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展新顏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圖片展在京亮相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呂少威)作為(wei) 2023京杭對話暨運河文化節主題活動之一,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圖片展13日在北京展出,濃縮中國大運河文化帶沿線的重點文化成果,展現千年運河時代新顏。
該展覽以“千年大運河 時代新風貌”為(wei) 主題,共設有文物展區、圖片展區、圖書(shu) 展區、文創展區和互動展區五大區域。
本次圖片展以第二屆國際大運河影像大賽征集的作品為(wei) 基礎,展示了約90幅主題圖片,包括三個(ge) 部分,分別是和諧·生態之河、傳(chuan) 承·文化之河、活力·創新之河,集中展示京杭兩(liang) 地係統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和研究發掘、河道整治、生態建設、綠色發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等方麵的建設成就,以及京津冀協同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chan) 的行動。
該展線上還以音樂(le) 電子書(shu) 、中英雙語圖說的形式,通過中國新聞圖片網、中國新聞周刊及其合作單位、部分華文媒體(ti) 的境內(nei) 外網絡平台展出。
作為(wei) 本次展覽亮點,文物展區陳列了與(yu) 大運河文化帶有著不解之緣國寶級文物,包括來自首都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伯矩鬲、克盉、金絲(si) 冠搭配白玉練雀飾件、鏨花山水人物金八角盤,來自中國絲(si) 綢博物館的國家三級文物明黃地直徑紗、寶藍地銀萬(wan) 字緞,及清光緒十九年護照、《大運河》織錦台布等展品。
科技讓大運河更“出圈”。展覽希望通過更加多元的形式,讓更多觀眾(zhong) 走近大運河、了解大運河,傳(chuan) 承運河文化,展現運河時代新風貌。觀眾(zhong) 在這場展覽中,還能透過由衛星地圖製作的數字新聞感受近年來大運河治理煥發的新生機。由AI繪製的大運河畫卷將觀眾(zhong) 帶回運河畔,現場輕觸電子屏幕即可獲取精彩影像資料,沉浸式體(ti) 驗運河邊的山水人文。
在文創展區,來自北京、杭州等多地的“人氣”文創產(chan) 品錯落有致排列在陳列台上,包含運河八景係列文創、燃燈塔吉運門鈴、良渚博物院玉琮擺件、拱宸橋絲(si) 巾等,充分展現“國潮”韻味。
展覽還設有主題圖書(shu) 展區,吸引觀眾(zhong) 駐足瀏覽。展出圖書(shu) 種類豐(feng) 富,既有《大運河長卷》《古運清流》《漕運古鎮》等大運河沿線地區曆史文化介紹,也有《世界運河辭典》等匯集世界運河信息的專(zhuan) 著。
當天,來場觀眾(zhong) 表示,本次展覽既是一場運河文化盛宴,也是一次感受現代科技文化巧妙融合的美好體(ti) 驗,希望今後能開展更多運河相關(guan) 的文化活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