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卓:好的懸疑片不會是“一次性”的
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由愛奇藝出品,陳卓執導,許光漢、張鈞甯、惠英紅、尹正主演的懸疑犯罪電影《瞞天過海》正在上映。該片通過一起密室謀殺案,引出凶案背後痞子警長鄭威(許光漢飾)、富商太太喬(qiao) 文娜(張鈞甯飾)、無助母親(qin) 虹姐(惠英紅飾)、罔顧人命的議員之子明浩(尹正飾)之間的愛恨糾葛。在多重線索的交織反轉下,罪案真相逐漸浮出水麵。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zhuan) 訪了《瞞天過海》的導演陳卓,他表示,《瞞天過海》的創作過程對自己來說是一次對類型片邊界進行拓展的挑戰,自己將“懸疑”與(yu) “現實主義(yi) 內(nei) 容”做了融合,希望在保持懸疑內(nei) 核的同時,讓觀眾(zhong) 有切身的情感觸動。
導演解讀 將人情味融入懸疑片
《瞞天過海》的劇情吸睛:富商太太喬(qiao) 文娜被卷入一宗離奇的密室殺人案中,痞子警長鄭威主動登門拜訪,並要求灰色交易……隨著二人對話深入,失去了丈夫的虹姐走進故事,議員之子明浩與(yu) 喬(qiao) 文娜的舊情也逐漸浮出水麵……真相撲朔迷離。
羊城晚報:以導演的眼光來看,你覺得《瞞天過海》這個(ge) 故事最有意思的點在哪裏?
陳卓:一方麵它保留了原版《看不見的客人》中很多懸疑的經典元素,另外,我們(men) 在本土化上做了諸多嚐試。這種本土化是兩(liang) 方麵的,一方麵是本地美學和東(dong) 方意蘊,更重要的一方麵是在人情味的處理上——把親(qin) 情、愛情以及一些社會(hui) 現象和社會(hui) 現實融合進去。就目前來看,我覺得還是結合得比較恰當的,在原來的懸疑推理框架下,裝進來很多能夠讓觀眾(zhong) 更有一些觸動的東(dong) 西。
因為(wei) 我自己就比較喜歡現實主義(yi) 題材,以前我自己的片子也都是現實主義(yi) 的,所以這一次在拍攝《瞞天過海》的過程中,雖然它是一個(ge) 比較類型化的故事,但是我仍然希望把現實主義(yi) 的一些元素裝進來,我覺得我們(men) 也做到了一些這樣的變化。
羊城晚報:影片回環式的敘事方式,決(jue) 定了劇組要在一個(ge) 場景裏麵重複地拍不同的故事走向、不同的人物情感,甚至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物。這對於(yu) 導演的挑戰體(ti) 現在哪裏?
陳卓:挑戰在於(yu) 信息量極大,節奏也很快,導演要用視聽語言首先把敘事完成,首要任務是把故事講清楚,一點邏輯漏洞都不能留下。所以,在拍攝的時候要考慮很多的細節,跟攝影、美術、道具、妝造等各個(ge) 部門都要做詳盡的溝通。尤其是涉及時間概念的部分、有可能穿幫的Bug等等,這些東(dong) 西都需要一點一點去摳。
再一個(ge) ,演員的表演空間很大,也要求導演要用視聽語言去托舉(ju) 他們(men) 的表演,要把演員發揮出來的一些極致或者細膩的東(dong) 西都通過攝影機抓到。在此基礎上,還得給影片建立一個(ge) 良好的美學調性。
羊城晚報:全片的節奏非常快,喜歡的觀眾(zhong) 會(hui) 覺得全程高能,但是全程緊繃的節奏是否也容易讓觀眾(zhong) 看得累?
陳卓:會(hui) ,所以我有放一些舒緩的節奏進去,尤其到情緒、情感的部分時,會(hui) 去嚐試調整整個(ge) 片子的敘事節奏,但是,整體(ti) 確實還是比較快的。
當然,這種節奏也是為(wei) 了適應現在觀眾(zhong) 的觀影體(ti) 驗。在短視頻時代,大家對節奏的需求更高,一旦你有一點點往下塌,觀眾(zhong) 馬上就會(hui) 去刷手機,心就跳出去了、會(hui) 出戲。如何以合適的節奏抓住觀眾(zhong) ,這對創作者的要求很高,挑戰也非常大。
演員飆戲 許光漢突破自我
《瞞天過海》的演員陣容強大,許光漢在片中首次嚐試反派形象,飾演一個(ge) 玩世不恭、貪得無厭的痞子警察;張鈞甯則飾演“謎一樣的女人”喬(qiao) 文娜,她與(yu) 尹正飾演的明浩陷入重重情感糾葛,另外,“老戲骨”惠英紅演技加持,也為(wei) 影片增色。
羊城晚報:你是一個(ge) 什麽(me) 風格的導演,會(hui) 手把手地教演員去演,還是傾(qing) 向於(yu) 讓演員自行發揮?
陳卓:因為(wei) 我不是導演或者表演的科班出身,所以我會(hui) 在劇本圍讀的階段就先跟演員們(men) 把人物聊透,達成默契後把空間盡可能多地留給演員。在拍攝重場戲前,我們(men) 也會(hui) 提前走戲討論。這樣做會(hui) 發現有時候,演員會(hui) 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比我腦海中構建的畫麵還要好的表演,我想,這也是讓演員按照提前預設好的感覺去演的那種表演方法不太會(hui) 出現的驚喜。
羊城晚報:《瞞天過海》的演員陣容蠻強大的,故事本身給角色發揮的空間也很大,拍攝中,有沒有讓你特別印象深刻的“飆戲”場麵?
陳卓:挺多的。比如說,虹姐在樓梯上跟喬(qiao) 文娜對峙的那場戲,我覺得惠英紅老師很多表演節點都抓得超出我原本的想象,她對台詞、情緒節奏的控製都是有曲線有層次的。“碰麵-追問-喬(qiao) 文娜想擺脫她-虹姐一步一步追上去-怒火發出來又壓下去-央求喬(qiao) 文娜-再爆發”,這整個(ge) 過程下來,我覺得演員的發揮比劇本上寫(xie) 得更精彩。
張鈞甯和尹正也有兩(liang) 場戲非常驚豔,尤其是吵架那場,我相信看過片子的人應該印象都挺深刻的。他們(men) 倆(lia) 的詞都是搭在一起的,吵到後來,明浩把杯子摔了,然後喬(qiao) 文娜說“人不為(wei) 己天誅地滅”,這一段其實沒有完全按劇本來,劇本裏是沒有這句話的。是現場的碰撞和一些即興(xing) 的部分,讓兩(liang) 個(ge) 角色的情緒“頂”到那個(ge) 位置了。我覺得這句話是明浩和喬(qiao) 文娜兩(liang) 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對立的表現,就把它放到了電影裏。
羊城晚報:許光漢這次突破自己以一個(ge) “警痞”的形象出現,想要挖掘出他區別於(yu) 以往公眾(zhong) 形象的這種反差感順利嗎?
陳卓:光漢自己也覺得“鄭威”跟他以前的角色形象完全不一樣,他也很樂(le) 於(yu) 嚐試突破自己。
我們(men) 首先從(cong) 外在來設計這個(ge) 角色,比如給他搭配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皮膚曬黑,胡子留起來,戴一些零碎的小飾品……外形上,要先往油膩的方向去調整。這樣,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鄭威卸下偽(wei) 裝,真正的呂程展現出來,那一刻那個(ge) 陽光大男孩的形象出現,也創造出了反差感。
還有就是鄭威這個(ge) 角色的台詞量很大,那我們(men) 在前期把拍攝進度也會(hui) 放得慢一些,方便演員在表演層麵上找到人物狀態。比如嘴裏嚼檳榔、抽雪茄的小動作,包括鄭威的坐姿,他與(yu) 喬(qiao) 文娜握手的姿態和撩喬(qiao) 文娜的頭發等等,這些細節,都是在現場一點一點地找感覺、摸索出來的。細節多了,人物的可信度也會(hui) 高一些。
觀點分享 電影創作的魅力在於(yu) 可能性
作為(wei) 建築學專(zhuan) 業(ye) 出身的導演,陳卓認為(wei) 建築師和導演有非常像的一麵——“把各種材料砌在一起,還要組織一個(ge) 團隊來實現你的想法。你要學會(hui) 把所有的元素放在一個(ge) 整體(ti) 關(guan) 係、整體(ti) 結構裏進行思考。”而不同點則在於(yu) ,建築的施工是板上釘釘,而電影的拍攝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正是電影最吸引陳卓的地方。
羊城晚報:從(cong) 《彷徨之刃》開始,你導演的一連三部作品都是懸疑題材。你覺得,拍懸疑類的類型片,最大的滿足點和受限處分別在哪裏?
陳卓:滿足點在於(yu) ,我覺得“懸疑犯罪”還是屬於(yu) 現實主義(yi) 題材的創作範疇,歸根結底,它講的是人性。在這個(ge) 基礎上,又有很強烈的戲劇性和形式感,因此自帶吸引力。至於(yu) 創作者麵臨(lin) 的局限性和挑戰,就在於(yu) 你在遵守類型片創作規則的同時,怎樣做才能打破常規的敘事手法,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
羊城晚報:具體(ti) 到《瞞天過海》這部作品,你們(men) 在試圖打破套路化敘事上,做了哪些嚐試?
陳卓:我們(men) 在本土化、社會(hui) 性和情感這三方麵上作了勾勒,也跟人們(men) 當下的生活和感受做了關(guan) 聯。比如說,我看到觀眾(zhong) 的一些反饋,大家會(hui) 討論尹正的“瘋批性格”“情感中的PUA”等,包括編劇在劇作過程中還參考了一些現實案例,例如“操場埋屍案”,這些都是當下老百姓日常會(hui) 關(guan) 心的話題。我認為(wei) ,這些懸疑之外的東(dong) 西並不是閑筆,它們(men) 會(hui) 反過來助推懸疑的部分,彼此形成互相作用。
羊城晚報:說到觀眾(zhong) 的口味,當下的觀眾(zhong) 在影像和故事的包圍當中長大,任何創作者要想做出一部受到認可的懸疑片挑戰都非常大,你會(hui) 擔心票房口碑嗎?
陳卓:你說的特別對,不過我覺得《瞞天過海》整個(ge) 看下來應該還是有爽感的,哪怕有些觀眾(zhong) 看過原版《看不見的客人》,猜到了結局和反轉,也會(hui) 被片中的過程和一些細節牽著往前走。
另外,我覺得我們(men) 的劇本邏輯做得還是比較嚴(yan) 密的,不能說一點瑕疵都沒有,但整體(ti) 上應該沒有大的漏洞。也希望能達到觀眾(zhong) 對於(yu) 懸疑類型片的基本訴求。
羊城晚報:觀眾(zhong) 對於(yu) 懸疑片的“挑剔”還在於(yu) ,很多人會(hui) 認為(wei) “懸疑片是一次性的”,一旦被劇透或者知道結局了,就覺得作品沒有觀看價(jia) 值了。你怎麽(me) 看這種觀念?
陳卓:我覺得,好的懸疑片能給觀眾(zhong) 帶來沉浸式的敘事體(ti) 驗,這種體(ti) 驗不僅(jin) 是靠謎底,更是靠視聽語言、影像美學、人性情感、主題思想等複合元素帶來的。為(wei) 什麽(me) 有一些經典電影我們(men) 會(hui) 反複去刷?原因也在這裏。
我個(ge) 人覺得,觀影的過程更重要。正義(yi) 肯定會(hui) 戰勝邪惡,但是戰勝邪惡經過了哪些過程?這才是最精彩的。所以,我也希望觀眾(zhong) 能享受這個(ge) 過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