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發布時間:2023-12-13 15:42:00來源: 經濟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正確把握重大國家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當前,我國麵臨(lin) 複雜的內(nei) 外部環境,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我們(men) 要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人類曆史實踐證明,離開發展談安全,或離開安全談發展,都不可持續。二者猶如車之兩(liang) 輪、鳥之兩(liang) 翼,任何一方麵有明顯短板,都會(hui) 影響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如果安全這個(ge) 基礎不牢,發展的大廈就會(hui) 地動山搖;如果發展難以為(wei) 繼,安全的保障就是無本之木。

  安全對於(yu) 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從(cong) 國內(nei) 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14億(yi) 多人口整體(ti) 邁進現代化社會(hui) ,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這必然會(hui) 帶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也意味著我們(men) 在發展過程中將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我們(men) 必須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ti) 製、手段創新,營造有利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安全環境,才能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事業(ye) 順利推進。從(cong) 國際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傳(chuan) 統安全與(yu) 非傳(chuan) 統安全相互交織,國際安全與(yu) 國內(nei) 安全相互影響。在當今世界競爭(zheng) 中,安全是集聚全球優(you) 勢資源的關(guan) 鍵優(you) 勢。為(wei) 更好保障國家利益,必須營造安全穩定的國內(nei) 國際環境,從(cong) 而為(wei) 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發展是保障安全的根本途徑。從(cong) 整體(ti) 上看,一個(ge) 國家必須要通過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國力,才能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更好保障自身安全。從(cong) 具體(ti) 領域看,提高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運用最前沿的科技來增強國家安全保障能力,而科技水平的提升需要良好的發展基礎作支撐。麵對當前複雜嚴(yan) 峻的形勢,我們(men) 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統籌發展和安全是一個(ge) 辯證的動態的曆史進程。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改革發展穩定麵臨(lin) 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來自外部的打壓遏製隨時可能升級,必須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我國應對國際形勢變化、防範風險挑戰的戰略性調整,也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必然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以構建新安全格局來保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是新征程上順應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的必然要求,為(wei) 駕馭紛繁複雜的國家安全形勢、提高應對風險挑戰能力指明了方向。

  一方麵,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國內(nei) 大循環暢通高效。堅持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旨在更好挖掘我國經濟發展的內(nei) 部潛力,更好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這有利於(yu) 化解外部衝(chong) 擊和各類風險帶來的影響,有利於(yu) 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hui) 大局總體(ti) 穩定。為(wei) 保障國內(nei) 大循環暢通高效,必須抓好三個(ge) 方麵的安全和穩定。一是堅定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改革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jue) 一切經濟社會(hui) 問題的關(guan) 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要注重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wei)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guan) 係的結合點,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hui) 大局穩定。二是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性,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chan) 、金融、地方債(zhai) 務等領域風險隱患,暢通經濟循環中的各類堵點、斷點,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和生產(chan) 要素在更大範圍內(nei) 暢通流動和高效配置。三是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安全問題。要重點抓好安全生產(chan) 、防範重特大自然災害、維護社會(hui) 穩定等工作,避免一些突發因素對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造成衝(chong) 擊。對於(yu) 一些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安全問題,要協調各方麵資源,集中力量進行解決(jue) ,及時發現和消除不穩定因素。

  另一方麵,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我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旨在更好地實現內(nei) 外經濟循環的聯動,在全球範圍集聚和利用資源,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國際競爭(zheng) 力。為(wei) 保障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堅決(jue) 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一要保障糧食、能源、重要資源的供給安全,確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安全。保障糧食、能源、重要資源供給安全是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更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國家安全的基礎,必須要高度重視,同時還要著力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二要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維護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領域國家安全。科技實力是衡量國家實力強弱的重要標誌。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我國要想保障自身安全,必須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科技實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尤其是在生物、信息等新興(xing) 領域,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頭性技術儲(chu) 備,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邱 霞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