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京津冀發布新規 三地協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

發布時間:2023-12-13 10:4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胡春豔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今天,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法製辦公室主任王榮梅在今天京津冀三地共同舉(ju) 辦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近日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未來,三地將從(cong) 深化區域產(chan) 業(ye) 協作、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加強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合作等方麵,集中優(you) 勢科技資源,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以“共同體(ti) 建設”為(wei) 原則,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

  在王榮梅看來,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ti) 係,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ti) 。

  此次發布的《決(jue) 定》共二十條,今年11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率先表決(jue) 通過《決(jue) 定》;11月29日、30日,天津市、河北省人大常委會(hui) 相繼通過了《決(jue) 定》,均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決(jue) 定》明確了共同體(ti) 建設的原則,包括堅持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堅持市場機製和政府引導相結合;支持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完善創新功能互補機製,構建產(chan) 學研協作新模式;推動創新資源在京津冀區域內(nei) 有序流動、科學配置、開放共享、高效利用,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協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決(jue) 定》明確,三地共同支持雄安新區創新發展,推動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推動創新型、高成長性科技企業(ye) 向雄安新區轉移。

  《決(jue) 定》還明確基礎研究、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科技成果轉化等環節的合作措施,包括三地共建基礎研究合作平台,實施基礎研究合作專(zhuan) 項;集中優(you) 勢科技資源,圍繞前沿優(you) 勢領域,聯合開展技術攻關(guan) ;搭建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ti) 係,健全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清單機製,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nei) 轉化效率和比重;明確產(chan) 業(ye) 協作措施,三地協同培育重點產(chan) 業(ye) 鏈,聯合編製產(chan) 業(ye) 鏈圖譜,製定產(chan) 業(ye) 鏈延伸布局和協同配套政策,協同培育創新型企業(ye) ;三地共建科技園區協同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打造技術研發、產(chan) 業(ye) 培育、人才培養(yang) “三位一體(ti) ”協同創新體(ti) 係。

  三地共同參與(yu) 的立法如何出爐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hui) 法製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楊金深介紹了這份《決(jue) 定》的立法過程。

  今年4月,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法製工作機構召開聯席會(hui) 議,初步謀劃將推進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納入協同立法規劃。

  今年5月下旬,河北省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提出並經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分管領導商議,決(jue) 定三地協同作出法規性質決(jue) 定。

  今年6月,三地人大常委會(hui) 法製工作機構會(hui) 同教科文衛工作機構和政府的科技、司法行政等部門組成聯合立法工作專(zhuan) 班,啟動了立法工作。

  “該立法項目既有紮實的實踐基礎,又有緊迫的現實需求。”楊金深說,立法工作專(zhuan) 班全麵梳理研究了2015年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來,京津冀在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ti) 係、推進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ti) 方麵取得的進展,力求所立之法回應發展關(guan) 切、解決(jue) 實際問題。

  先期調研後,6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起草了統一文本的決(jue) 定草案初稿。7月初,立法工作專(zhuan) 班對決(jue) 定草案初稿進行了集中研究,決(jue) 定采取“由一到三”的模式,即在草案初稿的基礎上由三地分別研究並提出各自的修改稿。7月中旬,立法工作專(zhuan) 班再次進行了集中研究,對三地提出的修改稿進行整合,實現了“由三到一”的轉變,形成體(ti) 現三地共同意見的同一文本決(jue) 定草案稿。

  “協同打造區域性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技術聯合攻關(guan) 能力和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共同建好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三位一體(ti) ’協同創新體(ti) 係”“聚焦三地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構建跨區域產(chan) 業(ye) 鏈”等關(guan) 健部署和要求轉化為(wei) 了《決(jue) 定》裏的法規條款。

  在北京與(yu) 天津合作方麵,《決(jue) 定》明確要唱好京津“雙城記”,將北京科技創新優(you) 勢與(yu) 天津先進製造研發優(you) 勢相結合,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共同打造區域發展高地。

  在北京與(yu) 河北合作方麵,《決(jue) 定》明確要將北京科技創新優(you) 勢與(yu) 河北環京地緣優(you) 勢相結合,建立緊密的分工協作和產(chan) 業(ye) 配套格局;加強通州區與(yu) “北三縣”的創新合作,推動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

  在天津與(yu) 河北合作方麵,《決(jue) 定》明確天津市與(yu) 河北省圍繞化工產(chan) 業(ye) 、生物製藥、臨(lin) 港經濟等加強創新合作。

  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多措並舉(ju) 培育創新生態

  一係列創新要素正在三地之間釋放能量。

  今年11月29日,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揭牌成立。三地還共同設立基礎研究合作專(zhuan) 項,累計投入經費8700餘(yu) 萬(wan) 元,圍繞軌道交通、智能製造、精準醫學等領域資助177項基礎研究合作項目。三地共同梳理並發布了1155家京津冀科技創新券服務提供機構(開放實驗室)目錄,積極推動企業(ye) 或創業(ye) 團隊與(yu) 三地研發檢測服務機構開展合作。

  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二級巡視員張誌鬆介紹,截止2023年11月,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5620項,同比增長6.6%,成交額653.8億(yi) 元,增長77.6%。

  《決(jue) 定》提出更深入的舉(ju) 措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在資源開放共享方麵,共同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yi) 器等開放共享,推動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加強合作。

  在人才培養(yang) 使用方麵,加強高等學校聯盟建設,深化職業(ye) 院校合作;健全職稱資格、職業(ye) 資格區域內(nei) 互認製度,實行職稱評審結果互認,鼓勵雙向聘任;開展人才和項目合作,協同引進和培育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

  天津市科技局強化與(yu) 北京、河北科技部門協同聯動,共打區域牌、算共贏賬、走聯動路,建立常態化對接機製,圍繞技術交易數據、科技創新券、大型儀(yi) 器開放等共享方麵簽署專(zhuan) 項協議、探索協同模式,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效。

  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長梅誌紅表示,天津市科技局將以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建設決(jue) 定的出台為(wei) 新起點,繼續與(yu) 北京、河北科技主管部門“握手協力”,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深化科技創新全鏈條合作。

  在資金支持方麵,《決(jue) 定》提出,發揮政府性引導基金作用,鼓勵設立市場化基金,完善互認銜接的科技創新券合作機製。

  目前,河北省科技引導基金與(yu) 中國國投高新產(chan) 業(ye) 投資有限公司等共同設立國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總規模10億(yi) 元;已投資支持河北省固安鼎材OLED有機發光材料、同光晶體(ti) 第三代半導體(ti) 碳化矽單晶襯底製備等重大科技攻關(guan) 項目,壯大了地方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

  河北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河北省科技廳將進一步加強京津冀科創基金合作,建立京津冀投融資合作機製,推動三地科創投資基金或投資機構信息互通共享,鼓勵聯合設立科創基金,組織跨區域產(chan) 融對接。此外,設立一批協同轉化類基金,舉(ju) 辦京津冀投融資對接活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