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平安夜為何不平安?西方應捫心自問
12月25日是西方聖誕節,這本是他們(men) 一年中最重要、也最熱鬧的節日。但如果看看美西方媒體(ti) 在這一天的頭條報道,人們(men) 感受到的更多是“平安夜(聖誕前夜)不平安”,節日應有的喜慶與(yu) 祥和被各種衝(chong) 突和混亂(luan) 擠到了邊緣位置。加沙仍在延續的戰火,美國科羅拉多的槍擊案,歐洲的恐襲警報,澳大利亞(ya) 的洪水……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在平安夜表示,“和平的王子再次被徒勞的戰爭(zheng) 邏輯和武裝衝(chong) 突所拒絕”,這一寓言式的感歎得到大範圍傳(chuan) 播,觸動了西方世界的內(nei) 心。
平安夜和聖誕節在西方文化中有團聚、安寧和報喜訊的涵義(yi) 。對西方世界來說,今年平安夜的煩心事的確不少,俄烏(wu) 衝(chong) 突、巴以衝(chong) 突以及國內(nei) 政治社會(hui) 分裂所帶來的動蕩氛圍“讓歡樂(le) 變得沉悶,甚至有窒息的危險”。說這是西方在冷戰結束以來最壓抑的一個(ge) 平安夜也不為(wei) 過。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雖然西方輿論感歎世界的不太平,卻幾乎看不到它們(men) 對造成平安夜平安不再的原因有什麽(me) 深刻的挖掘和反思,相反陷入了一種無意義(yi) 的哀歎和抱怨當中。如果西方的哀歎不能觸及靈魂,那不過還是在圍繞著“西方中心論”打轉,對爭(zheng) 取全球安全的行動產(chan) 生不了任何積極效果。
西方感受不到安全的根源在哪?答案就在西方自己。這幾年西方國家沒少談安全,不少政要和輿論動不動就把“去風險”掛在嘴邊。為(wei) 了追求絕對安全,美西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軍(jun) 費占GDP的比重普遍在往上躥。不但北約這個(ge) 冷戰遺物僵而不死,美西方還在全世界新拉起不少打著“安全”名義(yi) 的團團夥(huo) 夥(huo) 。然而,下了這麽(me) 大本錢,花了那麽(me) 大力氣,美西方的安全形勢卻肉眼可見地變得糟糕,陷入到越追求“安全”就越不安全的悖論當中,根本原因是美西方的路子從(cong) 起點就走歪了。
美西方追求的安全是狹隘的安全,其本質是衝(chong) 突和對抗。西方尤其是美國在談“我們(men) 的安全”時,所謂“我們(men) ”並不把全人類包括在內(nei) ,而僅(jin) 僅(jin) 是在談論美西方自己;在談“維護全球安全”時,也不是真正要維護全世界的安全,而是在談論如何維護美西方自身霸權。
這種通過窮兵黷武、拉幫結派、挑動衝(chong) 突、轉嫁矛盾製造出來的割裂的安全,損害了全世界的共同安全。美西方狹隘片麵追求所謂集團安全的努力,必然造成其他國家的不安全;其他的國家安全形勢的惡化,反過來又讓西方世界身處更加不安全的境地。這種人為(wei) 製造出來的安全對立,隻能使得有關(guan) 各方都陷入安全陷阱,讓大家都越來越感覺不到安全。
有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美西方出於(yu) 維護霸權的需要,更希望圍繞在“別人的危機”周圍。問題是,西方世界不是存在於(yu) 真空當中,全世界是一個(ge) 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不斷製造“別人的危機”也很容易點燃自己的危機,西方無法獨善其身。接受美聯社采訪的一位德國科隆輔理主教稱,今年平安夜被警犬和警察重點照顧的科隆大教堂,“可能是全德國最安全的教堂”,這未嚐不是一種自嘲,也是西方安全困境的真實寫(xie) 照。
其實無論西方還是東(dong) 方,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老百姓圖的無非就是一個(ge) 安居樂(le) 業(ye) 。沒有人希望戰火發生在自己國家,也沒有人願意看到經濟危機、社會(hui) 危機的出現,在這一點上,全世界都是共通的。不同的是,我們(men) 是要什麽(me) 樣的“安全”,是普惠的共同安全,還是“你必須比我差”的比爛式安全,不同的出發點帶來的結果往往是截然不同的。
一個(ge) 安全的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訴求。安全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中國在今年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號召世界各國走一條追求共同安全的道路。這一提議迅速得到國際社會(hui) 的熱烈響應,本身就體(ti) 現出該倡議的及時性和迫切性。我們(men) 希望,這個(ge) 不太平安的平安夜,能夠促成美西方的更多反思,推動包括美西方社會(hui) 在內(nei) 的更多力量參與(yu) 到構建共同安全之路上來,那樣的話,世界或許可以期待下一個(ge) 更有希望的平安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