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勇擔曆史使命,書寫時代華章——第33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掃描

發布時間:2023-11-08 15:54: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題:勇擔曆史使命,書(shu) 寫(xie) 時代華章——第33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掃描

  白瀛、許文嫣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hui) 主辦的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6日揭曉。來自各級各類媒體(ti) 的377件作品,獲得這一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項。

  榮譽背後,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這份榮譽,激勵著廣大新聞工作者繼續勇擔曆史使命,書(shu) 寫(xie) 時代華章。

  聚焦黨(dang) 的二十大 與(yu) 國家同頻共振

  黨(dang) 的二十大是在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關(guan) 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hui) 。本屆中國新聞獎的多件獲獎作品,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推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人民日報評論《十年砥礪奮進 繪寫(xie) 壯美畫卷——寫(xie)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係統梳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充分詮釋新時代十年偉(wei) 大變革在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裏程碑意義(yi) 。

  新華社通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治國理政紀實》以凝練的筆墨和倒敘、插敘、夾敘夾議等手法,還原曆史現場、觀察時代之變、反映人民心聲,兼具思想性和可讀性,凸顯了大氣方正的文風,浸透著不拘一格的新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直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麵會(hui) 》完整生動展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ti) 亮相這一精彩時刻,全景畫麵與(yu) 特寫(xie) 鏡頭切換精準、場景豐(feng) 富,為(wei) 重大曆史事件成功留下經典畫麵。

  本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包含多件反映2022年重點工作、重大典型、重要活動的優(you) 秀新聞作品和欄目。

  經濟日報評論《全麵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有針對性地回應了外界的猜測,有力駁斥了雜音噪音;中國日報消息《China to keep monetary policy stable(中國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著眼有效穩定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中國新聞社重大主題報道《中共二十大將如何標注曆史新坐標?》第一時間占據海內(nei) 外輿論場;解放軍(jun) 報新聞專(zhuan) 欄《強軍(jun) 論壇》積極為(wei) “學強軍(jun) 思想、幹強軍(jun) 事業(ye) ”發聲發力。

  此外,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消息《鐵路投融資體(ti) 製破冰 全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通車運營》、山東(dong) 廣播電視台新聞專(zhuan) 題《“無鋼”濟鋼重返500強》、上海廣播電視台消息《上海成片二級以下舊裏改造收官 “水塔人家”要搬遷》等獲獎作品,觸摸各領域的發展脈動,與(yu) 國家同頻共振。

  推動社會(hui) 進步 為(wei) 民抒情抒懷

  要做黨(dang) 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就要情係人民、紮根人民、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本屆中國新聞獎的多件獲獎作品,主動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深入反映群眾(zhong) 呼聲,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工作導向。

  光明日報重大主題報道《神山村三日》展現了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給鄉(xiang) 村帶來的喜人嬗變,以及黨(dang) 和人民之間血肉相連的深摯情感;農(nong) 民日報通訊《“小田變大田”引出“農(nong) 田四變”》深度還原關(guan) 於(yu) “田”的農(nong) 村基層改革來龍去脈,多用百姓話、農(nong) 家話,增強了可讀性和感染力。

  中國青年報通訊《孤勇者》深入刻畫國家級實驗室科研人員的群像,將艱澀難懂的學術化為(wei) 深入淺出的大眾(zhong) 話題,提煉出以精衛填海精神走上珠峰之巔的主題;工人日報係列報道《工傷(shang) 認定如何“新題新解”》回應了勞動者的關(guan) 切,將現實困境與(yu) 高層政策有效鏈接起來。

  此外,北京廣播電視台輿論監督報道《三天38000!醫院太平間“天價(jia) ”殯葬費調查》、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新聞專(zhuan) 題《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橋》、四川日報係列報道《鄉(xiang) 村振興(xing) 蹲點記》、內(nei) 蒙古廣播電視台係列報道《記者調查·羊皮去哪兒(er) 了?》、湖南廣播電視台典型報道《田野上最亮的星》等獲獎作品,走進人民群眾(zhong) ,用鏡頭記錄發展變化,用筆鋒書(shu) 寫(xie) 初心使命。

  加快媒體(ti) 融合 創新傳(chuan) 播手段

  以融合發展為(wei) 突破口,主流媒體(ti) 在時代變革中“破繭蝶變”。獲得本屆中國新聞獎的多件融媒體(ti) 作品,用鮮活生動的表達方式吸引受眾(zhong) ,有效提高了新聞輿論傳(chuan) 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人民日報客戶端融合報道《新千裏江山圖》挖掘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融合多種新媒體(ti) 技術,為(wei) 大眾(zhong) 展開了一幅新時代的千裏江山圖,繪就了“非凡十年”的壯美畫卷。

  新華社客戶端融合報道《創意微政論片|真理之光》融合手繪原畫、CG動畫、數字音頻等技術,將抽象思想與(yu) 鮮活故事貫通,生動展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磅礴偉(wei) 力。

  央視新聞客戶端融合報道《三星堆新發現|古蜀國的青銅時代》利用即時雲(yun) 渲染和虛幻引擎技術,展開移動沉浸式VR直播和H5集納式報道,在“雲(yun) 端”呈現考古發掘現場。

  求是英文網國際傳(chuan) 播《High-Speed Rail: A Prime Example of China'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高鐵:中國自主創新的成功範例)》以文字和短視頻相結合的形式,較為(wei) 全麵地介紹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世界先進高鐵技術體(ti) 係,寓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觀賞性於(yu) 一體(ti) ,取得較好國際傳(chuan) 播效果。

  長城新媒體(ti) 集團冀雲(yun) 客戶端新聞漫畫《手繪長卷|長城群英繪·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冠軍(jun) “全家福”》用北京冬奧會(hui) 全部200多名金牌獲得者的漫畫肖像長卷揭示了世界一家親(qin) 、一起向未來的深刻寓意;重慶日報報業(ye) 集團上遊新聞客戶端融合報道《超震撼航拍——看,星光戰勝火光!》紮根重慶山火撲救現場,展現和傳(chuan) 遞中國人民凝聚一心、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偉(wei) 大民族精神。

  此外,江西日報社江西新聞客戶端應用創新《江西營商“營商幫辦”》、中國科技網融合報道《數讀中國創新——從(cong) 海底15250米到高空3.6萬(wan) 公裏》等獲獎作品,以創新的傳(chuan) 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實現了更加移動化、視覺化、智能化的內(nei) 容生產(chan)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