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網評論員:整治“鬼秤”,以長效機製為民眾撐腰

發布時間:2023-11-15 10:58: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大連通報“知名網絡博主在大連遭遇‘鬼秤’”事件:已立案調查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一網紅博主發布視頻曝光大連海鮮市場存在“鬼秤”一事,引發廣泛關(guan) 注。對此,遼寧大連市市場監管局通報稱,涉事商戶涉嫌在經營中故意使用破壞準確度計量器具的行為(wei) ,已立案調查,依法嚴(yan) 厲查處。

  “鬼秤”是指經過非法改裝的電子秤,網絡釋義(yi) 是,這類電子秤可以根據需要顯示虛假物重,通過密碼操作又能恢複正常,令工商執法人員無法檢查,因而被稱之為(wei) “鬼秤”。此次事件之所以引發廣泛關(guan) 注,一則在於(yu) 該網紅博主掌握發現和破解“鬼秤”的技能,其製作的網絡視頻主要內(nei) 容就是關(guan) 注全國各地商家是否使用“鬼秤”;二則在於(yu) 大連海鮮市場涉事“鬼秤”破解技術難度高,加之一些符合人們(men) 樸素認知可以作為(wei) 判定依據的證據,不被當地市場監管方認可,一度引發網友們(men) 對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誤解,進而產(chan) 生不好的聯想。

  我國市場主體(ti) 有億(yi) 萬(wan) 之眾(zhong) ,如此龐大的數量中有一小部分存在使用“鬼秤”等違法行為(wei) ,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從(cong) 此次“鬼秤”事件公開在網絡上的視頻所呈現的信息看,普通民眾(zhong) 在遭遇“鬼秤”後如何進行權利救濟,恐怕仍是難點。大連海鮮市場“鬼秤”一事最終被妥善解決(jue) ,得益於(yu) 網紅博主自身流量所引發的大量關(guan) 注,在輿論監督的壓力之下,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必須有所作為(wei) 。但即便如此,涉事網紅博主的維權之路依舊阻力重重。對普通民眾(zhong) 而言,他們(men) 在遭遇“鬼秤”後如何維護自身權益,才是更值得關(guan) 注的事情。

  普通民眾(zhong) 在日常生活消費中,本身就缺乏辨別是否遭遇“鬼秤”的能力。也因此,絕大多數普通民眾(zhong) 沒有意識對其所購商品進行複稱,部分要求複稱的民眾(zhong) 也很難從(cong) 中發現問題。盡管市場監管部門要求大型商超、市場等設置公平秤,但這其中存在著民眾(zhong) 離店過程,商家可以此為(wei) 借口不承認複秤結果。要求民眾(zhong) 自帶電子秤當麵複稱,顯然也不太現實。因此,對於(yu) 隨時可能出現的商品缺斤少兩(liang) 問題,市場監管部門應有更多作為(wei) 。

  除了借此機會(hui) 集中整治“鬼秤”問題以形成有效震懾外,市場監管部門應有更長效機製,為(wei) 普通民眾(zhong) 撐腰。這一機製並非設置公平秤等傳(chuan) 統方案,而是要建立起足夠暢達的權益救濟渠道,讓民眾(zhong) 在遭遇消費不公時,有勇氣去主動維權,且能在第一時間找到對應的行政管理部門表達訴求,或要求相關(guan) 行政部門現場執法。除此之外,市場監管部門也需進行定期、不定期巡查,讓“鬼秤”等相關(guan) 消費侵權問題及時被發現、被處理,進而逐步減少。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