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南北互換”跨年展現的不隻是浪漫
【新聞隨筆】
作者:李思輝(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南方人乘冰雪專(zhuan) 列去哈爾濱滑雪,感受冰天雪地的激情酷爽;北方人到上海歡樂(le) 穀看跨年煙花、在廣州溫泉酒店泡湯養(yang) 生,體(ti) 驗南方的精致溫婉……據媒體(ti) 報道,今年元旦假期,長線出遊呈現南方遊客北上看雪、北方遊客南下避寒的趨勢,“南北互換”這一充滿儀(yi) 式感的“新玩法”成為(wei) 年輕人的跨年首選。對此,我們(men) 該怎麽(me) 看?
“南北互換”式跨年是這一代年輕人觸手可及的浪漫。今年元旦假期出遊市場已是“年輕人的天下”,成長起來的90後、00後更加注重跨年的儀(yi) 式感,更加不吝為(wei) 精神滿足和審美體(ti) 驗買(mai) 單。為(wei) 了過個(ge) 有意義(yi) 的跨年夜,他們(men) 可以不遠千裏去看煙花、看演唱會(hui) 、看海、看雪;他們(men) 可以臨(lin) 時起意,呼朋引伴、說走就走,穿梭在不同的氣候和風景裏;他們(men) 可以盡情享受飛機、高鐵等現代化交通工具帶來的巨大便捷,朝夕之間就實現南方北方的完美切換,輕鬆做到“朝碧海而暮蒼梧”。相對於(yu) 老一輩的精打細算,他們(men) 有更好的條件在“說走就走的旅行”中找到屬於(yu) 他們(men) 的浪漫。
“南方人北上看雪、北方人南下避寒”滿足的是人們(men) 對“詩和遠方”的向往。旅遊出行的意義(yi) 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對差異美的感知上。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方地理氣候、飲食文化、人文風貌各不相同。在豁達灑脫中生活久了的北方人,趁著假期去感受那“一江春水向東(dong) 流”“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南方,那烏(wu) 篷船、青石橋、油紙傘(san) 編織起的南方,那杏花春雨、小橋流水、鶯飛草長的南方,難免生發“江南好”的感懷。同樣,受婉約旖旎浸潤已久的南方人,奔著冰雪一路北上,無疑會(hui) 感受到胡天八月的飛雪,感受到天山、昆侖(lun) 、長白、太行的逶迤,見識到“千裏冰封、萬(wan) 裏雪飄”的宏闊氣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南方與(yu) 北方風景、地理、人文的不同,給了人們(men) 彼鄉(xiang) 與(yu) 吾鄉(xiang) 的巨大反差之美,也賦予了人們(men) 太多的別樣體(ti) 驗和無窮想象。
近些年,異地跨年度假成為(wei) 一種時尚,人們(men) 在旅途中找到了新鮮體(ti) 驗,在北上和南下的過程中,在較大的氣候、人文、環境變化中滿足了休閑旅遊的需求。這種建立在中華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風情萬(wan) 種基礎上的旅遊需求何嚐不是一種強勁的內(nei) 需?擴大內(nei) 需,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南北互換”式旅遊顯然是一個(ge) 重要方麵。
此次元旦假期,哈爾濱等地火爆“出圈”不是偶然。相信未來隨著各地旅遊服務水平的提升、旅遊產(chan) 品供給的提質、旅遊文化宣傳(chuan) 的加強,將會(hui) 有更多特色鮮明的城市漸次“出圈”,繼而迎來一波波旅遊消費熱潮。而這,顯然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以秦嶺、淮河為(wei) 界,中國在地域上分為(wei) 南北兩(liang) 大文化板塊。在地理上,南與(yu) 北是確定的。但在文化上,南方的細膩文雅、北方的大氣豪放又是互相影響、包容統一的。”南方人北上看雪,體(ti) 味李白、高適的豪邁;北方人南下避寒,感受李煜、柳永的溫婉,有助於(yu) 人們(men) 在細膩與(yu) 豪放間中和文化性格,更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的豐(feng) 富和博大。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4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