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推理帶給觀眾新樂趣
記者李夏至
正在平台熱播的古裝懸疑劇《繁城之下》,播出至今熱度口碑持續攀升,這是繼《漫長的季節》和《歡顏》之後,騰訊X劇場的第三部作品。
該劇講述了明朝萬(wan) 曆三十七年,江南蠹縣縣城接連發生凶案,死者身份各異,彼此毫無關(guan) 聯,作為(wei) 第一個(ge) 受害者冷捕頭的徒弟,小捕快曲三更(白宇帆飾)協同典史宋辰(寧理 飾)和同伴高士聰(劉怡潼 飾)、冷桂兒(er) (向涵之 飾)、鳳可追(張昊唯飾)等人就此展開調查,卻在接近真相的過程中得以窺見蠹縣早已腐爛的社會(hui) 機製。
以這些年的國產(chan) 懸疑劇分類來看,《繁城之下》看上去並不隸屬於(yu) 任何流派。它打破了懸疑探案劇以罪案為(wei) 單元推進,抑或“一事一議”的風格,開篇三集就出現了“一集一個(ge) 屍體(ti) ”的高能場麵。三起命案以隱秘的線索彼此勾連,而查案者需要從(cong) 看上去完全無關(guan) 的細節中找到關(guan) 鍵的線頭,以抽絲(si) 剝繭的方式接近真相。它也處處挑戰著觀眾(zhong) 的既有觀劇體(ti) 驗,當小捕快曲三更抱著為(wei) 師父報仇的念頭去查驗真相,卻在大量的線索麵前被迫麵對“受害者可能也是加害人”的困境。當曲三更終於(yu) 找到了一些眉目,開始倒查20年前的陸宅大火真相,案件的核心線索人物又繼續在被殺害,看似嫌疑人的程大夫又變成了受害者。
故事始終沒有給觀眾(zhong) 提供一個(ge) 全知全能的視角,反而讓觀眾(zhong) 自動帶入小捕快曲三更的主觀視角,麵對稀少的線索和剛有眉目又中斷的人物,隻能感受到查案者的無力。這其實也較為(wei) 還原了懸疑案所在的曆史環境,也更貼近了懸疑推理的本質,當我們(men) 不再能依靠現代科技手段去甄別線索,偵(zhen) 探智商和個(ge) 人能力的局限性決(jue) 定了能否全麵查出真相。這也讓看慣了各種現代化推理破案方式的觀眾(zhong) 重新獲得了古典推理的樂(le) 趣,而相對陌生的明代曆史又增加了故事限定背景的神秘感,從(cong) 這個(ge) 層麵講《繁城之下》其實拉高了觀眾(zhong) 觀劇的門檻,同樣也擴充了國產(chan) 懸疑劇的表達上限。
■反映小人物追尋公道正義(yi)
在《繁城之下》之前,其創作團隊其實有些名不見經傳(chuan) 。盡管編劇導演均為(wei) 王錚同一人,但在拍攝該劇前,王錚及主創團隊此前更多的經驗來自於(yu) 廣告拍攝,並無成熟的影視劇製作經驗。因此,這部劇從(cong) 創意誕生之時就具備了不少實驗性。
王錚介紹,《繁城之下》是他構思了多年的故事,明代中晚期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yi) 萌芽,江南地區富庶繁華,“這樣的世界裏會(hui) 發生什麽(me) 樣的懸疑罪案故事?”他希望講述一個(ge) 不涉及廟堂的小人物故事,希望觀眾(zhong) 們(men) 不是去仰望“大人物”,而是對那個(ge) 叫“蠹縣”的地方產(chan) 生好奇、流連其中,去共情裏麵的人物,讓觀眾(zhong) 看到命運車輪下的每一個(ge) 小人物都“其情可憫,其悲可泣”。劇中有一句點題的台詞來自於(yu) 冷捕頭,“公道,是一條繞遠的道”,堅信公平正義(yi) 的捕快曲三更在查案中多次顛覆自己的認知去重新認識自己身邊的人物和世界,而能否真正找尋到真相,都來自於(yu) 他的選擇。
故事裏這個(ge) 有點愣頭青的曲三更或許是正義(yi) 的化身,但他選擇了正道的過程卻並非一帆風順。查案中,對他有恩的師父、學子尊敬的王夫子都被其發現了醃臢、齷齪的另一麵,而看上去平靜祥和的江南蠹縣,正如其名一樣不過是蛀蟲滿地。王錚希望觀眾(zhong) 能夠從(cong) 中感受到,“每個(ge) 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人,有日常的困擾也有真實的愛恨,希望通過呈現善惡難辨的人性,讓觀眾(zhong) 看到那個(ge) 複雜世界裏,公道和正義(yi) 並不是自然、輕鬆地就能得到踐行。正義(yi) 的寶貴之處在於(yu) :有人寧願付出代價(jia) 也願意為(wei) 之戰鬥。”
這是《繁城之下》之於(yu) “中式懸疑”的破題,暴力血腥和獵奇從(cong) 來都不應該是懸疑劇真正的目的,罪案奇觀的出現最終都是為(wei) 了烘托人物和塑造世界,既要講出人性的複雜,也需要揭示公心難守、正道常在的價(jia) 值觀,這才是讓故事和表達不會(hui) 流於(yu) 表麵、擺脫懸浮的根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