“擺平”的。2018年4月9日,33千伏備用電源正式供電,為(wei) 園區設備單機試車提供了保障。

  讚比亞(ya) 的官方語言是英語,為(wei) 了解決(jue) 與(yu) 讚籍員工的語言交流問題,50多歲的李建江再次拿起書(shu) 本,利用空餘(yu) 時間學習(xi) 英語。每天清晨天剛微亮,項目部的草地上都會(hui) 傳(chuan) 來一個(ge) 大粗嗓門讀英語的聲音,那是李建江按照自己總結的方法在練習(xi) 英語。目前,他已經能使用英語和讚籍員工進行順暢溝通。“老李學英語”成為(wei) 園區內(nei) 激勵大家跟上語言學習(xi) 潮流的生動案例。

  老李的團隊在推動工業(ye) 園項目建設的過程中,也在積極履行中國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參與(yu) 公益活動。他們(men) 投入150萬(wan) 美元捐建了醫院和學校,同時為(wei) 園區周邊村民打井修路,為(wei) 孤兒(er) 院捐贈食品及生活用品。目前,一條長約9公裏的高等級公路已籌備建設完成,一條困擾周邊居民幾十年的坎坷黃泥路將變成柏油大道。

  “工作總是需要人來做,我不能半路逃跑”

  “每當供水項目通水的那一刻,水嘩嘩向外湧流,我可以站在原地看好長、好長時間。”

  前一天還在錫米由項目上,第二天又到了塔裏梅,手下幾個(ge) 項目同時推進,寧雲(yun) 峰幾乎天天都在現場,幾頭奔波是他在海外工作的常態。

  今年8月,中國土木東(dong) 非有限公司剛簽下位於(yu) 坦桑尼亞(ya) 西北部的錫米由供水項目,項目建成後,將一舉(ju) 解決(jue) 超過70萬(wan) 當地民眾(zhong) 的飲水難題。作為(wei) 項目負責人,寧雲(yun) 峰紮進了前期準備工作的一線。

  “項目剛剛簽約,前期要做好圖紙準備工作,社會(hui) 關(guan) 係需要協調。”寧雲(yun) 峰說。

  坦桑尼亞(ya) 位於(yu) 非洲東(dong) 部地區,時至今日,當地一些地區居民取水、用水仍然極為(wei) 不便。而供水作為(wei) 最基礎的民生項目,也是後續交通、工業(ye) 乃至整體(ti) 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

  中國公司為(wei) 解決(jue) 當地供水問題持續貢獻著力量。在坦桑尼亞(ya) 維多利亞(ya) 湖地區,中國土木先後實施並竣工移交了北部供水一期和四期、森格拉瑪供水項目、姆萬(wan) 紮衛星城供水項目、姆萬(wan) 紮3A供水等重點水務項目,包括在建項目在內(nei) ,可以解決(jue) 當地近300萬(wan) 居民的生活用水問題。

  寧雲(yun) 峰2011年來到坦桑尼亞(ya) 從(cong) 事水務相關(guan) 工作。那一年,他27歲,在這裏一幹就是12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項目的規模和體(ti) 量越來越大。”寧雲(yun) 峰說,單個(ge) 項目從(cong) 最早服務5萬(wan) 人、10萬(wan) 人到30萬(wan) 人、70萬(wan) 人,越來越多居民的生活因此而改變。

  十餘(yu) 年來,寧雲(yun) 峰所在的項目營地繞著維多利亞(ya) 湖不停挪動。但實際上,每到一處,做供水項目的他們(men) 都要先解決(jue) “自己沒有水用”的難題,隻能靠打井抽水或者組裝簡易水處理裝置來解決(jue) 生活問題,條件可想而知。

  就沒有想過離開嗎?

  “想過,經常會(hui) 想。父母歲數大了,孩子又還小,總覺得虧(kui) 欠家人太多……”寧雲(yun) 峰一時語塞,“但工作總是需要人來做,我不能半路逃跑。”

  每當供水項目通水的那一刻,水嘩嘩向外湧流,水花飛濺、水聲叮咚,寧雲(yun) 峰說,他可以站在原地看好長、好長時間。

  這是工程建設者的“幸福時刻”。因為(wei) 這些“時刻”,村民可以在家裏直接使用清潔水源,孩子們(men) 不用因為(wei) 取水而耽誤上學,女性不用抱怨頭頂水桶帶來背痛,村子裏少了傷(shang) 寒和霍亂(luan) 患者。項目所到之處,常常有村民對中國人豎起大拇指:“China,good good(中國,真好)。”

  2020年9月,中國土木東(dong) 非水務在坦桑尼亞(ya) 姆萬(wan) 紮地區正式掛牌成立,寧雲(yun) 峰也從(cong) 建設人員成長為(wei) 東(dong) 非水務總經理。“未來還有很多項目要做。”寧雲(yun) 峰說,有飲用水供應、汙水處理,水務產(chan) 業(ye) 鏈條還會(hui) 逐步完善,服務更多當地居民。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無數青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正是有了他們(men) 胸懷天下、放眼全球的責任和擔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才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擁護和支持。

  現在,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項目如繁星般閃爍,它們(men) 點亮沿線人們(men) 對未來期盼的同時,也映照著千萬(wan) 建設者們(men) 的那句話,“我們(men) 的青春,在這裏揮灑”。(文案:牟昊琨 張金霞 李紅衛)(素材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環球網、中國一帶一路網、國資小新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