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鄉村搖滾”社火預熱春節鼓點
中新社蘭(lan) 州1月18日電 題:“中式鄉(xiang) 村搖滾”社火預熱春節鼓點
作者 丁思 劉瀟
提肘屈膝、踏準節拍、默契配合……18日,敦煌農(nong) 村社火隊正在緊張排練中,前排的“威風鑼鼓”方陣,4名年輕大學生在急促的鼓點中,甩開膀子敲打著鼓麵,惹人注目。
春節期間社火表演是敦煌市傳(chuan) 統的民間文化年俗,包括舞龍、扭秧歌、威風鑼鼓等元素,可謂是“中式鄉(xiang) 村搖滾”。連日來,中新社記者走入敦煌農(nong) 村看到,各村社火隊已陸續展開排練,鏗鏘的鑼鼓、喜慶的龍年道具,村民的歡聲笑語,讓往日安靜的鄉(xiang) 村熱鬧起來。濃濃的年味也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撲麵而來。
鑼鼓隊是社火表演中站位最靠前的,激昂嘹亮的鑼鼓聲以展現各村新麵貌,甘家堡村將此重任交給了年輕人。21歲的張明潔是敦煌市莫高鎮甘家堡村人,現為(wei) 黑龍江工程學院大三學生,返鄉(xiang) 回家的她是“威風鑼鼓”方陣第一排隊員。
通過認真觀察和反複練習(xi) ,22歲的蘇慧逐漸掌握了節拍強弱、擊打節奏,鼓點變得清晰、威風起來。現就讀於(yu) 蘭(lan) 州城市學院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大四的她告訴記者,“村裏的叔叔阿姨成為(wei) 我們(men) 的老師,不僅(jin) 是傳(chuan) 統文化技藝上的教授,更深深感受到他們(men) 對本土鄉(xiang) 村文化的熱愛。”
休息期間,張明潔獨自站在碩大的鑼鼓旁揮著棒槌,琢磨敲打力度和手勢動作。“興(xing) 奮又緊張。”她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說,“小時候每年都會(hui) 跟隨家人看社火表演,如今輪到我們(men) 上場表演,一定要展現屬於(yu) 年輕人的活力和朝氣。”
冬日的敦煌,室外溫度降至零下,一上午的戶外練習(xi) ,臉和手凍得通紅。甘家堡村委會(hui) 的排練場上,百餘(yu) 名社火隊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排練舞龍、扭秧歌、威風鑼鼓等節目,隊員們(men) 踏著鼓點,或跳或跑,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一招一式間飽含了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從(cong) 我嫁到這個(ge) 村子,村裏每年的社火我都參加。”64歲村民張誌蘭(lan) 擔任社火隊多個(ge) 角色,並力爭(zheng) 衝(chong) 刺今年的敦煌曲子戲比賽冠軍(jun) ,她說,“看到年輕人的加入特別開心,他們(men) 給社火隊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接過接力棒。”
敦煌市文化館副館長張慧傑介紹說,今年春節,該市將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演出、非遺展覽、全民閱讀、全民健身等20多項文化體(ti) 育活動。其中的春節社火大賽暨春節社火展演活動,是一次集中展示各鄉(xiang) 鎮文化活動、展現民眾(zhong) 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期待通過今年的社火表演,以及打春牛、打鐵花等特色民俗活動的恢複展示,讓農(nong) 村非遺得到有效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和利用。
目前,敦煌市共有123項非遺保護項目納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保護目錄體(ti) 係。近年來,敦煌加快非遺數字化建設,甘肅省唯一一個(ge)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數字化保護試點落戶敦煌;同時,當地官方還通過傳(chuan) 徒授藝、非遺研學等方式帶動非遺傳(chuan) 承保護。
“總得有人去做這個(ge) 事情,才能讓我們(men) 的鄉(xiang) 村記憶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00後”蘇慧呼籲,數字化保護固然重要,年輕人的加入更是讓傳(chuan) 統民俗煥發新生機的“秘方”所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