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粵劇《屈原》在廣州首演
中新網廣州11月1日電 (程景偉(wei) 文瑤)10月31日、11月1日連續兩(liang) 天,小劇場粵劇《屈原》在廣州南方劇院首演。
小劇場粵劇《屈原》為(wei) 廣州粵劇院與(yu) 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合作創作的第十五個(ge) “廣州市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劇目,由廣州紅豆粵劇團排演。
屈原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偉(wei) 大的愛國詩人,被譽為(wei) “楚辭之祖”。上世紀50年代,粵劇編劇楊子靜、莫汝成根據郭沫若同名話劇創作的粵劇《屈原》,由粵劇大師馬師曾、紅線女主演,是馬、紅流派代表作之一。
2021年,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聯合廣州粵劇院籌備創作《屈原》小劇場粵劇。該劇將筆墨聚焦於(yu) 屈原與(yu) 楚懷王、鄭袖、上官大夫之間的政治斡旋,展現出以屈原為(wei) 代表的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熱愛國家、關(guan) 心人民、眷戀故土的形象。
據編劇餘(yu) 楚杏介紹,鑒於(yu) 小劇場模式的戲劇特點,在戲劇改編的過程中,對原作人物和情節方麵都作了很大的精簡,讓故事更加簡潔,主題更加集中,人物更具代表性。“粵劇《屈原》原作體(ti) 量龐大,人物眾(zhong) 多,情節複雜。改編後的小劇場粵劇同樣以屈原所處秦楚相爭(zheng) 的曆史背景為(wei) 依托,不過體(ti) 量相對減少,讓戲劇性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餘(yu) 楚杏說。
導演曾秋玲表示,小劇場粵劇《屈原》的二度創作具有一定的探索實驗性。她說:“首先我們(men) 在敘事方式做了一些嚐試,時空的轉換比較靈活,不同於(yu) 以往的線性敘事,除了現實空間展示以外,還有一些是心靈空間的外化。再者這次演員的表演也比較豐(feng) 富多彩,對於(yu) 屈原有多層身份的展現,一個(ge) 是楚巫,一個(ge) 是詩人,一個(ge) 是政治家。這是一個(ge) 正劇,但不會(hui) 特別沉重,會(hui) 盡量拉近角色與(yu) 觀眾(zhong) 內(nei) 心的距離,希望觀眾(zhong) 看完以後能感受到的是一個(ge) 離我們(men) 很近的、有情懷和擔當的知識分子,而不是一個(ge) 遙遠年代的聖人。”
主演梁文超扮相俊朗,文武兼備,表演傳(chuan) 神。他飾演的屈原,不僅(jin) 個(ge) 人形象和氣質與(yu) 人物十分貼合,他在劇中還需要完成從(cong) 20多歲到60多歲的年齡跨越,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力。
小劇場粵劇《屈原》是繼《武鬆》《胡不歸·顰娘》後,廣州粵劇院投入創作的第三部小劇場粵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