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姐姐:用手勢舞和世界對話
·人物簡介·
秦一,網名小一姐姐,浙江工業(ye) 大學播音與(yu) 主持藝術專(zhuan) 業(ye) 任課教師,短視頻平台的內(nei) 容創作者,在全國首創國學、古詩手勢舞。
■ 口述:秦一 手勢舞短視頻創作者
■ 記錄:熊維西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ti) 見習(xi) 記者
首創國學、古詩手勢舞讓小一姐姐秦一在全網收獲了超過2500萬(wan) 粉絲(si) ,她的創作受到了孩子和家長們(men) 的喜愛。同時,身為(wei) 高校教師的她積極探索視頻思政課和高校美育教學的創新表達。剛剛結束了2023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yu) 項目合作大會(hui) 的“西湖對話”活動的小一姐姐接受了中國婦女報的專(zhuan) 訪,分享了手勢舞的創作體(ti) 會(hui) ——
手勢舞的創作,是用獨特的語言宣傳(chuan) 中國元素
我創作的第一首國學古詩手勢舞《遊子吟》其實是為(wei) 了引導我女兒(er) 小團子學習(xi) 古詩。沒想到,當我把一係列作品發到網上以後,引來了如此多的讚揚和關(guan) 注,其中一首《千字文》讓我收獲了30餘(yu) 萬(wan) 次的網友點讚。從(cong) 此,我打開了一扇門,開始了手勢舞的創作之路,借由一種獨特的語言和表達方式開始了宣傳(chuan) 中國元素、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創作之路。
我創作的短視頻,雖然最終呈現出的隻有幾十秒、幾分鍾時長,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打磨。從(cong) 選題策劃、內(nei) 容創作和運營到粉絲(si) 的增長、維護,都要跟隨平台的變化和趨勢潮流及時作出調整。麵對壓力,我需要不斷學習(xi) 充實自己,拓展自己能力的邊界。
在數字時代,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yu) 新媒體(ti) 的傳(chuan) 播,積極在網絡中發聲,女性與(yu) 生俱來的韌性,能讓我們(men) 更好地在生活和工作之間切換身份。感性且細膩的特質,讓我以女性視角挖掘到更多美好的故事,找到更多新機會(hui) 。我的每一次創作,在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也希望用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女性通過新媒體(ti) 參與(yu) 正能量內(nei) 容的傳(chuan) 播,積極在網絡中發聲,追尋屬於(yu) 自己的“詩和遠方”。
正如我所期望的,很多女性朋友都給予了我正向反饋。在線上,一直關(guan) 注親(qin) 子教育實踐的我,是不少寶媽的閨蜜。她們(men) 給我留言說,成為(wei) 母親(qin) 後,生活的天平慢慢向家庭傾(qing) 斜,和外界的溝通越來越少,在直播間和其他寶媽們(men) 交流,仿佛結交了一群“雲(yun) 閨蜜”。我也開始把這小小的直播屏幕當作與(yu) 萬(wan) 千寶媽溝通的窗口。我的直播間輕鬆溫馨,更像是寶媽們(men) 相互提供情緒價(jia) 值、交流育兒(er) 心得的聊天室。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持續吸收新知,是保證不斷優(you) 質內(nei) 容輸出的前提。育兒(er) 文章、育兒(er) 書(shu) 籍、親(qin) 子好物……懷抱著一顆真誠的心,我願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生活的點滴。同時鼓勵她們(men) 通過新媒體(ti) 表達自己、展示自己。
今年暑假,在新疆庫車老城參加活動時,一個(ge) 維吾爾族小朋友天真地對我說:“我見過你,老師在學校給我們(men) 看你的視頻。”在龜茲(zi) 小巷新疆傳(chuan) 統庭院的葡萄架下,和維吾爾族朋友進行了即興(xing) 互動創作,以歌會(hui) 友,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給文藝創作帶來的新靈感、新思路。不同的語言,聽見了相同的歡笑;各色的瞳孔,看見了相同的笑容;迥異的舞步,婀娜著相同的喜悅。我很開心,我的國學古詩作品為(wei) 少數民族孩子們(men) 感受和學習(x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提供了一扇窗。
“新中式”育兒(er) 鼓勵孩子快樂(le) 學古詩
作為(wei) “新中式帶娃”教育理念的倡導者,我鼓勵孩子在唱跳中快樂(le) 學古詩,領略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我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讓他們(men) 在湖光山色間體(ti) 味愛與(yu) 美,通過寓教於(yu) 樂(le) 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家國情懷和文化認同的種子根植在心中。
每逢節假日,我都會(hui) 帶著女兒(er) 走近大自然或詩歌創作地,讓她沉浸式學習(xi) 並體(ti) 驗詩歌創作的樂(le) 趣。這樣的經曆讓她變得更加自信,視野也更加開闊。
今年中秋節,我帶著女兒(er) 小團子在南昌“西江第一樓”——滕王閣尋訪古代文人的足跡,在武漢黃鶴樓前演繹詩詞手勢舞和詩詞脫口秀,在嶽陽樓展示“衣冠上國”和“禮儀(yi) 之邦”的大國風采。我希望小團子不僅(jin) 能夠沉浸在傳(chuan) 統文化中,還能通過追尋文化的足跡來尋找曆史的源頭,找到屬於(yu) 自己的文化歸屬感。我相信,這是千萬(wan) 個(ge) 家庭的共同心聲。
同時我也利用親(qin) 子陪伴的溫馨時刻,在家中創作古詩詞和國學係列創意視頻、探索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一舉(ju) 多得。
創作新媒體(ti) 作品需要不斷迭代和升級,才能獲得個(ge) 人IP的可持續成長。育兒(er) 也是如此,就像打怪升級一樣,過完一關(guan) 還有下一關(guan) 。我和許多母親(qin) 一樣,經曆了孩子從(cong) 零到三歲的喂養(yang) 焦慮、三到六歲的啟蒙焦慮,以及上小學後的學業(ye) 焦慮。在這個(ge) 過程中,我也曾感到迷茫和困惑。通過閱讀相關(guan) 的育兒(er) 書(shu) 籍和文章,我學到了心理學以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家教、家風和育兒(er) 智慧;通過汲取能量和尋找方法,我解除了育兒(er) 中的困惑,把握了親(qin) 子關(guan) 係以及家庭教育背後的規律。我認為(wei) ,尋求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比宣泄情緒要有意義(yi) 得多。我希望我的創作能激發出更多家庭對於(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並將其融入他們(men) 的日常生活,傳(chuan) 遞到家庭教育中。
為(wei) 學生的新媒體(ti) 創作探路
除了“寶媽”的身份,我還是一名大學教師。我的工作不僅(jin) 要產(chan) 出優(you) 秀的作品,還要教導學生進行新媒體(ti) 創作。
為(wei) 了多樣化地表達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我在視頻美學、視頻思政課以及美育進校園等領域下了不少功夫,並與(yu) 學生們(men) 共同創作了許多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文藝作品。作為(wei) 播音主持專(zhuan) 業(ye) 的老師,我探索“視頻+美學+思政”的模式,以全新方式探索傳(chuan) 統語言文化傳(chuan) 播,希望帶出有家國情懷的網絡文化學生隊伍,同時為(wei) 他們(men) 未來從(cong) 事媒體(ti) 工作開辟出新的可能性。我帶領學生參與(yu) 了浙江省重大社科課題《“跟著詩詞遊浙江”文化科普視頻的美育創新》的創作,運用手勢舞和短視頻等傳(chuan) 播載體(ti) ,麵向青少年提供全新的詩詞學習(xi) 體(ti) 驗,讓他們(men) 感知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feng) 富內(nei) 涵,促進他們(men) 的全麵發展。我認為(wei) ,這是立足於(yu) 教師崗位,從(cong) “指尖”到“心尖”,推動現代形態中華文明發展的有益實踐。
我通過開設《短視頻創作》和《網絡主播》等課程,係統性地培養(yang) 學生的新媒體(ti) 編創能力、創作思維、內(nei) 容策劃和實戰能力。一方麵,我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短視頻創作和網絡直播,幫助學生們(men) 拓寬思路,思考如何將新媒體(ti) 與(yu) 公益、就業(ye) 和個(ge) 人成長等內(nei) 容相結合。另一方麵,通過課堂內(nei) 外的交流和指導學生開設社交賬號,引導他們(men) 在自身能力圈和興(xing) 趣點上開展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輸出,打造個(ge) 人IP。我常常告訴學生們(men) ,“成長比成名更重要”,鼓勵學生們(men) 在內(nei) 容創作中保持學院派的格調和精氣神,力求創新的同時保持嚴(yan) 謹,堅守初心,因為(wei) 正確的創作觀可以讓我們(men) 走得更遠。
除了教學工作,我還積極引領學生參與(yu) 公益事業(ye) 。例如,助力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參與(yu) “彩虹計劃”助學、“禁毒媽媽聯盟”以及關(guan) 愛鄉(xiang) 村教師等公益活動。我還擔任亞(ya) 運會(hui) 誌願者培訓師,引導學生展現新時代中國大學生的良好素質和形象。
通過“傳(chuan) 幫帶”的方式,我與(yu) 這些“新一代網絡創作者”在傳(chuan) 統文化和新媒體(ti) 領域深耕、教學相長。
向世界傳(chuan) 遞中華文化魅力
為(wei) 助力第十九屆杭州亞(ya) 運會(hui) ,我和女兒(er) 小團子一起編創了亞(ya) 運主題英語手勢舞《杭州歡迎你》。借用一首爆款歌曲,填入英文歌詞進行二次創作。結合競技、拚搏、圓夢等亞(ya) 運會(hui) 關(guan) 鍵詞,我嚐試用故事化、場景化的傳(chuan) 播方式讓人們(men) 產(chan) 生共鳴和共情。從(cong) 受邀開始,我花費近一個(ge) 月的時間策劃這個(ge) 作品。在編創中,我融入了錢塘江等杭州元素,同時考慮到詞曲中的合轍押韻,力求打造出有趣而具有吸引力的作品。作為(wei) 杭州市民,我希望通過手勢舞這種簡單有趣、朗朗上口的表現形式講好杭州亞(ya) 運會(hui) 的故事,讓世界了解杭州、了解中國。後來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杭州歡迎你》不僅(jin) 風靡網絡,還在杭州的校園、街道和社區都有很高的傳(chuan) 唱度。
作為(wei) 一名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者和創作者,我一直在探索通過主題化、趣味化、係統化的手勢舞等短視頻作品,傳(chuan) 播中國元素,如國風音樂(le) 、特色建築、祖國大好河山等。我希望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傳(chuan) 統文化變得更加時尚與(yu) 潮流,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並喜歡中國故事。
目前,我正在策劃為(wei) 即將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而編創的名為(wei) 《詩禮中國·童心當歌》的愛國主題手勢舞係列作品。我也在考慮製作以探訪紅色景區為(wei) 主題的微紀錄片,以此來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的家國情懷。
我更長遠的目標是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到海外,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中國,一個(ge)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我堅信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手勢舞在傳(chuan) 播中將以獨特的方式展現出中華文化的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