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球“大選年”牽動世界“大變局”

發布時間:2024-01-05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24年,全球迎來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選舉(ju) 年。據統計,今年,全球5大洲將有超過70個(ge) 國家和地區舉(ju) 行地區、立法或總統、總理選舉(ju) ,包括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際政治重要“角色”,也涵蓋日本、印尼、印度等多個(ge) 中國重要周邊國家,覆蓋近42億(yi) 人口。在這個(ge) 始於(yu) 1月南亞(ya) 孟加拉國、終於(yu) 12月非洲加納的全球超級“大選年”裏,一些國家將出現或可能出現“史上第一次”:今年6月,在世界上最大的西語國家墨西哥,兩(liang) 名女性候選人將角逐總統寶座,開創曆史;南非執政黨(dang) 非洲人國民大會(hui) 可能自1994年種族隔離結束以來首次失去國會(hui) 多數優(you) 勢,同時失去由國會(hui) 多數選出的總統之位。

  選舉(ju) 既是對本國政府的考核,也會(hui) 極大影響國際政治格局走向。清華大學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認為(wei) ,2024年的一係列選舉(ju) 將加劇國際政治不確定性,整體(ti) 國際形勢將在現有逆全球化基礎上走向更多的衝(chong) 突與(yu) 對抗。西班牙《先鋒報》用“危險”來形容2024年。美國《紐約時報》也稱,今年世界麵臨(lin) 的似乎不是輕微“搖晃”,而是更多動蕩。

  黨(dang) 爭(zheng) 令美國大選“充滿麻煩”

  作為(wei) 全球最受關(guan) 注的選舉(ju) 之一,美國總統選舉(ju) 將於(yu) 11月5日開始投票,但各州的黨(dang) 內(nei) 初選從(cong) 1月便拉開帷幕。7月至8月間,共和黨(dang) 和民主黨(dang) 將依次提名總統候選人,之後3個(ge) 月內(nei) 兩(liang) 黨(dang) 候選人將角逐總統寶座。目前兩(liang) 大熱門候選人——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特朗普,均卷入司法漩渦。其中拜登因涉嫌“濫用權力、妨礙司法和腐敗”遭彈劾調查,特朗普則因涉嫌推翻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和在2021年1月“國會(hui) 山騷亂(luan) ”事件中存在“不當行為(wei) ”,麵臨(lin) 4項刑事訴訟,被控罪名多達91項。

  然而,諷刺的是,根據彭博社和美國晨間谘詢公司2023年12月的一項聯合民調,特朗普在7個(ge) 搖擺州的支持率均領先於(yu) 拜登。美國媒體(ti) 認為(wei) ,特朗普支持率走高除了因為(wei) 共和黨(dang) 內(nei) 無其他有力候選人外,更多源於(yu) 拜登執政表現不佳:美國在俄烏(wu) 衝(chong) 突和巴以衝(chong) 突之間陷入兩(liang) 難,通脹高企令民眾(zhong) 生活成本飆升,槍支泛濫令暴力事件激增……

  美國《大西洋月刊》此前也批評國會(hui) 輪番上演的黨(dang) 爭(zheng) 鬧劇令各類議題受阻,政府頻現“關(guan) 門”危機,大選過程也“充滿麻煩”。雖然美國自詡“民主燈塔”,但第三方調查機構益普索2023年12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超半數(56%)受訪者對本國民主運作方式不滿意。

  與(yu) 此同時,中美關(guan) 係走向也備受關(guan) 注。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認為(wei) ,美國大選會(hui) 給中美關(guan) 係的發展帶來挑戰,但至少在兩(liang) 黨(dang) 確定總統候選人之前,中美關(guan) 係仍將以兩(liang) 國元首舊金山會(hui) 晤達成的共識和成果為(wei) 指引。西班牙中國問題專(zhuan) 家胡利奧·裏奧斯也指出,舊金山會(hui) 晤後,中美雙方都在嚐試探索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兩(liang) 國又一次處於(yu) 何去何從(cong) 的十字路口。”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表示,“中美關(guan) 係45年的發展、特別是過去5年的發展曆程表明,中美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脫鉤’好、穩定比折騰好。”1月1日,拜登在致中國領導人的賀信中表示將“負責任地管理”、“繼續推進”美中關(guan) 係。

  歐洲凝聚力或將進一步減弱

  全球最大跨國選舉(ju) ——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將在6月舉(ju) 行。屆時,來自歐盟27個(ge) 成員國的選民將選出720名議員,並推舉(ju) 歐盟委員會(hui) 新一屆主席,任期5年。這將是英國“脫歐”後的首場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被視為(wei) 歐洲政治走向的“風向標”。

  近年來,歐洲極右翼勢力和保守主義(yi) 回潮,歐洲內(nei) 外政策的保護性和防衛性上升。2022年,極右翼政客梅洛尼成為(wei) 意大利首位女總理。2023年,反對援助烏(wu) 克蘭(lan) 的極右翼政黨(dang) 自由黨(dang) 成為(wei) 荷蘭(lan) 眾(zhong) 議院第一大黨(dang) ,法國、瑞典和斯洛伐克等國極右翼政黨(dang) 的支持率也明顯攀升。歐洲政治出現進一步“右傾(qing) ”之勢。

  據《歐盟觀察》報道,聚合歐洲主要極右翼政黨(dang) 的“身份認同與(yu) 民主”黨(dang) 團,正試圖在今年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中躋身前三大黨(dang) 團。在奧地利、比利時、芬蘭(lan) 、羅馬尼亞(ya) 等歐盟成員國,右翼政黨(dang) 的大選勢頭也普遍高漲。另據英國路透社消息,鑒於(yu) 英國執政的保守黨(dang) 支持率較工黨(dang) 明顯落後,首相蘇納克也有意推動今年提前大選。

  重新強化本國傳(chuan) 統主權,是歐洲右翼勢力的一大核心訴求。一旦極右翼政黨(dang) 在今年歐洲多場選舉(ju) 中繼續“攻城略地”,歐盟權力將加速碎片化,戰略自主的目標將更難實現,歐洲對國際政局的影響力也將因其凝聚力減弱進一步被邊緣化。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今年新年致辭中表示,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將在“歐洲繼續”和“阻止歐洲”之間作出“決(jue) 定性的選擇”。

  在烏(wu) 克蘭(lan) 問題上,相比歐盟的力不從(cong) 心,俄羅斯的“戰爭(zheng) 韌性”似乎較高,俄國民經濟在美歐製裁重壓下並未崩潰,反而在軍(jun) 工產(chan) 業(ye) 的助推下出現增長。今年3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將為(wei) 其第五個(ge) 任期展開競選。

  獨立民調機構俄羅斯列瓦達中心2023年12月底發布調查顯示,普京目前的國內(nei) 支持率高達83%。多方預計普京勝選連任概率較大。普京1月1日在談及俄烏(wu) 衝(chong) 突時表示,俄方希望盡快結束衝(chong) 突,但不會(hui) 放棄自己的立場。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隨著“烏(wu) 克蘭(lan) 疲勞症”在美歐蔓延,俄羅斯正在掌握戰略主動權。

  烏(wu) 克蘭(lan) 原本也將於(yu) 今年3月舉(ju) 行總統選舉(ju) ,但根據烏(wu) 克蘭(lan) 憲法,戰時狀態下不得進行選舉(ju) 或政府換屆。此前,烏(wu) 克蘭(lan) 議會(hui) 已批準將戰時狀態延長至今年2月14日,未來仍有可能繼續延長。因此,澤連斯基仍有可能在今年5月任期屆滿後繼續履職直至新總統產(chan) 生。

  中國周邊政局有新變化

  在亞(ya) 洲,一係列重要選舉(ju) 也將在今年依次展開。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印尼將於(yu) 2月14日舉(ju) 行全國大選。盡管民意支持率高達近80%,但2014年執政至今的總統佐科·維多多已不能再尋求連任。根據印尼民調機構“政治指標”調查,接替佐科的候選人中,三度參選、兩(liang) 度敗給佐科後又被其“收編”的現任國防部長普拉博沃以36.1%的支持率領跑。2023年10月,印尼憲法法院破例容許佐科長子、梭羅市長吉卜蘭(lan) 以未足法定40歲之齡參選副總統,成為(wei) 普拉博沃的副手。

  在墨爾本大學亞(ya) 洲研究所所長維迪·哈迪茲(zi) 看來,佐科卸任後仍將繼續深刻影響印尼政壇。印尼《雅加達郵報》分析稱,不論是普拉博沃還是支持率排名第二的甘賈爾,他們(men) 的競選政策都延續了佐科的路線,特別是在對外政策中尋求與(yu) 各大國平衡發展關(guan) 係。2023年,佐科兩(liang) 度訪華,積極推進中印尼合作和中國-東(dong) 盟關(guan) 係。可以預見,中印尼關(guan) 係今年有望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

  南亞(ya) 的印度也將在4月和5月迎來總理選舉(ju) ,競選將在現任總理莫迪與(yu) 所有26個(ge) 反對黨(dang) 組成的新聯盟統一戰線之間展開。最新民調顯示,莫迪及其領導的印度人民黨(dang) 是今年大選最有力的競爭(zheng) 者,優(you) 勢明顯。英國弗林特環球谘詢公司預計,如果莫迪連任成功,將繼續追求其在地區和全球範圍的領導力,以軍(jun) 事手段施壓鄰國、挑起爭(zheng) 端的可能性也會(hui) 隨之增大。

  此外,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伊朗、斯裏蘭(lan) 卡、蒙古等國也都將在今年開啟選舉(ju) 進程。韓國將在4月舉(ju) 行帶有“中期評估”性質的國會(hui) 選舉(ju) 。總統尹錫悅所在執政黨(dang) 國民力量黨(dang) 試圖爭(zheng) 取國會(hui) 多數議席,改變當前“朝小野大”的局麵,避免尹錫悅在剩餘(yu) 任期成為(wei) “跛腳鴨”。在野黨(dang) 也鉚足了勁要確保選舉(ju) 勝利,以阻止執政黨(dang) 壟斷國政。1月2日,韓國最大在野黨(dang) 共同民主黨(dang) 黨(dang) 首李在明在釜山出席活動遇襲事件,進一步拉升選情緊張氛圍。

  在日本,執政黨(dang) 自民黨(dang) 將於(yu) 9月舉(ju) 行總裁選舉(ju) 。受黨(dang) 內(nei) 政治“黑金”醜(chou) 聞影響,首相岸田文雄的支持率連刷新低。鑒於(yu) 自民黨(dang) 實行“總裁、首相一體(ti) 製”,日本共同社稱,岸田極有可能在今年解散眾(zhong) 議院、提前大選。

  近年來,美國持續拉緊美日韓同盟關(guan) 係,鼓動菲律賓等部分南海聲索國挑釁滋事,給中國周邊外交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2024年中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要很好地管控風險。”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yu) 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在2023年獲得穩定的基礎上,2024年(我們(men) )要進一步開拓和周邊國家合作友好的空間。”

  特約撰稿 厲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