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手機上網更快、信號更好!11部門發文

發布時間:2024-01-05 11:08:00來源: 首都之窗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等十一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的通知》,提出將實現移動網絡(4G 和5G)信號顯著增強,移動用戶端到端業(ye) 務感知明顯提升,資源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監測評估能力持續增強,為(wei) 廣大用戶提供信號好、體(ti) 驗優(you) 、能力強的高品質網絡服務。到2024年底,超過8萬(wan) 個(ge) 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2.5萬(wan) 公裏鐵路和35萬(wan) 公裏公路、150條地鐵線路實現移動網絡連續覆蓋。移動網絡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於(yu) 20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於(yu) 40Mbps,卡頓、時延等主要業(ye) 務指標加快改善,移動網絡達標速率占比不低於(yu) 90%。到2025年底,超過12萬(wan) 個(ge) 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3萬(wan) 公裏鐵路和50萬(wan) 公裏公路、200條地鐵線路實現移動網絡連續覆蓋。5G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持續完善,5G流量占比顯著提升。移動網絡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於(yu) 22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於(yu) 45Mbps,卡頓、時延等主要業(ye) 務指標全麵優(you) 化,移動網絡達標速率占比不低於(yu) 95%。

  《關(guan) 於(yu) 開展“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的通知》

  解讀↓↓↓

  一、《專(zhuan) 項行動》的出台背景是什麽(me) ?

  移動網絡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支撐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5G發展,強調“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豐(feng) 富5G技術應用場景”。《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明確提出加快5G網絡與(yu) 千兆光網協同建設。《信息通信行業(ye) “十四五”規劃》對重點應用場景移動網絡深度覆蓋進行了部署。

  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網絡。廣大用戶從(cong) 過去關(guan) 注移動網絡有沒有覆蓋,轉變為(wei) 更加關(guan) 注移動網絡質量和業(ye) 務體(ti) 驗,期待更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時,各行各業(ye) 正經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關(guan) 鍵階段,對移動網絡深度覆蓋的需求更加迫切。開展“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旨在踐行“人民郵電為(wei) 人民”初心使命,聚焦重點場景,加快推進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提升網絡質量,優(you) 化用戶感知,向廣大個(ge) 人用戶和行業(ye) 用戶提供高質量移動網絡使用體(ti) 驗,支撐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二、開展“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對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有哪些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當前,我國4G基站數超過600萬(wan) 個(ge) ,4G網絡已全麵覆蓋城鄉(xiang) ;5G基站數達328.2萬(wan) 個(ge) ,5G網絡覆蓋逐步從(cong) “市市通”到“縣縣通”並持續向鄉(xiang) 鎮、行政村等延伸。信息基礎設施量質齊升,移動網絡能力持續增強,為(wei) 支撐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支撐。

  一是推動“信號升格”有利於(yu) 滿足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移動寬帶網絡接入已成為(wei) 群眾(zhong) 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關(guan) 鍵要素。開展“信號升格”,將有效提升日常生活關(guan) 鍵點位移動網絡覆蓋,解決(jue) 信號強度、時延等問題,提升廣大用戶移動網絡使用體(ti) 驗,更好滿足數字時代的生活需要。同時,支撐高清視頻等新型應用發展,提升用戶新業(ye) 務感知。

  二是推動“信號升格”有利於(yu) 助力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各行業(ye) 數字化轉型離不開移動網絡設施的基礎支撐。開展“信號升格”,將提升醫療機構、文旅場景、高等學校、重點商超、商務樓宇及酒店等移動網絡質量,助力行業(ye) 提質增效,為(wei) 行業(ye) 不斷開辟新藍海、加速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推動“信號升格”有利於(yu) 提升社會(hui) 治理效能。通過完善城鄉(xiang) 移動網絡覆蓋,提升政務中心、交通樞紐、城市地鐵、公路鐵路水路、鄉(xiang) 鎮農(nong) 村等移動網絡質量,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效率,促進社會(hui) 治理從(cong) 經驗驅動轉為(wei) 數據驅動,支撐社會(hui) 治理過程和手段的數字化、智能化。

  三、《專(zhuan) 項行動》的總體(ti) 思路和主要內(nei) 容是什麽(me) ?

  《專(zhuan) 項行動》堅持人民至上、聚焦重點場景、注重統籌推進、強化協同聯動,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有為(wei) 政府”的管理和服務作用,通過推動“信號升格”“感知升格”“保障升格”“能力升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撐重點行業(ye) 數字化轉型需求,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專(zhuan) 項行動》分別從(cong) 加強重點場景網絡覆蓋、加快重點業(ye) 務服務提升、強化資源要素高效協同、促進監測評測水平提升等方麵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務。在加強重點場景網絡覆蓋方麵,麵向政務中心、文旅、醫療機構、高等學校、交通樞紐等11個(ge) 重點場景,明確提出了2024年和2025年的覆蓋目標。在加快重點業(ye) 務服務提升方麵,部署了優(you) 化互聯網應用基礎設施部署、完善互聯網業(ye) 務感知關(guan) 鍵指標監測分析、加強新技術應用和產(chan) 品方案研發等任務。在強化資源要素高效協同方麵,部署了推進跨行業(ye) 規劃銜接和標準落實、保障重點場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通行權、加強通信基礎設施用能保障等任務。在促進監測評測水平提升方麵,部署了完善網絡質量評測體(ti) 係和監測能力、強化通信網絡抗毀能力等任務。

  四、未來兩(liang) 年,全國移動網絡將發展到什麽(me) 樣的水平?在哪些方麵提出了量化指標?

  《專(zhuan) 項行動》立足發展現狀,研判未來趨勢,確定了“信號升格”專(zhuan) 項行動目標,即移動網絡信號顯著增強,移動用戶端到端業(ye) 務感知明顯提升,資源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監測評估能力持續增強,為(wei) 廣大用戶提供信號好、體(ti) 驗優(you) 、能力強的高品質網絡服務。

  一是在衡量移動網絡覆蓋方麵,到2025年底,超過12萬(wan) 個(ge) 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3萬(wan) 公裏鐵路和50萬(wan) 公裏公路、200條地鐵線路實現移動網絡連續覆蓋。5G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持續完善。

  二是在衡量移動網絡性能方麵,到2025年底,移動網絡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於(yu) 22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於(yu) 45Mbps。

  三是在衡量融合業(ye) 務質量方麵,到2025年底,卡頓、時延等主要業(ye) 務指標全麵優(you) 化,移動網絡達標速率占比不低於(yu) 95%,5G流量占比顯著提高。

  五、如何保障《專(zhuan) 項行動》落地見效?

  當前,移動網絡已與(yu) 生產(chan) 生活密不可分。相關(guan) 行業(ye) 和用戶既是網絡發展成果的受益者,也是為(wei) 網絡建設提供資源要素支持的參與(yu) 者和貢獻者。《專(zhuan) 項行動》的落地見效,離不開協同合作、健康有序的網絡建設環境。《專(zhuan) 項行動》提出了4方麵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聯合相關(guan) 部門,組織相關(guan) 單位建立健全協同工作機製,統籌推動重點任務落實。各地通信管理局結合實際,聯合省級和地市級行業(ye) 主管部門,組織相關(guan) 方建立“信號升格”工作會(hui) 商機製,製定本地區信號升格具體(ti) 落實方案,形成協同推進合力。

  二是強化任務落實。各地通信管理局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工作台賬和需求清單,主動開辟“信號升格”快速通道。各地行業(ye) 主管部門加強調研摸底,組織相關(guan) 重點場景運營單位主動提出需求清單,協調加強場地、管道、電力等資源要素保障,合力推進網絡建設。

  三是組織評測發布。持續推進全國範圍移動網絡質量評測,開展信號“星級”評定和發布工作。各地通信管理局組織評測工作下沉,形成常態化監測評測能力和工作機製;適時公開發布重點場景移動網絡信號覆蓋評測結果,樹立先進典型和示範標杆,營造良好氛圍。

  四是注重成果運用。綜合運用監測評測、實地走訪、用戶調研等方式,對各地、各企業(ye) 、各場景開展“信號升格”成效進行評估,遴選一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電信企業(ye) 、行業(ye) 單位、互聯網應用企業(ye) 及網優(you) 工程師等。國務院國資委、各行業(ye) 主管部門、基礎電信企業(ye) 集團公司依職責加強對“信號升格”推進落實情況的考核評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