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未來3年產業工人缺口9.6萬人
本報銀川1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今天,由寧夏社會(hui) 科學院組織編寫(xie) 的2024寧夏藍皮書(shu) 係列叢(cong) 書(shu) 發布。寧夏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學法學研究所所長李保平介紹,叢(cong) 書(shu) 中包含的5冊(ce) 報告之一——《寧夏社會(hui) 發展報告(2024)》顯示,目前,寧夏21所高校和高職設置的化工專(zhuan) 業(ye) 有6個(ge) ,占專(zhuan) 業(ye) 總數的1.6%,能源專(zhuan) 業(ye) 有5個(ge) ,占專(zhuan) 業(ye) 總數的1.3%,新材料專(zhuan) 業(ye) 隻有1個(ge) ,僅(jin) 占專(zhuan) 業(ye) 總數的0.2%,“這些院校的畢業(ye) 生,專(zhuan) 業(ye) 技能無法滿足自治區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
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數字信息、現代化工、輕工紡織是寧夏的“六新”產(chan) 業(ye) 。李保平介紹,2023年,寧夏24個(ge) 工業(ye) 園區的產(chan) 業(ye) 工人缺口約3.8萬(wan) 人,預計未來3年的缺口約9.6萬(wan) 人,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化工、電氣工程等專(zhuan) 業(ye) 。
與(yu) 特色產(chan) 業(ye) 用人緊缺相矛盾的是,寧夏正麵臨(lin) 持續加大的就業(ye) 壓力。李保平介紹,“十四五”以來,寧夏年均新增城鎮就業(ye) 超7.5萬(wan) 人,新增人群主要是高等院校、中職院校、技工院校的應屆畢業(ye) 生,以及上年度未就業(ye) 的城鎮人員和進城務工農(nong) 民。“特別是2023年,寧夏的21所高校畢業(ye) 生總數首次突破5萬(wan) 人、達到50813人,區外高校的寧夏籍學生返鄉(xiang) 就業(ye) 者有8603名,全年畢業(ye) 生總數59416人,就業(ye) 總量壓力持續加大。”
“近3年,高校畢業(ye) 生考公、考編、考研報名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注熱點。”李保平介紹,根據《寧夏社會(hui) 發展報告(2024)》統計數據,2021-2023年,寧夏參加考公、考編、考研的人數分別是7.54萬(wan) 人、20.57萬(wan) 人、21.05萬(wan) 人,“這3類人員數量逐年上升,年均增長9.8%”。
對於(yu) 拓寬寧夏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寧夏社會(hui) 發展報告(2024)》提出建議:既要進一步做好穩崗擴就業(ye) 政策措施的宣傳(chuan) 、解讀與(yu) 落實工作,通過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社保補貼等方式鼓勵中小微企業(ye) 吸納高校畢業(ye) 生,促進企業(ye) 穩崗拓崗,繼續完善優(you) 化公共服務就業(ye) 信息平台建設,聚焦供需雙方需求,精準推送就業(ye) 信息,暢通求職招聘渠道;也要全力開發落實政策性崗位,增加“三支一扶”“基層服務專(zhuan) 項計劃”“公益性崗位”等政策性就業(ye) 崗位,發揮其就業(ye) 吸納的作用,鼓勵國有企業(ye) 和事業(ye) 單位招聘崗位優(you) 先對高校畢業(ye) 生開放,加強校企合作,擴大就業(ye) 見習(xi) 規模。
同時,《寧夏社會(hui) 發展報告(2024)》提出,寧夏要加大政策傾(qing) 斜扶持力度,通過政策補貼促進就業(ye) 創業(ye) ,對簽訂就業(ye) 合同或開展創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加大住房補助、創業(ye) 補貼等優(you) 惠力度,並直接落實到高校畢業(ye) 生個(ge) 人,推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還應加力推進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服務攻堅行動,強化政策落實、服務保障、權益維護、困難幫扶,加密加頻線下線上和“直播帶崗”招聘,組織企業(ye) 深入區內(nei) 外高校精準招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