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河畔“蘇州智造”探尋新路
走進蘇州市智能製造融合發展中心,仿佛步入未來世界。
兩(liang) 隻機械臂互相配合,可以做精細焊接;“球台”上,冰球機器人敏捷地接住發來的“冰球”;隻需十幾分鍾,素描機器人即可為(wei) 你畫一幅人像素描;訪客若要找某個(ge) 展廳,一旁“待命”的機器人可以為(wei) 你帶路。
這裏是全國首批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驗中心,也是蘇州“智能製造”的微縮圖景。
在當年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一決(jue) 高下的土地上,吳王的寶劍仍在蘇州博物館閃著寒光,其精湛的製造工藝至今令人稱奇。如今眾(zhong) 多“硬核”高科技企業(ye) ,更令蘇州成為(wei) 國內(nei) 製造高地和“智造”高地。
“看著世界地圖做企業(ye) ”的亨通集團,業(ye) 務覆蓋1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全球光纖網絡市場占有超15%,躋身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萊克電氣則以高速電機為(wei) 核心技術,成為(wei) 全球吸塵器行業(ye) 的隱形冠軍(jun) ……
記者在萊克電氣、華興(xing) 源創、亨通集團、康力電梯等公司參觀時發現,車間裏很少看到工人,隻有機械臂不知疲倦地運轉,還有智能運輸車沿著規劃的路線運送材料。
這些如今“高大上”的智能製造企業(ye) ,有許多發軔於(yu) 40年前的蘇州鄉(xiang) 鎮、村莊。
在康力電梯的展覽館裏,至今保存著公司創始人王友林20世紀80年代末創業(ye) 時買(mai) 的二手三輪車。他蹬著這輛花100塊錢買(mai) 來的三輪車,利用業(ye) 餘(yu) 時間給飯店送啤酒,後來又蹬著這輛車進貨、送貨,直到創立康力電梯。
20多年前,王友林開著麵包車,守在上海的工廠門口等工程師下班,接他們(men) 到蘇州設計、組裝扶梯。當年的“星期六工程師”為(wei) 蘇州製造業(ye) 企業(ye) 帶來了知識和市場競爭(zheng) 力。
王友林的兒(er) 子、公司總裁朱琳昊介紹,這家電梯廠從(cong) 製造零部件起步,再到製造電梯整機,已多年躋身全球電梯企業(ye) 十強。在公司總部,可以實時看到分布在全球的康力品牌電梯運行及維護情況。
時至今日,許多“蘇州製造”企業(ye) 又麵臨(lin) 新挑戰——“創一代”年事已高,“創二代”接班潮已至。近年來,蘇州各級團組織為(wei) “創二代”提供“薪火工程”等服務,為(wei) 他們(men) “扶上馬送一程”。
在康力電梯的展陳室內(nei) ,穿著格子西裝、戴著黑框眼鏡的朱琳昊看上去書(shu) 生氣未脫。在這家成立30餘(yu) 年的民營企業(ye) ,朱琳昊是第二代接班人,也是吳江“薪火工程”的學員。他的另一個(ge) 身份是團吳江區委兼職副書(shu) 記。這名學過財務管理、電氣工程的“創二代”,正帶著企業(ye) 從(cong) “製造”向“智造”轉型。
蘇州還有一個(ge) 知名“標簽”。作為(wei) 中國社會(hui) 學田野調查的“聖地”之一,社會(hui) 學名作《江村經濟》就取材於(yu) 位於(yu) 吳江區的開弦弓村。費孝通在數十年間26次到訪開弦弓村,在蘇州這個(ge) 普通村莊裏尋找中國發展之路,寫(xie) 出《小城鎮,大問題》等名篇,更是留下“誌在富民”“美美與(yu) 共”的良訓。
千年古運河波光粼粼,蘇州仍在探尋新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