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大學生誌願服務更有成效
一些大學生服務意願較強,但存在專(zhuan) 業(ye) 性受限等短板——
如何讓大學生誌願服務更有成效
下基層、進社區、去鄉(xiang) 村……當下,許多大學生滿懷熱情地參與(yu) 各領域的誌願服務,用智慧與(yu) 汗水彰顯青年擔當,在實踐中收獲成長。然而,大學生開展誌願服務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誌願者群體(ti) 流動性強、社會(hui) 經驗較少,學生持續參與(yu) 誌願服務的意願和能從(cong) 事工作的專(zhuan) 業(ye) 性相對受限等。誌願服務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一環,如何讓大學生誌願服務更有成效?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有些學生熱情高但難堅持
“我喜歡在服務中磨煉自己。從(cong) 大一開始,我一直參與(yu) 誌願服務。”南京藝術學院大四學生葛玥告訴記者,當誌願者可以滿足她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讓她在完成學業(ye) 之餘(yu) 收獲更多滿足感。
近年來,高校大力推進實踐育人,逐步完善校級、學院級誌願服務組織設置和人員配備,越來越多大學生投身各類誌願服務。“切忌將誌願服務功利化,培育勇於(yu) 擔當的誌願精神,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才是重點。”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提醒。
“學生一批批來,都很有熱情,但能連著來的就不多了,有時工作銜接不順暢,反而越忙越亂(luan) 。”山東(dong) 省某鄉(xiang) 村誌願服務站負責人說,能長期參與(yu) 同一服務項目的大學生誌願者非常難得,他們(men) 有時需要花更多時間引導誌願者熟悉工作環境和內(nei) 容。
內(nei) 蒙古師範大學設有誌願服務總隊,也有數名累計服務超千小時的誌願“達人”,但該校團委青年發展部教師孟偉(wei) 東(dong) 仍覺得還有很多事要做:“在提升學生持續服務的熱情和服務質效上,我們(men) 還能做更多。”
讓學生自願參與(yu) 進來
誌願服務是大學生接觸社會(hui) 、參與(yu) 實踐的重要方式,也是學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ti) 。“要切實營造濃厚的誌願服務氛圍,弘揚誌願精神,讓學生自主自願參與(yu) 進來。”熊丙奇表示。
“完成第二課堂所需學時後,多數同學還會(hui) 繼續參與(yu) 誌願服務。”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園藝學院輔導員蔡行楷說。策劃對接並組織學生參與(yu) 誌願服務時,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項目選擇,並格外注重引導學生奉獻互助,在積極向上的體(ti) 驗中養(yang) 成樂(le) 於(yu) 助人的品格。
此外,將誌願服務與(yu) 學生所學專(zhuan) 業(ye) 結合起來,形成可持續、有成長的品牌項目,以個(ge) 人發展激勵提升誌願服務獲得感,是不少高校正在探索的路徑。
“義(yi) 務維修是理論學習(xi) 的拓展與(yu) 實踐能力的鍛煉。”南京工業(ye) 大學計算機與(yu) 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羅啟甜已經參與(yu) 了3年義(yi) 務維修電腦的誌願服務,她覺得與(yu)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誌願服務經曆對開啟職業(ye) 生涯意義(yi) 非凡。
羅啟甜所在實踐團的輔導員佟京達在學生時代也曾經是一名誌願者。“依托所學幫助他人解決(jue) 問題,學生有了參與(yu) 誌願服務的內(nei) 生動力。”佟京達說。他還帶領學生團隊開發“e誌願數據管理平台”,每次參與(yu) 誌願服務都能使用這套係統記錄數據,學院誌願服務管理效率顯著提升的同時,學生誌願服務參與(yu) 率也升至100%。
提供必要的培訓與(yu) 指導
學生有充沛的誌願服務熱情,如何為(wei) 他們(men) 的無私奉獻提供堅實保障?
2022年底,共青團中央發布《高校共青團青年誌願服務工作指引(2022年版)》,為(wei) 高校列出“任務清單”,提出到2023年底,全國高校基本建成組織健全、隊伍精幹、項目豐(feng) 富、製度完善、保障有力、文化濃厚的青年誌願服務工作體(ti) 係。
“從(cong) 學校到各學院,都有專(zhuan) 人負責統籌學生誌願服務情況,在各時段組織學生參與(yu) 服務。”孟偉(wei) 東(dong) 說。目前,學生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內(nei) 參與(yu) 的實習(xi) 項目都可以通過在線係統登記,學校也會(hui) 配合接受服務的單位做好學生崗前培訓。
“學生可以通過學院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參與(yu) 中小學延時服務、植物園講解等活動,同一項目可實現誌願者間‘以老帶新’。”蔡行楷介紹,學院在精選誌願項目的基礎上始終與(yu) 服務對象密切配合,為(wei) 學生提供崗前培訓、服務保障、成效轉化等,讓學生的“高熱情”轉化為(wei) 服務的“高質效”。
“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服務過程中做實實在在的事,堅決(jue) 規避形式主義(yi) 。”熊丙奇強調,誌願服務本就是體(ti) 現人性美的自然之舉(ju) ,在建設長效機製的過程中,學校及相關(guan) 部門應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有針對性地給予專(zhuan) 業(ye) 指導和保障,更關(guan) 注誌願服務本身,讓學生切身感受參與(yu) 誌願服務的意義(yi) ,也讓服務對象切實感受到大學生誌願者的熱情擔當。 (本報記者 阿妮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