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讓惠民大戲唱到百姓心坎上
【新聞隨筆】
作者:李健
據報道,近日,2023年江蘇省“送戲下鄉(xiang) ”省級直接采購配送服務工作匯報演出在南京舉(ju) 行。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江蘇省組織“送戲下鄉(xiang) ”2.5萬(wan) 餘(yu) 場。其中,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扶持經濟薄弱地區39個(ge) 縣(市、區)開展“送戲下鄉(xiang) ”2508場,全年演出共計服務線下群眾(zhong) 約23.7萬(wan) 人次。今年元旦假期以來,江蘇各地小劇場、鄉(xiang) 村舞台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舊保持著熱鬧景象,不少藝術院團已經開始為(wei) 春節期間下鄉(xiang) 演出做準備,藝術工作者用一出出好戲豐(feng) 富人們(men) 的文化生活,展現新的一年鄉(xiang) 村新麵貌、群眾(zhong) 新期盼。
一直以來,“送戲下鄉(xiang) ”都是滿足廣大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是繁榮農(nong) 村經濟、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的現實需要,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
為(wei) 把“送戲下鄉(xiang) ”這項民生實事辦好,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印發《2023年全省“送戲下鄉(xiang) ”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升農(nong) 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不止江蘇,2023年文化和旅遊部聚焦“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努力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高質量、有效率、更公平、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滿足廣大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
讓曲目新起來。老生常談多、新曲新調少,一度讓老百姓感到審美疲勞,看戲興(xing) 趣不大。為(wei) 了讓百姓看好戲,江蘇精心遴選“從(cong) 鄉(xiang) 村來、演百姓事”的好劇目,建立完善“好戲連台”的省級群眾(zhong) 文化精品劇目庫。演出采取“整本大戲”和“綜合專(zhuan) 場演出”兩(liang) 種形式,涵蓋錫劇、淮劇、揚劇、淮海戲、柳琴戲、梆子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主要劇種。
讓機製活起來。江蘇積極探索以需定供,實現“群眾(zhong) 點單、政府端菜”,支持各地積極探索“區域聯供、地區互送”,實現“點對點”供需全鏈條服務,確保把各地好戲送給群眾(zhong) 看。為(wei) 了提升群眾(zhong) 知曉度和參與(yu) 率,江蘇積極動員基層政府部門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公布演出活動信息,並利用江蘇省戲曲進鄉(xiang) 村管理服務平台開展網絡直播、線上展播,打造永不落幕的“戲劇大舞台”。
讓服務優(you) 起來。惠民服務不能剃頭挑子一頭熱,“送戲下鄉(xiang) ”效果好不好,最終還得老百姓說了算。江蘇加強“送戲下鄉(xiang) ”實效性監管,跟蹤落實每一場活動滿意度測評,動態調整優(you) 化服務。同時,加強“送戲下鄉(xiang) ”與(yu) 鄉(xiang) 村文旅相融合,既“富腦袋”,也“富口袋”,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
“送戲下鄉(xiang) ”不僅(jin) 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弘揚,更是用藝術的力量聯結城市和鄉(xiang) 村,助力實現文旅深度融合。增強文化自信,聚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送戲下鄉(xiang) ”大有可為(wei) 。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5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