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辦成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作者:劉小龍
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而言,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為(wei) 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績。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關(guan) 心群眾(zhong) 利益,既要為(wei) 群眾(zhong) 的長遠利益、根本利益著想,多做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也要多做讓群眾(zhong) 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努力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困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現代化不僅(jin) 要看紙麵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們(men) 的目標很宏偉(wei) ,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群眾(zhong) 的需求都是實在具體(ti) 的,人民群眾(zhong) 往往通過所見所得所獲來評判發展成效。隻有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辦成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wei) 更好的生活品質,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發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幹事創業(ye) 熱情和創新創造活力,為(wei)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築牢堅實根基、提供不竭動力。
利民之事,絲(si) 發必興(xing) 。抓好辦成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領導幹部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時刻把群眾(zhong) 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善於(yu) 從(cong) 政治上看問題,充分認識到關(guan) 係群眾(zhong) 生活幸福的事、涉及群眾(zhong) 合法利益的事,處理不好都可能小事變大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憶在福州工作時的情景,諄諄告誡:“當地叫‘三日不見綠,兩(liang) 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現在我們(men) 有一些在基層的幹部,特別是一些年輕幹部,忽視了這方麵的問題,這是不行的。”飯碗裏,盛著民意,連著民心。老百姓生活裏的事,都應是領導幹部念茲(zi) 在茲(zi) 的大事。抓好辦成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傾(qing) 聽百姓心聲,摸清實際需要,通過解決(jue) 就業(ye) 、住房、教育、醫療、環境等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切的實際問題,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zhong) 心坎上。
抓好辦成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從(cong) 社會(hui) 大環境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同時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社會(hui) 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nei) 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這些因素必然會(hui) 對人民群眾(zhong) 的收入、就業(ye) 、住房等產(chan) 生一定影響,統籌好發展經濟與(yu) 改善民生難度不小。從(cong) 群眾(zhong) 的需求來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廣泛且日益多元,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方麵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領導幹部要樹牢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處理好宏觀數據與(yu) 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yu) 改善民生等關(guan) 係,深入調研、科學謀劃,及時精準掌握群眾(zhong) 的真實需求和發展期盼,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努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抓好辦成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不僅(jin) 要有為(wei) 民造福的使命擔當,還要有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工作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wei) 功”。這裏的“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wei) 功”,蘊含著豐(feng) 富的經驗啟示和科學方法。我們(men) 要聚焦群眾(zhong) 所急所需所盼,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以求真務實的作風、鍥而不舍的精神、久久為(wei) 功的韌勁,一件接著一件幹,一錘接著一錘敲,把一個(ge) 個(ge) “小而美”的民生項目抓實落地,不斷推動“願景圖”變為(wei) “實景圖”,真正讓群眾(zhong) 可感可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