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和縣:萬元村圓了“百萬夢”
“106.68萬(wan) 元!‘百萬(wan) 夢’終於(yu) 圓啦!”細算了2023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1月16日,和縣善厚鎮萬(wan) 元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偉(wei) ,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王昌文和村“兩(liang) 委”、駐村工作隊的同事們(men) 開心地笑了。
萬(wan) 元村,原名萬(wan) 緣村,因當地“萬(wan) 緣寺”而得名。上世紀八十年代,出於(yu) 村民們(men) 對成為(wei) “萬(wan) 元戶”的殷切期盼,萬(wan) 緣村改名為(wei) 萬(wan) 元村。“直到21世紀,萬(wan) 元村還是‘空有虛名’。”王昌文說,村民出走、資源沉睡,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幾乎為(wei) 零,名為(wei) “萬(wan) 元村”,實為(wei) “貧困村”。
從(cong) “零”到“百萬(wan) ”,中間經曆了什麽(me) ?
三九時節,萬(wan) 元村裏,成片的高標準農(nong) 田阡陌縱橫、路通渠連,一排排油菜幼苗綠意盎然、長勢喜人。“高標準農(nong) 田建成後,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方便我們(men) 機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種田效益。”和縣勝明種植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肖勝名說。
萬(wan) 元村半山半圩,現有農(nong) 田1.4萬(wan) 多畝(mu) ,水稻種植是主導產(chan) 業(ye) 。“要想增收,還得從(cong) ‘畝(mu) 均’上做文章。”王昌文說。近年來,萬(wan) 元村通過“黨(dang) 支部+合作社+創業(ye) 能人+農(nong) 戶”等模式,發展“稻蝦連作”綜合種養(yang) 模式,上線綠色稻米加工包裝項目,不僅(jin) “一田多收”,綠色稻米產(chan) 業(ye) 也是越做越強。如今,啟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小變大、荒變田、散變整、閑變良。“在實現‘穩糧增效’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有效耕種麵積,為(wei) 村裏帶來增收。”王昌文說。
而在不遠處的和縣勝田綜合性全程農(nong) 事服務中心,烘幹、過秤、運走,一年的糧食收儲(chu) 等工作已進入尾聲。“自2023年5月開業(ye) 以來,我們(men) 共收購小麥2600噸,稻穀1.4萬(wan) 多噸。”作為(wei) 中心股東(dong) 之一,肖勝名對效益數據了然於(yu) 心。
這一年,萬(wan) 元村利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與(yu) 和縣田園農(nong) 機服務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合作,建立農(nong) 事服務中心,提供糧食收購、烘幹、倉(cang) 儲(chu) 、出售等一體(ti) 化服務,在為(wei) 農(nong) 戶提供便捷高效農(nong) 事服務的同時,也獲得了一筆頗豐(feng) 的分紅。“2024年,我們(men) 還將繼續加強服務,擴大服務範圍,促進中心良性發展、健康生存,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雙贏。”肖勝名說。
再將目光朝上,萬(wan) 緣茶山之中,一壟壟茶樹已是滿目蔥蘢。2016年開山種茶,2019年首獲茶葉,時至今日,八年創業(ye) ,王興(xing) 家在為(wei) 昔日荒山野嶺披上綠裝的同時,茶葉產(chan) 量年年遞增,觀光遊覽遊客逐日增多,更帶動30多位村民就業(ye) ,走上了產(chan) 業(ye) 帶農(nong) 致富之路。
但這一路,並非一帆風順。近年來,市直機關(guan) 工委班子成員接連被選派到村擔當“領頭雁”,前有徐俊精心“嗬護”,後有張偉(wei) 持續“關(guan) 注”,接力幫扶、積極對接。馬鞍山軍(jun) 分區和市直機關(guan) 工委、和縣公安局、和縣水利局等單位統籌資源、真情相幫,爭(zheng) 取資金、帶來項目,修路鋪網、抗旱保苗。“軍(jun) 民之路”、烘幹房、環山遊道、灌溉項目……“正是有了各級政府、單位和幹部的‘扶上馬,送一程’,我才更有信心紮根農(nong) 村、發展產(chan) 業(ye) 。”王興(xing) 家說。
如今,水稻、白茶、黃桃等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稻米真空包裝、糧食烘幹存儲(chu) 、農(nong) 機設備租賃等項目陸續上馬,大米、白茶、龍蝦、黃桃等產(chan) 品熱銷全城,一個(ge) 個(ge) 增收“板塊”填充著萬(wan) 元村的村集體(ti) 經濟“拚圖”。2021年,50.53萬(wan) 元,2023年,106.68萬(wan) 元。萬(wan) 元村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翻了一番。
收入之變,又會(hui) 帶來哪些改變?
走進萬(wan) 元村,道路幹淨整潔,樹木滿目青蔥,田野空氣清新,村莊綠樹成蔭,農(nong) 家庭院別具一格,農(nong) 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上黨(dang) 課、聽宣講,知識科普、文藝演出,誌願服務、移風易俗,黨(dang) 員幹部爭(zheng) 當先鋒,農(nong) 民群眾(zhong) 幹勁十足,幹事創業(ye) 激情處處湧動。“我們(men) 還加強走訪調查,重點關(guan) 注困難群體(ti) ,及時解決(jue) 群眾(zhong) 問題,積極開展路燈維修、走訪慰問等活動,讓每一位村民都能感受到村子的喜人變化。”張偉(wei) 說。
站在新一年的起點上,朝著下一個(ge) 目標奮進。“我們(men) 將繼續圍繞‘抓黨(dang) 建、固成果、謀發展、促振興(xing) ’總體(ti) 工作思路,整合資源、挖掘潛力、因地製宜,以更有力的舉(ju) 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做大做強主導產(chan) 業(ye) 、做優(you) 做美人居環境,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闖出新路子、幹出新業(ye) 績。”王昌文說。(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李潔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