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30周年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開創性貢獻

發布時間:2023-12-26 11:2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毛澤東(dong) 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產(chan) 物,是毛澤東(dong) 思想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第一次飛躍的重要表現,是黨(dang) 的青年工作順應曆史方位的不斷變化而持續取得重大成就、發生深刻變革的根本原因。毛澤東(dong) 青年觀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正確道路,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青年觀不斷豐(feng) 富完善。

  ——————————

  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的本土化時代化任務主要有兩(liang) 個(ge) 重要的發展場域及相對應的發展時期:一是列寧等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蘇聯以及蘇聯影響的原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對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的本土化時代化,這是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第一次豐(feng) 富和發展,但因東(dong) 歐劇變和蘇聯解體(ti) 而中斷了曆史進程。二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持續實現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的中國化時代化,形成了我們(men) 黨(dang) 青年觀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的中國化時代化進程,肇始於(yu) 建黨(dang) 初期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dong) 等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探索實踐,形成和鞏固於(yu) 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ti) 在黨(dang) 的青年工作方麵取得的曆史成就和創立的理論成果,毛澤東(dong) 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第一次實現全麵係統的中國化時代化。

  把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鞏固發展與(yu) 青年本質的實現有機結合

  青年作為(wei) 社會(hui) 結構中獨立的社會(hui) 群體(ti) 而存在,首先是工業(ye) 革命的產(chan) 物,因此在西方率先出現。基於(yu) 對社會(hui) 製度演變的科學判斷,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科學揭示了青年的本質在於(yu) “新”,他們(men) 代表未來的發展指向,是曆史發展的基本動力和人類發展的未來。中國青年成為(wei) 社會(hui) 結構中獨立的社會(hui) 群體(ti) ,是五四運動的產(chan) 物,青年的本質自此得以逐步彰顯。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雖然有對青年本質的探討及謳歌,但曆史上一度更多的是對青年的束縛與(yu) 誤解。毛澤東(dong) 深刻指出:在漫長的封建社會(hui) ,“一切事情,小孩子和青年人是沒有發言權的。中國的青年人受封建家庭封建社會(hui) 的苦太大了。”毛澤東(dong) 在五四運動中看到了青年群體(ti) 的偉(wei) 力,把馬克思恩格斯關(guan) 於(yu) 青年的革命和創新的本質,全麵權威地嵌入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進程之中。他深刻指出青年的本質在於(yu) 朝氣蓬勃,更有希望。1939年12月,在延安各界紀念一二九運動四周年大會(hui) 上,毛澤東(dong) 深情指出:“滿堂青年,朝氣蓬勃。”新中國成立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使青年的本質得到更全麵的展現。毛澤東(dong) 把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鞏固發展與(yu) 青年本質的實現有機結合。“你們(men) 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xing) 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men) 身上。”他還指出,青年的本質在於(yu) 鬥爭(zheng) 最勇敢最堅決(jue) 、最積極最有生氣。在反抗階級統治的鬥爭(zheng) 過程中,“勞苦青年群眾(zhong) 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鬥爭(zheng) 中他們(men) 又是最勇敢最堅決(jue) 的”。在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建設的曆史進程中,“青年是整個(ge) 社會(hui) 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men) 最肯學習(xi) ,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hui) 主義(yi) 時代尤其是這樣”。

  深入分析中國青年發揮的不可或缺作用

  青年價(jia) 值是青年群體(ti) 或青年個(ge) 體(ti) 作為(wei) 客體(ti) ,滿足社會(hui) 、政黨(dang) 、階級、階層、社區、家庭等主體(ti) 的某種或某些需要的質量、層次或程度,具有可比性、曆史性、相對性等特征。毛澤東(dong)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青年價(jia) 值的國家、民族、政黨(dang) 視閾和階級分析法,結合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學生運動展現出的青年價(jia) 值,深入分析中國青年對於(yu) 國家、革命事業(ye) 、先進思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民運動等發揮的不可或缺作用。“夫青年乃國家之精華”,陝北公學畢業(ye) 同學“是進步分子,是創造新中國的分子”,這是強調青年對國家尤其是新中國的重大價(jia) 值。如果沒有帶著新鮮血液與(yu) 朝氣加入革命隊伍的青年們(men) ,“革命隊伍就不能發展,革命就不能勝利”。“無論工廠、農(nong) 村、軍(jun) 隊、學校的革命事業(ye) ,沒有青年就不能勝利。”這是強調青年對革命和革命事業(ye) 的重大價(jia) 值。“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思想在中國的廣大的傳(chuan) 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這是強調青年在接受、傳(chuan) 播、創新先進思想中的重大價(jia) 值。“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誕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結合在一起的。”這是強調青年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重大價(jia) 值。“學生運動是整個(ge) 人民運動的一部分。學生運動的高漲,不可避免地要促進整個(ge) 人民運動的高漲。”這鮮明揭示了青年對於(yu) 人民運動的重大價(jia) 值。

  以曆史使命、黨(dang) 的中心任務引領青年和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

  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明確提出“時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把青年的個(ge) 人發展與(yu) 時代責任、曆史使命統一起來,把個(ge) 人發展置於(yu) 曆史使命的曆史邏輯之中。工業(ye) 革命引發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和現代性的增長,日益成為(wei) 青年發展的動力,也必然成為(wei) 青年的曆史使命。在鴉片戰爭(zheng) 以來的近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yi) 、戊戌變法、義(yi) 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反抗外國壓迫和封建製度壓迫的革命運動從(cong) 未停止,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取得徹底勝利;每個(ge) 時代的中國青年都積極參與(yu) 這些革命運動並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並未能通過這些革命運動解放自身,也未能從(cong) 根本上改變青年發展的製度環境、政策環境、工作環境。根本原因就在於(yu) 沒有深刻把握曆史使命和時代主題,沒有把曆史使命和時代主題作為(wei) 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

  毛澤東(dong) 運用曆史唯物主義(yi) 和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把中國革命任務的時代主題、黨(dang) 的中心任務與(yu) 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有機結合,以曆史使命、黨(dang) 的中心任務引領青年和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在抗日戰爭(zheng) 的戰略防禦階段和戰略相持階段,毛澤東(dong) 向在抗大學習(xi) 的青年明確曆史使命:“要為(wei) 中華民族的解放,為(wei) 建設新中國而永不退縮,勇往直前,要堅決(jue) 地為(wei) 全國四萬(wan) 萬(wan) 五千萬(wan) 同胞奮鬥到底!”在延安青年群眾(zhong) 舉(ju) 行的五四運動二十周年紀念會(hui) 上,他向青年深情號召:“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hui) 主義(yi) 去,這樣一個(ge) 定律誰都不能推翻”,“一定要把日本帝國主義(yi) 打倒,一定要把舊中國改造為(wei) 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必然成為(wei) 青年的曆史使命和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1950年,毛澤東(dong) 為(wei) 《北大周刊》紀念“五四”題詞:“團結起來為(wei) 建設新中國而奮鬥”。此後,他多次深情寄語青年和號召青年,“學生要能耐艱苦,要能白手起家。”“團結起來,堅決(jue) 地勇敢地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事業(ye) 而奮鬥。”

  明確提出德智體(ti) 全麵發展的青年發展目標

  “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青年”是青年工作和青年政策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認為(wei) ,經濟社會(hui) 變革尤其是無產(chan) 階級政黨(dang) 把社會(hui) 引向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必須要培養(yang) 適應這一曆史進程的“全新的人”,把社會(hui) 發展青年和青年發展社會(hui) 相統一,把青年作為(wei) 目的和手段相統一。毛澤東(dong) 既堅定繼承弘揚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關(guan) 於(yu) “新人”的青年發展目標,又針對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忽視青年體(ti) 育、勞動教育以及進行片麵的智育等弊端,明確提出德智體(ti) 全麵發展的青年發展目標。早在1917年,毛澤東(dong) 就強調體(ti) 育、德育、智育三者並育,“體(ti) 育一道,配德育與(yu) 智育,而德智皆寄於(yu) 體(ti) ,無體(ti) 是無德智也。”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dong) 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xi) 第二”,“我們(men) 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ti) 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wei) 有社會(hui) 主義(yi) 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dong) 特別注重共產(chan) 主義(yi) 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發展中的關(guan) 鍵作用,他明確指出:“我們(men) 所主張的全麵發展,是要使學生得到比較完全的和比較廣博的知識,發展健全的身體(ti) ,發展共產(chan) 主義(yi) 的道德。”毛澤東(dong) 針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忽視青年的體(ti) 育和既往教育的弊端,特別強調青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ti) 魄”,“幾千年來,都是教育脫離勞動,現在要教育與(yu) 勞動相結合,這是一個(ge) 基本原則,是一個(ge) 革命。”勞動教育是毛澤東(dong) 關(guan) 於(yu) 青年發展的關(guan) 注重點。他在1921年就強調:“不勞動者不得食!”此後又鮮明提出:“勞動可以改造思想,改造人。”他特別強調“教育與(yu) 勞動結合的原則是不可移易的”。毛澤東(dong) 關(guan) 於(yu) 德智體(ti) 全麵發展,重視共產(chan) 主義(yi) 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等內(nei) 容的青年發展目標,引領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長為(wei) 符合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期望的“新人”,順利成長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毛澤東(dong) 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產(chan) 物,是毛澤東(dong) 思想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第一次飛躍的重要表現,是黨(dang) 的青年工作順應曆史方位的不斷變化而持續取得重大成就、發生深刻變革的根本原因。正是毛澤東(dong) 青年觀開辟的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的正確道路,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青年觀不斷豐(feng) 富完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黨(dang) 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形成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將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觀中國化時代化推向新的高度,必將不斷開辟黨(dang) 的青年工作的新局麵,取得更多更好的重大成就。

  (作者係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鄧希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