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國家級新區民企新“量”點
元旦假期,天津市濱海新區不少民營企業(ye) 仍在加班加點生產(chan) 作業(ye) 。新年伊始,記者探訪這一國家級新區發現,民營企業(ye) 展現不俗韌性,企業(ye) 數量穩中有升,民間創新活力不斷湧現,成為(wei) 區域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力軍(jun) 。
集聚:平均每平方公裏落戶近80家民企
跨年夜,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上空,數百架無人機排成“飛龍”“金鳳”,舞動夜空。
作為(wei) 國內(nei) 無人機編隊表演領軍(jun) 企業(ye) ,元旦期間,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近萬(wan) 架無人機在海內(nei) 外30多個(ge) 城市飛行。公司總經理張雲(yun) 說,表演帶動了銷售,“無人機訂單排到一季度末”。
近年來,像一飛智控這樣的科技民企在濱海新區異軍(jun) 突起,帶動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興(xing) 行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一組數據展示了民企活力:民企限上商品銷售額占全區五成以上,規上服務業(ye) 營業(ye) 收入占六成以上,限上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額占七成以上。目前民企數量達到17.9萬(wan) 戶,平均每平方公裏有近80家。
在這裏,民企融入京津“雙城記”。兩(liang) 個(ge) 月前,聯想(天津)智慧創新服務產(chan) 業(ye) 園投產(chan) 。“黑燈工廠”裏,無人智能生產(chan) 線每9秒下線一台電腦,年產(chan) 達到300萬(wan) 台。“利用物聯網等智能技術,工廠達到業(ye) 內(nei) 零碳製造最高水平。”聯想集團政府事務部負責人謝小可說。
2023年,天津博邁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製造出重量級海上浮式生產(chan) 儲(chu) 卸油船,僅(jin) 出口巴西一艘便創匯近10億(yi) 美元。“2024年還將有多個(ge) ‘大塊頭’交付海外。”博邁科項目運營中心經理徐立品說。
創新:平均每兩(liang) 家民企擁有1項專(zhuan) 利
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裏,一麵高大專(zhuan) 利牆格外醒目。展廳裏陳列的每一款水下機器人,都是對專(zhuan) 利的最好詮釋。
“創新是企業(ye) 的生命線。”公司董事長魏建倉(cang) 說,近400項專(zhuan) 利支撐企業(ye) 打造出多款闖進歐美市場、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專(zhuan) 利是創新的標誌。最新數據顯示,濱海新區民企有效專(zhuan) 利總量達到85445件。“民企對創新的貢獻越來越突出。”濱海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chan) 權發展促進室主任李加軍(jun) 說,平均每兩(liang) 家企業(ye) 便擁有1項專(zhuan) 利。
“第一”不斷萌生於(yu) 民企的廠房。康希諾生物自主研發首款吸入型新冠疫苗,合源生物上市我國首個(ge) 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CD19 CAR-T細胞治療新藥,天津市特變電工變壓器有限公司研製出國內(nei) 首台集成智能配電站……
創新沃土孕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截至2023年9月,濱海新區有創新型中小企業(ye) 1576家,入庫國科小企業(ye) 4457家。
民企推動了當地高質量發展。濱海新區推出以創新為(wei) 導向的40多家新型主題園區,以畝(mu) 產(chan) 論效益。其中一家數字貨運主題園區每平方米產(chan) 出從(cong) 2022年的405萬(wan) 元,增長到2023年的776萬(wan) 元。
2023年濱海新區入選第一批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示範區建設城市(地區)。“新的一年,濱海新區將不斷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優(you) 化中小企業(ye) 成長環境。”濱海新區科學技術局局長劉朱岩說。
效率:4小時就能開辦一家企業(ye)
薛佳璐不久前在濱海新區辦理企業(ye) 開辦和銀行開戶手續,全程隻用了4小時。“一次辦結,少跑腿,在濱海新區投資興(xing) 業(ye) 可不是一般方便。”
最簡告知承諾製審批、京津自貿通辦、拿地即開工……濱海新區便企措施不斷落地。
前不久,濱海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政策再上新,與(yu) 北京朝陽區共推82項通辦事項清單,涵蓋商事登記、人社、司法等高頻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或就近辦理。
融資難一直是民企的“心病”。對此,一項“企業(ye) 創新積分製”橫空出世。企業(ye) 以創新能力測算積分,憑“分”融資。天津眾(zhong) 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此獲得850萬(wan) 元的支持。同樣受益的還有100多家中小企業(ye) 。
轄區內(nei) 金城銀行打造數字銀行,以數字手段評估,網上便捷放款。截至去年12月初,累計向包括濱海新區民企在內(nei) 的中小微企業(ye) 發放貸款超過2000億(yi) 元。
生產(chan) 要素創新突破,更讓企業(ye) 享受到政策紅利。受限於(yu) 土地性質,無人機企業(ye) 致導創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無法進行規模化生產(chan) 。正犯愁的時候,濱海新區推出天津首個(ge) 成規模M0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滿足企業(ye) 研發、小試、中試全鏈條的孵化轉化需求。“地方大了,成本降了,解決(jue) 了科技型企業(ye) 成長的煩惱。”公司副總經理李治國說。
濱海新區區委書(shu) 記連茂君說,不為(wei) 不辦找理由,隻為(wei) 辦好想辦法,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濱海新區全力以赴幫助民營企業(ye) 排憂解難,讓民營企業(ye) 在新的一年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zhuan) 心創業(ye) 。(記者毛振華、王井懷、梁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