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座墓葬原址保護壁畫博物館開館
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電 (記者 李新鎖 胡健)山西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20日開館。該館集納了山西各地出土的北齊壁畫精品,讓民眾(zhong) 得以“一眼看千年”。
北齊壁畫博物館依托“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北齊徐顯秀墓原址保護及展示,結合了山西地區出土北齊壁畫和其它文物的保護,是全國首座建設於(yu) 壁畫墓葬原址上的專(zhuan) 題博物館。
展廳內(nei)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中的《門樓圖》描繪了三開間廡殿頂樓宇建築,是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北朝建築圖像。《門樓圖》以直觀的視覺形象展示了北朝木構建築的形製結構和材料構件;出土自太原婁睿墓的《鞍馬導引圖》《鞍馬遊騎圖》中,有導騎戴黑色長裙帽,穿黑色長靴,其胯下所騎馬匹因受驚竟拉出糞便。
展廳核心位置,徐顯秀墓壁畫被原址地下保護。當遊客走近時,地燈亮起,幽深墓道兩(liang) 壁,原版壁畫依稀可辨;墓道背後,封土堆和盜墓賊留下的盜洞等信息均被完整保留;墓室展區四周,徐顯秀墓出土的墓誌、武士俑、各式瓷器等陪葬品依次陳列。
北齊壁畫博物館講解員王娜介紹,館內(nei) 壁畫、藏品展現了北齊時期胡漢雜糅交融、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的風貌。
“鑒定顯示,徐顯秀墓出土的一枚戒指氧化明顯,推斷應該是徐顯秀生前經常佩戴。戒指上的人物形象是古希臘神話人物赫拉克勒斯,且其紋飾也是西方風格。”王娜說,彼時,太原及周邊地區胡漢雜糅,大批西域人士在此經商、交流。
1400多年前,太原是北齊王朝的陪都。北齊時期,胡風與(yu) 漢俗雜糅,強悍與(yu) 奢華並存。
對此,太原市文物局局長劉玉偉(wei) 介紹,“館藏壁畫講述著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故事,展現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ti) 的形成過程,是研究草原曆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寶,也是東(dong) 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典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