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農同誌生平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周鐵農(nong) 同誌生平
著名的社會(hui) 活動家,中國國民黨(dang) 革命委員會(hui) 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親(qin) 密朋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九屆、十屆全國委員會(hui) 副主席,中國國民黨(dang) 革命委員會(hui)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hui) 主席周鐵農(nong) 同誌,因病於(yu) 2023年11月3日16時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周鐵農(nong) 同誌,1938年11月生,遼寧沈陽人。早年先後在沈陽五中、四平一中、四平高中學習(xi) 。1955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力學專(zhuan) 業(ye) 學習(xi) 。1960年至1983年,曆任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動力係見習(xi) 助教,東(dong) 北重型機械學院助教、講師、教學研究科副科長、副教授。1983年至1991年,曆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副市長,黑龍江省省長助理、民革黑龍江省委會(hui) 副主委。1991年至1998年,曆任黑龍江省副省長,民革黑龍江省委會(hui) 主委,民革中央副主席。1998年至2007年,任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2007年至2012年,任民革中央主席。曾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hui) 會(hui) 長,中華海外聯誼會(hui) 副會(hui) 長,中華誌願者協會(hui) 會(hui) 長,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hui) 會(hui) 長等職。
周鐵農(nong) 同誌是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hui) 委員,第八屆全國委員會(hui) 常務委員,第九屆、十屆全國委員會(hui) 副主席。
周鐵農(nong) 同誌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親(qin) 密朋友。他在學習(xi) 期間和參加工作後,親(qin) 身感受到新中國各項事業(ye) 蓬勃發展,在與(yu) 舊社會(hui) 的強烈對比中,逐漸堅定了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信心和決(jue) 心。他在東(dong) 北重型機械學院工作期間,積極要求進步,兢兢業(ye) 業(ye) 、埋頭鑽研,把青春與(yu) 汗水奉獻給了人民教育事業(ye) ,教學、科研成績突出,深受師生歡迎,先後被評為(wei) 學院先進工作者和齊齊哈爾市、黑龍江省優(you) 秀教師。在擔任齊齊哈爾市副市長期間,他分管的教育、計劃生育、體(ti) 育等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績,總結推廣的老萊中學發展職業(ye) 教育經驗得到國家教委表彰。在大興(xing) 安嶺特大森林火災救援中,他臨(lin) 危受命,親(qin) 臨(lin) 一線指揮,協調有關(guan) 部門晝夜奮戰,順利完成救災工作,得到上級和群眾(zhong) 的肯定。在擔任黑龍江省副省長後,圓滿完成黑龍江省承辦第三屆亞(ya) 洲冬季運動會(hui) 的籌備任務,得到亞(ya) 奧理事會(hui) 的好評。在擔任民革黑龍江省委會(hui) 和民革中央領導職務後,積極投身多黨(dang) 合作事業(ye) ,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親(qin) 密合作,圍繞黨(dang) 和國家中心工作履職盡責,始終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不斷深化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在中國國民黨(dang) 革命委員會(hui) 成立60周年大會(hui) 、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布60周年座談會(hui)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hui) 等重要場合,先後發表多篇署名文章,表達了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路線、方針、政策的完全認同和衷心擁護。從(cong) 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他仍然十分關(guan) 心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新時代多黨(dang) 合作事業(ye) 發展。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他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在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風雨同舟、團結合作的長期奮鬥曆程中,他和中共中央領導同誌結下了深厚友誼,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信賴的摯友和諍友。
周鐵農(nong) 同誌是中國國民黨(dang) 革命委員會(hui) 的傑出領導人。他於(yu) 1991年加入民革,長期擔任民革中央領導職務,是第八屆民革中央副主席,第九屆、十屆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第十一屆民革中央主席。他團結帶領廣大民革黨(dang) 員,繼承發揚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精神,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風雨同舟、親(qin) 密合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開創了民革工作新局麵。他圍繞“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參政黨(dang) ”和“怎樣建設參政黨(dang) ”,提出牢牢把握政治交接這條主線和提高參政能力這個(ge) 重點做好自身建設,牢牢把握提高能力和水平這個(ge) 關(guan) 鍵做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牢牢把握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這個(ge) 主題做好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工作,致力於(yu) 把民革建設成為(wei) 適應新時期新要求的高素質、有作為(wei) 的參政黨(dang) 。他帶領民革認真履行參政黨(dang) 職責,圍繞製定和實施“十二五”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創意產(chan) 業(ye) 、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發展綠色經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司法體(ti) 製改革等重大問題深入考察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許多意見和建議得到采納。他懷有深厚的“三農(nong) ”情結,十分關(guan) 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和扶貧開發工作,推動成立民革中央“三農(nong) ”委員會(hui) ,深入調查研究,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他帶領民革發揮人才智力優(you) 勢,堅持開展智力幫扶、捐資助學,積極探索參與(yu) 式扶貧、村校一體(ti) 化等幫扶新模式,幫助貴州納雍等西部地區編製經濟發展規劃、落實重大項目、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積極改善民生,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他重視統一戰線和多黨(dang) 合作的理論研究,主持編寫(xie) 《中國的參政黨(dang) 》一書(shu) ,全麵生動地宣介我國多黨(dang) 合作製度的特色優(you) 勢,主持製定民革中央《關(guan) 於(yu) 加強參政能力建設的意見》、《關(guan) 於(yu) 建立思想政治交接長效機製的實施意見》等,為(wei) 推進民革自身建設、豐(feng) 富中國新型政黨(dang) 製度實踐和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積極向海外宣傳(chuan) 闡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以親(qin) 身經曆講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高度重視政治協商的”,“民主黨(dang) 派說話真能管用,辦事確有實效”,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中國自信。
周鐵農(nong) 同誌是著名的社會(hui) 活動家。他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為(wei) 民情懷,始終把自己的成長、命運與(yu) 國家發展、民族振興(xing) 、社會(hui) 進步緊密聯係在一起。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領導職務期間,他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參與(yu) 立法、監督等方麵工作,多次帶隊就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法、工會(hui) 法、食品安全法、文物保護法等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為(wei)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熱愛人民政協事業(ye) ,長期擔任全國政協領導職務,堅決(jue) 貫徹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方針政策,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圍繞黨(dang) 和國家中心工作建言獻策。他多次接待外國政要和友好人士來訪,帶隊出訪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積極宣傳(chuan) 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和中國新型政黨(dang) 製度,為(wei) 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友好往來、增進互信貢獻了力量。他心係祖國和平統一大業(ye) ,多年擔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始終堅持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主張加強兩(liang) 岸經貿交流和情感溝通,堅決(jue) 反對“台獨”分裂行徑。他提出民革助力祖國和平統一大業(ye) 的工作思路,以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活動為(wei) 契機,積極推動兩(liang) 岸交流交往,增進兩(liang) 岸同胞感情,鞏固壯大反“獨”力量。他擔任中華誌願者協會(hui) 首任會(hui) 長,為(wei) 加快推進誌願服務事業(ye) 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周鐵農(nong) 同誌的一生,是熱愛祖國、勤勉奉獻、不斷追求進步的一生,是為(wei) 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ye) 不懈奮鬥的一生,是為(wei) 統一戰線、多黨(dang) 合作和民革事業(ye) 發展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的一生。他堅持原則、顧全大局,胸懷坦蕩、清正廉潔,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風範永遠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和懷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