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補齊基層高質量發展短板 將青春智慧帶進田間地頭

發布時間:2024-01-04 17:1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大學生如何積極投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大局?廣東(dong) 青年學子以實際行動探索著最佳答案。

  受限於(yu) 技術瓶頸,產(chan) 業(ye) 難發展;受限於(yu) 傳(chuan) 播渠道,產(chan) 品難銷售;受限於(yu) 村容村貌,文旅難振興(xing) ……種種問題,成為(wei) 製約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也成為(wei) 青年學子助力“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wan) 工程”)的破題方向。

  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質增效;挖掘地方傳(chuan) 統文化資源,製作漫畫、海報、宣傳(chuan) 片等產(chan) 品,打造文創品牌;化身鄉(xiang) 村繪畫師,盡情揮毫,繪就一幅幅美麗(li) 的鄉(xiang) 村畫卷……2023年,廣東(dong) 多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wan) 工程”突擊隊把專(zhuan) 業(ye) 知識和青春創意帶進田間地頭,以解決(jue) 基層實際問題為(wei) 導向,破解縣鎮村高質量發展難題1480個(ge) 。

  2023年開年第一個(ge) 工作日,廣東(dong) 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動員全省上下快速投入高質量發展工程。廣東(dong)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在縣、薄弱環節在鎮、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nong) 村。廣東(dong) 共青團迅速實施廣東(dong) 青年大學生“百千萬(wan) 工程”突擊隊行動,打通共青團校內(nei) 校外兩(liang) 套組織體(ti) 係,推動高校共青團為(wei) 縣鎮村發展提供人才資源、縣鎮村為(wei) 高校共青團提供建功平台,探索了組織動員青年大學生在高質量發展領域挺膺擔當的有效路徑。

  撬動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資源

  在中山大學青年突擊隊成員湯璿看來,“馬蹄(一種植物——記者注)裏有大學問,做餅幹也能寫(xie) 論文”。

  中山大學連州豐(feng) 陽“連”動未來突擊隊“馬不停蹄”項目深入挖掘馬蹄食藥用價(jia) 值,研發附加值高的加工製品,建立完整的馬蹄產(chan) 業(ye) 鏈,拍攝馬蹄宣傳(chuan) 片,研發馬蹄風味纖維餅幹等產(chan) 品,提升了產(chan) 品科技內(nei) 涵及連州豐(feng) 陽鎮本地馬蹄的附加值。

  早年,豐(feng) 陽村被評為(wei) 廣東(dong) 省傳(chuan) 統村落、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並入選第一批廣東(dong) 省古村落。這裏除了有優(you) 質的農(nong) 產(chan) 品,還有豐(feng) 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在“豐(feng) ‘遺’足食”突擊隊裏,來自中山大學社會(hui) 學與(yu) 人類學學院師生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和產(chan) 業(ye) 發展,拍攝牛肉幹宣傳(chuan) 片,助力豐(feng) 陽牛肉幹申報省級非遺,同時改革生產(chan) 和銷售模式,幫助其突破產(chan) 業(ye) 化瓶頸。

  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中山大學團委聚焦結對共建的豐(feng) 陽鎮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需求,整合包括地理規劃、生物學、人類學等多個(ge) 優(you) 勢學科資源力量,建設一支“跨院聯合、通專(zhuan) 聯合、優(you) 勢整合”的聯合突擊隊,包含11支校級青年突擊隊的近300名師生。

  “我想幫助他們(men) ,這是我內(nei) 心最真實的想法。”來自廣東(dong) 海洋大學的蔡梓涵說,漁民很辛苦,哪怕是豐(feng) 收年,金鯧魚的收購價(jia) 也隻有12元/斤。

  蔡梓涵所在的“魚”翁得利突擊隊走進湛江市徐聞縣,借助學校學科資源,開展實踐調研、技術研發,突破了各項技術難題,通過製作預製菜助力金鯧魚產(chan) 業(ye) 發展。

  他們(men) 探索出了一套可複製的“高校+團隊+公司+基地+農(nong) 戶+電商+服務”產(chan) 業(ye) 新模式,項目試點運營至今,金鯧魚產(chan) 品利潤提高119%,意向合同突破10萬(wan) 元,簽訂戰略合作企業(ye) 8家,輻射合作社4個(ge) 。

  縱覽“百千萬(wan) 工程”突擊隊項目,“技術”是最突出的關(guan) 鍵詞,不少團隊都將校園裏的最新研究成果帶到鄉(xiang) 村,運用於(yu) 發展建設。

  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青年突擊隊將新的無人農(nong) 場技術帶到河源市東(dong) 源縣柳城鎮的田間地頭,通過無人駕駛農(nong) 機實現田間“耕種管收”各個(ge) 環節作業(ye) 全程無人化;暨南大學青年突擊隊利用食品超高靜壓技術,建立韶關(guan) 市翁源縣翁城鎮三華李加工生產(chan) 線,產(chan) 生經濟效益180萬(wan) 元;華南師範大學青年突擊隊搭建智慧數字平台,幫助百萬(wan) 農(nong) 戶實現全鏈條“雲(yun) 上”管理……一支支突擊隊帶著一項項技術落地鄉(xiang) 村,讓“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充滿創新活力。

  不少廣東(dong) 高校團委書(shu) 記反映,“突擊隊行動成了大學生將課堂所學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ti) ”。

  縣鎮村“出題”,大學生“揭榜領題”

  長期以來,缺乏科技創新、文化創意製約了鄉(xiang) 村地區的發展。高校有人才、有技術,與(yu) 鄉(xiang) 村地區破解發展難題的需求“一拍即合”。

  中國每3個(ge) 菠蘿就有1個(ge) 產(chan) 自湛江市徐聞縣,這個(ge) 被稱為(wei) “中國菠蘿之鄉(xiang) ”的縣城年產(chan) 菠蘿近80萬(wan) 噸,還有吸引大量遊客爭(zheng) 相打卡的萬(wan) 畝(mu) “菠蘿的海”。

  但由於(yu) 住宿條件受限,遊客一般選擇當天往返。因此,當地政府計劃打造菠蘿主題鄉(xiang) 村,將老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把前來打卡的遊客留住。作為(wei) 湛江徐聞“菠蘿公社”項目需求方,徐聞縣曲界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林海珍對突擊隊的到來充滿期待。“他們(men) 有幹勁、有活力,用實際行動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添磚加瓦。”

  曆經1年的建設,在一塊廢棄的甘蔗場上,“菠蘿公社”已初見雛形。

  在此過程中,廣東(dong) 創新科技職業(ye) 學院青年突擊隊與(yu) 10餘(yu) 所高校團隊共同對閑置農(nong) 屋進行現場診斷,現場定措、設計和改造,將其改造成廣東(dong) “菠蘿的海”第一家菠蘿文化創意民宿,創建了國內(nei) 首個(ge) 菠蘿文化鄉(xiang) 村人才驛站,為(wei) 當地創建菠蘿特色村莊創意帶作出了貢獻。

  “家鄉(xiang) 說的‘中國梅’,原來是荔枝呀!”盛夏蟬鳴荔熟季,滿園豐(feng) 碩的荔枝給來自歐洲的留學生阿麗(li) 娜留下深刻記憶。今年6月,廣東(dong) 財經大學“留”影南粵突擊隊探訪了茂名市根子鎮,以“劇情片+紀實片”的呈現方式,用外國留學生的視角講述廣東(dong) 荔枝發展的故事。

  此後,“留”影南粵突擊隊陸續抵達潮州市饒平縣、肇慶市四會(hui) 市貞山街道、惠州市博羅縣等地,為(wei) 嶺南鄉(xiang) 鎮打造推出一批宣傳(chuan) 精品,以留學生視角介紹當地文化和風光,助力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

  “向世界講好廣東(dong) 鄉(xiang) 村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喜愛中國。”該突擊隊負責人陳梓泓說,他們(men) 將繼續把自主製作的優(you) 質內(nei) 容進行宣發推廣。

  在廣東(dong) 青年大學生“百千萬(wan) 工程”突擊隊項目對接平台上,縣鎮村登上平台“出題”,高校學生團隊“揭榜領題”,越來越多基層難題得到破解。

  在實施突擊隊行動之初,廣東(dong) 共青團創新打造“縣鎮出題、高校揭榜、長期結對、考核實績”的“高校+縣域”合作模式,搭建廣東(dong) 青年大學生“百千萬(wan) 工程”突擊隊項目對接平台,動員全省縣鎮村結合自身高質量發展定位,挖掘提出希望高校團隊提供技術支持的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1735個(ge) ,推動高校師生39萬(wan) 人次線上對接,結合高校學科特色“領題揭榜”、對接需求。

  校地包幹結對出碩果

  今年5月,華南理工大學、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等10所高校團委分別與(yu) 梅州市平遠縣、韶關(guan) 市乳源瑤族自治縣等10個(ge) 縣(市、區)政府簽訂了共建結對協議。

  華南理工大學“梅”利鄉(xiang) 村突擊隊隊長範鵬輝說,經過大量理論推演、實驗驗證,他們(men) 創新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冰片包埋生產(chan) 工藝”,幫助當地梅片樹產(chan) 業(ye) 成本減少90%以上。

  如今,範鵬輝帶領團隊深入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已經實現了梅片樹的無性快繁、高效提取純化和高值化應用。項目帶動3265戶農(nong) 戶增收,提供3000多個(ge) 就業(ye) 崗位,實現了戶均增收兩(liang) 萬(wan) 元的目標。

  “每個(ge) 瑤家女孩從(cong) 小就會(hui) 繡瑤繡補貼家用,但是我們(men) 繡的產(chan) 品不夠時尚,宣傳(chuan) 和營銷也不到位,所以銷路並不好,收入也十分微薄,我們(men) 真的很想擺脫這個(ge) 困境。”聽著韶關(guan) 市乳源瑤族自治縣繡娘焦急又無奈的話語,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本科生朱育鋒暗下決(jue) 心助力瑤繡發展。

  朱育鋒及其團隊在校地共建結對的推動下,積極鏈接各方資源,推動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瑤籃”工作室正式成立,並與(yu) 當地各個(ge) 瑤繡工坊達成合作協議,由工作室負責圖飾設計與(yu) 宣傳(chuan) 營銷,工坊負責產(chan) 品製作與(yu) 線下出售。

  服裝、茶具、鑰匙扣……突擊隊自主研發的各種文創產(chan) 品相繼麵世。自項目開展以來,該校學生團隊為(wei) 乳源瑤族自治縣桂頭鎮設計逾500款瑤繡文創產(chan) 品,直接帶動200餘(yu) 名瑤鄉(xiang) 繡娘增收致富。

  突擊隊行動的第一年,廣東(dong) 共青團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組建1000支廣東(dong) 青年大學生“百千萬(wan) 工程”突擊隊行動省級重點團隊,選聘了2000餘(yu) 名具有較高專(zhuan) 業(ye) 學術水平、具備較強資源鏈接能力、有深厚群眾(zhong) 情懷的專(zhuan) 家學者作為(wei) 突擊隊導師,帶動全省高校組建突擊隊逾3萬(wan) 支,超過20萬(wan) 名青年大學生入縣下鄉(xiang) 開展助力“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

  團廣東(dong) 省委相關(guan) 負責人透露,廣東(dong) 共青團將不斷完善廣東(dong) 青年大學生“百千萬(wan) 工程”突擊隊運行機製,創新高校與(yu) 縣鎮村結對模式,爭(zheng) 取在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主力軍(jun) 作用發揮的探索中,以及在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實踐中有更大突破,為(wei) 助力廣東(dong)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貢獻青春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