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安徽農業大學:為小麥抗病開良方

發布時間:2024-01-11 11: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常 河

  冬日的淮河兩(liang) 岸,連片的冬小麥一望無際,仿佛為(wei) 大地罩上了一層“細被子”。“夏糧再獲豐(feng) 收,冬小麥長勢良好,來年吃饃又照(行)了!”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植保植檢站站長蔡廣成難掩興(xing) 奮。

  “呼——”無人機升空,開始進行病蟲害監測。“這就是豐(feng) 收‘法寶’!”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綠色農(nong) 藥研發與(yu) 應用團隊帶頭人操海群向記者演示,“2020年,我們(men) 還與(yu) 安徽省植保總站等單位聯合製定了安徽首個(ge) 植保無人機施藥技術地方標準。”

  操海群介紹,近年來,赤黴病、蚜蟲等小麥重大病蟲害在安徽省呈頻發、重發態勢,嚴(yan) 重影響小麥產(chan) 量和糧食安全,而長期高頻、過量使用化學農(nong) 藥,則易導致小麥病蟲抗藥性增強以及生態環境汙染等問題。“為(wei) 此,我們(men) 開展持續攻關(guan) ,隻為(wei) 開出一張小麥抗病的綠色良方。”

  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綠色農(nong) 藥研發與(yu) 應用團隊持續調查監測了自2000年以來省內(nei) 的小麥病蟲害的相關(guan) 數據,結合各小麥生態區近20年的氣象數據、品種抗性等資料,構建了適用不同生態區的多變量訓練數據集8500餘(yu) 條,建立起安徽省小麥重大病蟲害精準預測模型,實現了植保專(zhuan) 家與(yu) 各級植保從(cong) 業(ye) 人員實時對接的網絡會(hui) 商預測,做到了實時監測、動態預測、早期預警。

  “這套係統在全省15個(ge) 小麥生產(chan) 市、80個(ge) 縣(區)推廣應用已有10年時間,上傳(chuan) 數據10萬(wan) 餘(yu) 條。對赤黴病、蚜蟲等病蟲預報準確率達90%。”團隊成員廖敏說。

  掌握了病蟲發生規律,接下來就是精準施策。該團隊還與(yu) 相關(guan) 公司協作,突破了防治小麥赤黴病的高效藥劑——丙硫菌唑原藥合成等關(guan) 鍵技術。

  在安徽,以藥前精準預測、選藥增效替代、施藥飛防作業(ye) 、藥後質量監管為(wei) 核心的小麥重大病蟲防治農(nong) 藥減施增效技術體(ti) 係已逐步建立。近三年來,該技術在安徽、江蘇、河南等地累計推廣應用7730萬(wan) 畝(mu) ,節本增收總額80.59億(yi) 元。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1日 08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