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學青會火炬傳遞:將勇氣、信念和希望傳遞給更多人

發布時間:2023-11-02 10: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1月1日10時15分,24歲的於(yu) 武東(dong) 接過火炬向前奔跑,沿途街道兩(liang) 旁的觀眾(zhong) 紛紛揮舞國旗,為(wei) 他加油助威。

  在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hui) (以下簡稱“學青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活動(賀州站)中,來自賀州學院的學生於(yu) 武東(dong) 擔任第29棒火炬手。他在擔任賀州學院團委學生兼職副書(shu) 記期間,幫助學校團委推進第二課堂學分的改革,在專(zhuan) 業(ye) 學科競賽中曾獲多個(ge) 獎項。他說:“傳(chuan) 遞火炬的路程雖短,但蘊含的意義(yi) 深遠。我希望在傳(chuan) 遞火炬的同時,能將光和熱傳(chuan) 遞給我的同齡人,大家在各自的賽道上發光發熱,實現人生理想。”

  10月23日,學青會(hui) 聖火采集暨火炬傳(chuan) 遞啟動儀(yi) 式在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海絲(si) 首港舉(ju) 行,采擷於(yu) 千年古港的聖火點燃了人們(men) 對學青盛會(hui) 的激情。學青會(hui) 開幕前夕,象征著光明、青春與(yu) 夢想的聖火,在廣西14個(ge) 設區市接力傳(chuan) 遞。

  學青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指揮部副指揮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體(ti) 育局副局長盧意文表示,此次火炬傳(chuan) 遞活動以“逐夢新時代,青春更精彩”為(wei) 主題,突出活力性、時代性、成長性。14個(ge) 火炬傳(chuan) 遞站,每站由30名火炬手參與(yu) 傳(chuan) 遞,火炬手和護跑手以青少年為(wei) 主體(ti) ,年齡一般在12-45歲之間,選拔各行各業(ye) 的青少年先進典型、時代新人代表,向優(you) 秀體(ti) 育教練員、優(you) 秀體(ti) 育運動員、優(you) 秀教師、“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優(you) 秀學生等傾(qing) 斜。

  “學青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是我人生中跑得最慢,卻很自豪的100米。”00後甘壽宇是學青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活動(欽州站)第16棒火炬手。作為(wei) 一名欽州幼兒(er) 高等專(zhuan) 科師範學校體(ti) 育教育專(zhuan) 業(ye) 的大三學生,為(wei) 了在火炬傳(chuan) 遞中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活力與(yu) 風采,他在彩排時與(yu) 前一棒火炬手、北部灣大學大四學生程世發商量了好幾個(ge) 動作,最終選擇了“雄鷹展翅”的姿勢,寓意青年大學生奮力前進、敢於(yu) 拚搏,如同雄鷹展翅翱翔。

  在校期間,甘壽宇積極參與(yu) 誌願服務,從(cong) 2022年至今累計參與(yu) 疫情防控、無償(chang) 獻血等35次誌願服務活動,服務時長達509.6小時。火炬傳(chuan) 遞結束後,他收到了很多祝福和鼓勵。他說:“我要將團結協作、頑強拚搏的體(ti) 育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傳(chuan) 遞給更多的人。”

  在學青會(hui) 火炬傳(chuan) 遞活動(百色站),16歲的庾宗嗣是30名火炬手中年齡最小的。作為(wei) 百色市體(ti) 育發展中心的一名運動員,從(cong) 摔跤教練楊秀柱手中接到火炬的那一刻,他感覺自己握住了“接力棒”,“成為(wei) 學青會(hui) 火炬手,對我來說是個(ge) 巨大的激勵。但激動和自豪之外,我也感受到傳(chuan) 遞體(ti) 育精神與(yu) 力量的重任落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庾宗嗣認為(wei) 體(ti) 育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他小時候調皮好動,在小學畢業(ye) 後進入百色市民族體(ti) 育中學學習(xi) 跆拳道,“一接觸體(ti) 育運動,我就很興(xing) 奮、很開心,特別喜歡運動場上那種青春洋溢與(yu) 活力四射的氛圍”。

  2022年,在廣西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上,庾宗嗣拿到了59公斤級的第二名。他覺得這是對自己兩(liang) 年來努力訓練的回報,也讓他更堅定走體(ti) 育運動這條路。

  這屆學青會(hui) ,廣西射擊射箭運動發展中心與(yu) 百色市共建輪滑阻攔代表隊,庾宗嗣被跨項選入輪滑項目。他與(yu) 隊友在選拔賽中獲第一名,得到參加學青會(hui) 輪滑項目決(jue) 賽的資格,這幾天正在準備比賽。庾宗嗣說:“我要強化訓練,爭(zheng) 取賽出最好的水平,為(wei) 廣西爭(zheng) 得榮譽,也希望通過我的成長曆程,吸引更多青年學生參與(yu) 體(ti) 育運動。”

  擊掌、握拳,共同擺出“加油”造型,火炬傳(chuan) 遞至防城港站時,第一棒火炬手由防城港市消防救援支隊譚忠能擔任。在與(yu) 第二棒火炬手交接時,譚忠能通過擊拳和握手這樣的姿勢傳(chuan) 遞友誼。

  譚忠能是防城港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站站長。2012年8月,譚忠能和戰友農(nong) 本豪用身軀做“橋墩”、雙肩做支點,在洪水中托舉(ju) 拉梯近1個(ge) 小時,幫助26名被洪水圍困的群眾(zhong) 獲救,被廣大群眾(zhong) 譽為(wei) “橋兄弟”。他們(men) 曾榮獲全國十佳“最美消防員”、第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雖然是個(ge) 人參與(yu) 火炬傳(chuan) 遞,但榮譽屬於(yu) 防城港消防救援支隊所有隊員!”在火炬傳(chuan) 遞時,譚忠能感受到了同事的支持鼓勵以及觀眾(zhong) 的熱情和期待,更感受到了火炬傳(chuan) 遞的意義(yi) ,以及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將把勇氣、信念和希望傳(chuan) 遞給更多的人”。

  本報賀州11月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xi) 生 周子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