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建設幸福河湖】人水共美 “大藤峽工程”繪就廣西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11-16 10:52: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廣西11月15日電(記者 喬(qiao) 佳新)11月13日,“高質量發展中國行”之“2023建設幸福河湖”網評品牌活動在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以下簡稱“大藤峽工程”)啟動。本次活動是中央網信辦“高質量發展中國行”網評品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將走訪廣西、湖南多地,聚焦當地河湖治理管護經驗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充分展示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

  活動首站大藤峽工程是國家水網重要骨幹工程,也是珠江流域關(guan) 鍵控製性工程。大藤峽是廣西最大最長的峽穀,扼守中國西南水運出海咽喉要道。大藤峽出口處,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綜合效益於(yu) 一體(ti) 的大藤峽工程,就坐落在這裏。

  記者首先參觀了工程水情教育基地展廳、安全體(ti) 驗館,並且在室外平台觀看了大藤峽工程全貌。遠遠望去,一座巍巍大壩,屹立滔滔江水上。

  大藤峽工程被稱為(wei) “水利工程博物館”,工程建設多項技術指標創全國或世界之最。規模雄偉(wei) 的擋水壩、泄水閘、發電廠房、船閘、灌溉取水設施以及設計獨特的魚道等構成了大藤峽工程的主體(ti) 。2023年9月,大藤峽主體(ti) 工程較國家批複的建設工期提前四個(ge) 月完工,開始發揮巨大綜合效益。

  水運通,產(chan) 業(ye) 興(xing) ,西江黃金水道上往來船隻川流不息,呼應著當地群眾(zhong) 對經濟繁榮的熱切期盼。大藤峽工程助力了這條黃金水道提質升級。大藤峽船閘由上下遊兩(liang) 條引航道、上下兩(liang) 個(ge) 閘首、一個(ge) 閘室組成,總長超3700米。是國內(nei) 目前規模最大、水頭最高的單級船閘,上、下遊通航水位落差能達到40.25米。大藤峽船閘的建設,讓航道變深變寬,提升了通航能力。以往的險灘、礁石沒於(yu) 水下,船舶不再容易觸礁。

  目前,大藤峽船閘已經實現24小時通航,單次過閘效率達到廣西同級別船閘的領先水平,累計過閘船舶超9.1萬(wan) 艘次、核載總量超2億(yi) 噸,帶動地方超百億(yi) 元產(chan) 業(ye) 發展。

  此外,大藤峽水力發電廠累計發電超124億(yi) 度,有效緩解了廣西電力緊張局麵。大藤峽公司還積極支持地方推動大藤峽灌區建設,為(wei) 灌區建設提供有利條件。

  大藤峽工程在支撐地方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造福一方百姓之餘(yu) ,還著眼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在大藤峽工程所創造的數項之“最”中,獨特的仿自然生態魚道設計充分體(ti) 現出水利發展與(yu) 生態環保相平衡的生態文明理念。

  工程建設期間,為(wei) 減少大壩對魚類通行的影響,工程精心設計黔江主壩魚道和南木江副壩仿自然生態過魚通道,建設了魚類增殖放流站和珍稀魚類保育中心。流域內(nei) 花鰻鱺、唐魚、鰣魚等水生珍稀、瀕危魚類有了自己的“定製路線”。

  作為(wei) 大藤峽工程的主要庫區,武宣縣抓住工程建設機遇,提出打造“生態水城”的目標,構建水與(yu) 城、城與(yu) 人、人與(yu) 水和諧共處的人居環境。

  隨著大藤峽工程逐步向正常蓄水位蓄水,擁江懷湖發展的武宣成為(wei) 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濱湖”城,沿江的青山與(yu) 鱗次櫛比的城市樓房互相映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宜人風貌提升了武宣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