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大王”鄭淵潔為舒克和貝塔慶祝“四十不惑”
原著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上映
“童話大王”鄭淵潔為(wei) 舒克和貝塔慶祝“四十不惑”
“童話大王”鄭淵潔記得很清楚,舒克和貝塔首次碰麵發生在1983年12月30日。“1982年,我先創作了舒克的故事,那時的他還是孤零零的;隨後,在1983年的年初,我寫(xie) 了另一隻老鼠貝塔的故事。這兩(liang) 隻老鼠一直沒有相見,一直到1983年年底,確切地說,就是12月30日,舒克和貝塔相遇了。”由此,鄭淵潔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自己對於(yu) 電影《舒克貝塔·五角飛碟》充滿期待。“這部作品選在2023年12月30日登上大銀幕,也是別有意義(yi) ,整整四十年過去了,舒克和貝塔這對組合才第一次在電影院裏與(yu) 大家見麵,這就像是在慶祝他們(men) ‘四十不惑’的生日。”
《舒克和貝塔曆險記》是鄭淵潔的經典作品,1989年,動畫片《舒克和貝塔》播出後成為(wei) 不少人的童年回憶;2019年,鄭亞(ya) 旗導演的新版動畫《舒克貝塔》上線,全網累計播放量破45億(yi) 。如今,再次執導電影《舒克貝塔·五角飛碟》,鄭亞(ya) 旗笑稱,也是圓了自己在影院看父親(qin) 作品的心願。
被邀請在新影片中配音
鄭淵潔和鄭亞(ya) 旗父子對舒克和貝塔都充滿感情,“《舒克和貝塔全傳(chuan) 》一共創作13年,總共366集。當時,每寫(xie) 完一集後,我都會(hui) 念給兒(er) 子聽,根據他的反應進行修改。比如,如果他聽著都快睡著了,我就知道某個(ge) 地方需要改進。亞(ya) 旗從(cong) 小就熟悉這個(ge) 作品,五角飛碟的創意跟他有關(guan) 。我在寫(xie) 作時,讓舒克與(yu) 貝塔把航母、直升機、坦克等人類的交通工具都嚐試了一遍。有一次玩飛盤的時候,亞(ya) 旗就說應該讓他們(men) 有飛碟這樣的新工具。我說飛碟有人寫(xie) 過了。他說那你寫(xie) 一個(ge) 不一樣的飛碟。當時,我們(men) 就起名叫五角飛碟。所以,亞(ya) 旗算是世界上舒克和貝塔的第一個(ge) 讀者。這次拍攝大電影選擇五角飛碟的故事,我覺得與(yu) 這個(ge) 特殊的情結有關(guan) 。”
在此前的動畫片《舒克貝塔》中,有著鄭亞(ya) 旗對父親(qin) 的敬愛與(yu) 致意,例如在舒克房間的天花板上,貼的是鄭淵潔年輕時當空軍(jun) 的照片;舒克假裝學習(xi) 時,拿著的那本課外書(shu) ,是鄭淵潔著的《鼠王做壽》。在《舒克貝塔·五角飛碟》中,也融入一些“致敬”的段落。“比如,我在原著中的經典言論,以劇中人的口吻呈現出來,我相信這些情節會(hui) 讓老讀者倍感親(qin) 切,帶來會(hui) 心的笑意。”
此外,鄭淵潔還被邀請在影片中配音,他笑說,短短幾句台詞,錄了一百遍才通過。“我是給一位電視台的播音員角色配音,台詞並不多,但是,我一是不喜歡照著念,二是老覺得和我平時說話太不一樣,所以總是笑場。相比之下,我孫女作為(wei) 配音演員卻一次就過了,這讓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對改編要求“尊重原著”
這些年來,鄭亞(ya) 旗一直在將父親(qin) 鄭淵潔的童話作品進行IP開發。2005年,鄭亞(ya) 旗創辦了《皮皮魯》雜誌並重新策劃《皮皮魯總動員》係列,2012年又成立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CEO的身份運營皮皮魯全係列版權。過去十幾年,他將父親(qin) 作品的銷售額翻了20倍。
鄭淵潔認為(wei) ,《舒克和貝塔曆險記》改編成大電影的難點在於(yu) 眾(zhong) 口難調。“這部作品擁有六代讀者,他們(men) 的期望肯定是不一樣的。70後、80後、90後、00後、10後和20後,都有自己的獨特觀點。我認為(wei) 這難度較高,但好在編劇和導演在原著的基礎上做了許多創新,讓故事更符合現代未成年人的口味。”
鄭淵潔坦承自己一度對作品被改編持有抵觸情緒,“我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的雜誌上表示,無法忍受目睹別人‘肢解’我的作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鄭淵潔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我意識到,就像手機中曾經無法想象的功能如今已變得司空見慣一樣,影視媒介也可以成為(wei) 作品傳(chuan) 播的有力工具。它通過聲光電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們(men) 更加直觀地接觸和理解作品。據我了解,一些網絡劇集和動畫片的觀看量相當驚人,這無疑證明了影視改編對作品傳(chuan) 播的積極影響。”
所以,此次得知兒(er) 子要拍舒克和貝塔的電影時,鄭淵潔心態已經從(cong) 容了很多,他笑稱龐大的讀者群中,就有人在幫自己把關(guan) 。“我的要求就是‘尊重原著’嘛。之前在《舒克貝塔》動畫片拍到某一集時,送審後,被提出一個(ge) 修改意見,認為(wei) 某些內(nei) 容不尊重原著。我聽說後,非常開心、得意。我猜測,這是因為(wei) 我的讀者已經長大了,其中最老的讀者可能已經55歲了,他們(men) 對原著有著深刻的印象,機緣巧合下,站在了我這邊。”
決(jue) 定為(wei) 新發明申請專(zhuan) 利
作為(wei) 童話大王,鄭淵潔隻是“小學肄業(ye) ”,但這並不影響他之後的學習(xi) 和鑽研,他走出一條屬於(yu) 自己的路。如今,鄭淵潔依然喜歡不斷探索未知。他透露,目前自己的工作重心已經發生了轉變。“從(cong) 下一批印製的圖書(shu) 開始,我的簡曆就要改成第一個(ge) 職業(ye) 是作家,第二個(ge) 職業(ye) 是造口師。”
對於(yu) “造口師”這個(ge) 新身份,鄭淵潔告訴北青報記者:“我父親(qin) 已經92歲了,在2023年5月份被診斷出患有腸癌。為(wei) 了治療,父親(qin) 接受了一場大手術,包括腸道造口,就是排泄物直接從(cong) 腹部的開口分離出體(ti) 外,進入一個(ge) 袋子裏。手術之後,我一直在照顧父親(qin) ,至今已持續了七個(ge) 月。在護理的過程中,都是我來更換造口袋。我於(yu) 是就開始深入研究造口用品。我發現,盡管市場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造口用品,但它們(men) 的價(jia) 格普遍較高且設計複雜。我父親(qin) 的造口袋是80塊錢一個(ge) ,一天用一個(ge) 的話,有些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用不起,他們(men) 甚至不得不使用垃圾袋和膠條來替代。”為(wei) 此,鄭淵潔決(jue) 定開發一種更加實用、廉價(jia) 的造口用品。“目前,正在準備申請專(zhuan) 利。”
鄭淵潔透露,自己未來的目標是要為(wei) 中國的“造口人”提供更好的護理產(chan) 品。目前,中國有130萬(wan) 造口人,且這個(ge) 數字正在以每年15萬(wan) 的速度增長。另一方麵,鄭淵潔還要通過文字作品來警示人們(men) ,避免腸道疾病。“所謂‘上醫治未病’,我希望告訴人們(men) 預防腸癌的重要性,例如,避免食用鹵醃食品和燒烤,避免久坐不動,適時地站起來活動,不要熬夜等等,這些生活習(xi) 慣的改變有助於(yu) 預防腸癌的發生。”
文/本報記者 肖揚
(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