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通過網絡走好青年群眾路線

發布時間:2023-10-24 15:3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年在哪裏,團組織就建在哪裏;青年有什麽(me) 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努力使團組織成為(wei) 聯係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yi) 人,其中29歲以下青少年群體(ti) 占比為(wei) 32.2%。無時不網、無處不網幾乎已成為(wei) 青年人的常態,這重塑了共青團工作的陣地形態。領導幹部要通過網絡走好群眾(zhong) 路線,團幹部也要強化“互聯網+”意識,增強網絡情商,提高網絡青年工作能力,走好網絡青年群眾(zhong) 路線。

  強化“互聯網+”意識。“互聯網+”意識是一種基於(yu) 互聯網思維、行為(wei) 而建立起來的觀念。團幹部要將青年網民當作服務對象,讓互聯網成為(wei) 新時代青年群眾(zhong) 路線的新平台。一是踐行“以青年為(wei) 本”理念。網絡青年群眾(zhong) 路線的運行邏輯在於(yu) “從(cong) 青年網民群眾(zhong) 中來,到青年網民群眾(zhong) 中去”。團幹部要善於(yu) 運用網絡,廣泛收集青年網民的好想法好建議,及時回應青年網民的質疑和困惑。團屬新媒體(ti) 要做好黨(dang) 的理論與(yu) 政策的青年化宣傳(chuan) ,把黨(dang) 的溫暖充分傳(chuan) 遞給青年;建立網上網下聯營對接機製,實現從(cong) “聽”到“辦”,切實解決(jue) 青年的“急難愁盼”問題。二是踐行平等互動價(jia) 值觀。團屬新媒體(ti) 要搭建團幹部與(yu) 青年網民的網絡互動平台,在互動中加強聯係、強化情感。三是踐行開放包容思維。進一步推進網絡共青團建設,對建設性意見,團幹部要及時吸納;對情緒化表達,團幹部要虛懷若穀;對模糊與(yu) 錯誤認識,團幹部要善於(yu) 引導。

  增強網絡情商。網絡情商是一種基於(yu) 對互聯網閱讀習(xi) 慣和社交習(xi) 慣的洞察而建立起來的思考方式、認知方式和表達方式。團幹部要遵循網絡運行規律,增強網絡情商,增進與(yu) 青年網民的情感。一是要設身處地考慮青年的處境,用帶有“網感”的話語讓他們(men) 達成共識、形成共鳴、產(chan) 生共振,而不是居高臨(lin) 下地進行“爹味”說教,讓“善意指點”變成“指指點點”。二是網上宣傳(chuan) 要實事求是,講真話,道真理,而不要粉飾美化,憑主觀意願隨意加工。三是設置網絡議題時要關(guan) 注和觀照青年網民的現實困境、個(ge) 人需求,不要懸浮於(yu) 青年網民的日常生活。

  提高網絡青年工作能力。網絡青年工作能力是指通過互聯網引領好、組織好和服務青年的能力。團幹部要把握網絡青年工作規律,提高網絡青年工作能力。一是提高網絡引領力。團幹部要突出網絡引領,通過話語體(ti) 係轉換,講好故事,在網上與(yu) 青年說得上話、對得上話,讓青年在網絡眾(zhong) 聲喧嘩中聽得到正確的聲音、聽得進正確的聲音。積極開展網絡主題活動,唱響網絡主旋律,讓廣大青年在線上參與(yu) 互動,發現典型,引領青年學習(xi) 身邊先鋒榜樣。二是提高網絡組織力。共青團進駐青年聚集的網絡空間和平台,進一步健全團屬新媒體(ti) 矩陣,打造“指尖上的共青團”,讓“團團”做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知心網友”。共青團要加強“無形”陣地建設,提高共青團的組織力和凝聚力:組建網絡青年社群,打造線上聯絡網;聚焦智慧團建,構建“線上組織樹”;開通微信公眾(zhong) 平台,打通“線上信息渠道”;搭建網絡“青年之家”,延伸團組織“末梢”,擴大團組織的有效覆蓋麵。三是提高網絡服務力。共青團要立足“兩(liang) 個(ge) 服務”,將服務青年寓於(yu) 服務大局之中。做好青年需求調研,通過網絡征求意見,統籌青年工作聯席會(hui) 議機製、麵對麵活動等渠道,千方百計為(wei) 廣大青年爭(zheng) 取政策紅利。共青團要打造服務青年品牌,開通“青春驛站”等雲(yun) 平台和雲(yun) 服務,為(wei) 青年成長發展提供信息、資源等直接或間接支持。

  (作者係中共湖南省委黨(dang) 校教授、湖南省團校副校長、湖南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長)

  鄧誌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