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傳承古都文脈 北京政協委員共話曆史文化保護

發布時間:2024-01-23 11: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 徐婧 杜燕) 2023年,北京全麵加強曆史文化名城保護,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全麵收官。北京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新增11家博物館備案、27家“類博物館”掛牌。

  今年,北京的博物館將怎樣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講好北京中軸線故事?正在召開的政協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上,委員們(men) 圍繞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各抒己見,暢談“博物館之城”建設。

  “博物館之城”活力上新

  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首都博物館推出“輝煌中軸”展覽,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7家單位的53組(件)文物,對北京中軸線的壯美秩序、思想源流、曆史發展、公眾(zhong) 化進程和保護工作進行係統闡釋。

  來自社科界的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博物館館長韓戰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都博物館已對基本陳列進行全新升級,展覽以北京70餘(yu) 萬(wan) 年的人居史、1萬(wan) 餘(yu) 年文化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餘(yu) 年建都史、70餘(yu) 年新中國首都史,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首都的發展成就為(wei) 重要節點,展示北京逐步遞升的城市地位,日益多元薈萃的都城文化,展示北京在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體(ti) 現了北京悠久的曆史、綿長的文脈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見證。

  2023年底開放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dong) 館),在新一年將推出“故宮博物院藏古代顏色釉瓷器展”“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等展覽與(yu) 觀眾(zhong) 見麵。

  “2024年適逢齊白石誕辰160周年,首博正在籌備一場齊白石作品精品展,預計9月亮相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dong) 館)。”韓戰明說,這一展覽將展出約300件齊白石作品,還將有數字展同期展出。

  過去一年,首都高校的青春力量為(wei) 首都博物館帶來了新活力。韓戰明介紹,2023年啟動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之“古都行”項目中,百餘(yu) 名首都高校學子走進首都博物館,參與(yu) 文物研究、文創開發、展陳設計、詞條撰寫(xie) 等工作,形成了40餘(yu) 篇研究文章,創作了40餘(yu) 件文創產(chan) 品。

  其中,首都博物館館藏的“銅坐龍”,曾是金中都宮城正殿的瑞獸(shou) ,見證了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曆史,是北京建都870周年的重要物證。通過館校合作,經北京印刷學院青年學生之手,披上幻彩走入當代生活,化身為(wei) 幸福守護者,為(wei) 展示文物內(nei) 涵、使文物活起來提供了新視角。

  加強建設“智慧中軸線”

  “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加強北京中軸線曆史文化保護和傳(chuan) 承,向世界充分展現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粹、助推首都功能核心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今年,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員會(hui) 帶來了一份關(guan) 於(yu) 科技助力北京中軸線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上述提案中提到,北京中軸線的15處遺產(chan) 構成要素類型不同、形態各異、空間豐(feng) 富,然而目前各遺產(chan) 點彼此仍顯孤立,以點連線、以線成麵的聯係有待加強。為(wei) 確保整個(ge) 中軸線的完整價(jia) 值得到充分體(ti) 現,充分展示中軸線的悠久曆史和多元文化,科技手段與(yu) 中軸線深度融合的係統性和整體(ti) 性有待加強。

  提案建議加強“智慧中軸線”頂層設計,形成引領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戰略布局。站在科技發展前沿,以促進科技與(yu) 文化融合為(wei) 目的,站在打造智慧引領、先行示範的高度頒布《關(guan) 於(yu) 北京智慧中軸線發展的實施方案》,係統性部署“智慧中軸線”建設。

  同時,建立“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軸線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依托天壇、故宮博物院等曆史文化遺產(chan) 存富集的實體(ti) 單元建立專(zhuan) 題文化遺產(chan) 科技創新中心或基地,力爭(zheng) 創新出一大批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開發基於(yu) AR技術的文化遺產(chan) 衍生品、文化主題遊戲等,為(wei)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徑。比如,以數字技術打造文化遺產(chan) IP,進一步圍繞結合“京燕風箏”等非遺資源為(wei) 中軸線提供更加別致的數字藏品等。

  提案還提出積極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保護傳(chuan) 承好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比如,建立中軸線曆史文化和自然生態數據平台,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並進一步搜集中軸線相關(guan) 數據資源,搭建完善的中軸線數據平台等;加強對中軸線文化和曆史內(nei) 涵的數字展示,在適當地域建設中軸線文化數字體(ti) 驗中心,在重要節點建設中軸線文化感知亭。充分利用3D影像科技、VR虛擬展示技術、實地場景模擬等,通過構建“元宇宙”讓虛擬內(nei) 容展現中軸線的文化內(nei) 涵,講好北京中軸線故事。(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