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55家中華老字號為何被“摘牌”

發布時間:2023-11-23 14:5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55個(ge) 品牌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73個(ge) 品牌被要求限期6個(ge) 月予以整改……近日,商務部聯合相關(guan) 部門公布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引發外界關(guan) 注。

  此次被“摘牌”的中華老字號有許多是消費者曾經耳熟能詳的品牌,比如天津“稻香村”、重慶“冠生園”、上海“西湖牌”等。這些老字號緣何被摘下“金字招牌”?

  優(you) 勝劣汰 老字號不能一“老”永逸

  在被“摘牌”企業(ye) 中,天津稻香村因與(yu) 北京稻香村、蘇州稻香村同名而備受關(guan) 注。天津稻香村品牌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年間,但因與(yu) 北京稻香村商標衝(chong) 突,目前僅(jin) 有一個(ge) “稻穗”圖形商標。

  記者了解到,天津市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目前由天津市和平區屬國有企業(ye) 天津華旭貿易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因公司改製、合並等多重原因,天津稻香村早已不再生產(chan) 食品糕點,經營過一段時間餐廳也已停業(ye) ,目前公司僅(jin) 靠部分租賃業(ye) 務在維持。

  “此次未能通過中華老字號複核令人遺憾,因企業(ye) 確實已不再生產(chan) 相關(guan) 產(chan) 品,但公司並未徹底放棄‘稻香村’品牌,還會(hui) 擇機振興(xing) 該老字號。”這位負責人說。

  55個(ge) 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的品牌中,上海有17個(ge) 。記者了解到,被移出名單的上海西湖飯店有限公司的“西湖牌”,其原有門店拆遷改造後數年間一直未能重開,實際已經不再經營;“錢萬(wan) 隆”醬油實際已經停產(chan) ;還有的存在知識產(chan) 權等曆史遺留問題等,導致不符合申報“硬杠杠”。

  記者走訪上海、天津、重慶、安徽地區相關(guan) 企業(ye) 發現,長期經營不善,已經破產(chan) 、注銷、倒閉,或者喪(sang) 失老字號注冊(ce) 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等,是這些品牌被“摘牌”的主要原因。

  “有進有出” 動態監管確保老字號成色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商務委介紹,17個(ge) 移出名額將被用於(yu) 推薦其他優(you) 秀企業(ye) 申報中華老字號。上海已從(cong) 104個(ge) 新認定的上海老字號中遴選,積極參與(yu) 創建新一批中華老字號,爭(zheng) 取“進”的數量大於(yu) “出”的數量。

  “優(you) 中選優(you) ”“有進有出”是中華老字號複核工作一大特點。

  為(wei) 推動中華老字號順應市場機製、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管理辦法》,今年4月,商務部聯合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國家文物局,部署開展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堅持“優(you) 中選優(you) ”的工作原則,建立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製,對已有中華老字號進行全麵複核。

  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次將55個(ge) 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是經過企業(ye) 自查、地方初核、專(zhuan) 家評審、社會(hui) 公示等程序,由商務部聯合相關(guan) 部門公布的中華老字號複核結果。

  除了上述被“摘牌”的55個(ge) 品牌,五部門還對經營不佳、業(ye) 績下滑的73個(ge) 品牌,限期6個(ge) 月予以整改。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此次商務部等部門開展的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工作,與(yu) 2006年、2011年先後兩(liang) 批的認定工作相比,不單純是體(ti) 現保護與(yu) 傳(chuan) 承,更重要的是鼓勵老字號老品牌做優(you) 做強,起到引領自主品牌發展的作用。

  “這其實是對中華老字號更深的愛護。”中國商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張麗(li) 君表示,聚焦建立健全老字號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長效機製,推動老字號對標先進理念、順應市場機製,加快守正創新發展,通過“有進有出”的動態監管製度,來確保老字號“金字招牌”的成色。

  百姓期許 老字號也要緊跟時代節拍

  對於(yu) 被“摘牌”的老字號,不少消費者表示惋惜,但更多表達了支持。

  “優(you) 勝劣汰是市場競爭(zheng) 的必然規律”“老字號也不能吃‘老本’”“消費者滿意才是最高目標”……消費市場不斷變化,消費者的反饋更加印證,老字號必須直麵消費新趨勢、新場景、新需求,在堅守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核的同時,創新技藝、產(chan) 品與(yu) 管理模式,從(cong) 而緊跟時代發展腳步。

  調查顯示,目前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半數以上已經入駐電商平台。在剛過去的“雙十一”,一批老字號品牌“觸網”轉型,再度走紅。更有上海鳳凰、京琺景泰藍、福建片仔癀等越來越多老字號揚帆出海,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店訓朗朗上口、店規過目不忘、產(chan) 品物美價(jia) 廉……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ye) 發展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有很高的經濟價(jia) 值,也有豐(feng) 富的文化價(jia) 值。目前1000個(ge) 經營規範、發展良好的品牌仍繼續保留。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華老字號企業(ye)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營業(ye) 收入超1.2萬(wan) 億(yi) 元,近七成企業(ye) 實現盈利。今年前三季度,營業(ye) 收入已超過2022年全年水平,發展勢頭良好。

  “一些老字號被‘摘牌’之所以引發全社會(hui) 這麽(me) 大的關(guan) 注,其實反映出老字號在消費者心中的分量很重,也寄托著更高期許。要更好發揮中華老字號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相關(guan) 市場主體(ti) 高質量發展。”張麗(li) 君說。

  (記者謝希瑤、王寧、宋瑞、周蕊、劉梓桐、汪海月)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新華社記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