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興觀音寺街道立冬送出600個暖“新”餃子

發布時間:2023-11-09 16:23: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為(wei) 給在寒風中堅持開展工作的戶外勞動者及居民送上一絲(si) 溫暖,11月8日上午,大興(xing) 區觀音寺街道黨(dang) 群服務中心聯合福海佳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轉“餃”遇到愛”活動,特地邀請了居民和暖心驛站的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ye) 態群體(ti) 一起包餃子過“立冬”,共話鄰裏情。  

  “平時工作忙,也沒空自己做飯,又趕上“雙十一”,沒什麽(me) 時間買(mai) 菜包餃子,平時路過,渴了也能來這裏喝口水,今天還收到了入冬的第一份“餃子”,很開心今天和大家一起包餃子。”快遞小哥小劉說,對長大後離家外出工作的人來說,一頓簡單的餃子,或許就是一份暖心的儀(yi) 式感。  

  活動伊始,工作人員介紹了立冬的曆史淵源、傳(chuan) 統習(xi) 俗、保健養(yang) 生等知識。“開包了!”隨著福海佳園社區書(shu) 記王月圓的一聲嘹亮呼喊,大家一起拿好工具,和麵、切菜、拌肉餡……不一會(hui) 兒(er) 功夫,桌上便擺滿了一個(ge) 個(ge) 皮薄餡大的餃子。臨(lin) 近中午飯點,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餃子溫暖著每一位在場人員的心。  

  寒風凜冽,在秋冬交替之際,不論是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環衛清潔工人,都頂著寒風穿梭在大街小巷。如何讓“勤勞的小蜜蜂”們(men) “擋風驅寒”?在大興(xing) 區觀音寺街道,隨著暖心驛站的全麵鋪開,轄區設立新就業(ye) 群體(ti) 的專(zhuan) 屬能量“補給站”。街道的貼心舉(ju) 措不止於(yu) 此,從(cong) 自身福利到生活保障,這個(ge) 冬天,“小哥”們(men) 有了專(zhuan) 屬港灣。  

  “觀音寺街道小哥驛站為(wei) 快遞、外賣等新就業(ye) 群體(ti) 提供歇腳、取暖的溫馨港灣,感謝他們(men) 的付出與(yu) 堅守!”觀音寺街道黨(dang) 群工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室內(nei) “補給站”除了為(wei) 騎手準備飲水、口罩、雨衣、冰袖、消毒水等常規物品外,還準備了感冒衝(chong) 劑、創可貼等備用藥品,快遞、外賣騎手可以按需取用。同時,“補給站”還設置了內(nei) 部休息區,桌椅、空調、微波爐、充電設備等設施一應俱全,為(wei) 戶外工作者們(men) 提供暖心便利。

  據悉,騎手“補給站”是由觀音寺街道黨(dang) 群聯合工會(hui) ,依托黨(dang) 建引領,發揮自身資源和優(you) 勢,不定期舉(ju) 辦書(shu) 法、心理輔導、暖心慰問等活動。主要是為(wei) 戶外工作者打造的一個(ge) 暖心家園,以此致敬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城市英雄”。

  近年來,觀音寺街道以黨(dang) 建引領,成立“騎手補給站”工作站,多形式推動“鄰距離”;通過設立暖心驛站,完善對新業(ye) 態群體(ti) 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引導新業(ye) 態群體(ti) 積極爭(zheng) 當社會(hui) 基層治理“新活力”,切實提高快遞小哥作為(wei) “城市主人翁”的歸屬感、責任感和幸福感。未來,觀音寺街道將充分整合新業(ye) 態群體(ti) 力量,積極探索實踐、豐(feng) 富內(nei) 容、深化機製、力求實效,為(wei) 構建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hui) 治理新格局注入新成效,高水平推動經濟社會(hui) 健康發展。(郝鵬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