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千零一噎”噎的是誰?網友為影視劇“捉蟲”很較真

發布時間:2024-01-23 11:03:00來源: 揚子晚報

  “一千零一噎”噎的是誰?網友為(wei) 影視劇在線“捉蟲”很較真

  播出已經13年的經典老劇《甄嬛傳(chuan) 》時不時地還會(hui) 上個(ge) 熱搜,在很多網友看來,這部“下飯劇”常看常新,總能從(cong) 裏麵看到一些新細節,包括穿幫鏡頭,而享受這種待遇的還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經典劇。

  其實較真起來的話,很多劇都有這樣那樣的細節瑕疵,而網友們(men) 在線“捉蟲”也很認真,甚至有網友建了一個(ge) 詞條“一千零一噎”,專(zhuan) 門給影視劇裏那些看得人“噎住”的台詞、服道化等“糾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網友“放大鏡”觀劇第一名,當屬《甄嬛傳(chuan) 》

  在網上隨便搜索“甄嬛傳(chuan) 放大鏡”,就能發現很多自己不小心錯過的穿幫細節,如果一幀一幀地較真,堪稱海量。舉(ju) 例來說,此前有網友重刷《甄嬛傳(chuan) 》發現,飾演淳常在的譚鬆韻在一場除夕晚宴中竟然邊聽富察貴人彈琴邊低頭玩手機,“淳常在為(wei) 什麽(me) 在玩手機”的話題還衝(chong) 上過熱搜榜。

  也有網友說,這種大場景又人物多的戲份,很容易出現一些小紕漏和穿幫,“雖然這一幕看著很像是在玩手機,但隻有短短幾秒,而且還有鏡頭角度和畫質的問題,可能並非在玩手機。不過,演員被抓包上班摸魚也很可愛”。

  有趣的是,1月16日,導演鄭曉龍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被網友盤出“包漿”的《甄嬛傳(chuan) 》,他表示,自己平時不敢看《甄嬛傳(chuan) 》,因為(wei) 網友如今都拿著“放大鏡”在看,想的角度也很深,以至於(yu) 有很多問題他也答不出來。

  書(shu) 法細節出笑點,方正啟體(ti) 被讚“好字好字”

  記者看到,除了《甄嬛傳(chuan) 》,幾乎每部熱播劇都被網友找出過穿幫細節,很多地方讓人噗嗤一笑,網友“不得不炸狗”建的“一千零一噎”話題,已經更新了快100條,甚至有做字幕工作的人給他留言說,歡迎加入字幕組。

  翻看該話題記者發現,影視劇中的書(shu) 法類細節很容易出錯。

  在一部年代劇中,人物角色手裏拿著一個(ge) 信封,打開來裏麵是一封信,上麵寫(xie) 著密密麻麻的字。人物角色對著其他人說:“這筆字出自你們(men) 三人何人之手啊?”並稱讚說“魏碑功底,又兼采蘇柳風格和瘦金風骨,好字好字啊”。

  有網友戳穿說“這三種風格可怎麽(me) 揉到一處呢”。更有網友留言說“哈哈哈,笑死我了”“啟功體(ti) 當得起這三句”。因為(wei) 從(cong) 劇情截圖可以看得出,信上的字是電腦打印出來的,正是方正啟體(ti) 。

  其實,影視劇裏書(shu) 法方麵的鏡頭很容易出笑料,此前《甄嬛傳(chuan) 》中,陳建斌飾演的皇帝用毛筆寫(xie) 書(shu) 法,鏡頭給了一個(ge) 書(shu) 法大特寫(xie) ,“花好月圓人長久”幾個(ge) 字,工工整整,然後再給了一個(ge) 遠景,是甄嬛拿起了紙張在誇,結果從(cong) 鏡頭裏看,紙張背後透出的字卻是歪七扭八,筆墨甚至都不均勻,也就成了網友們(men) 捉到的又一條“蟲”。

  再比如,在#一千零一噎#話題裏,這位網友挖出了張涵予版《水滸傳(chuan) 》,在潯陽樓一場戲中,牆上寫(xie) 著《西廂記》。

  結果網友截圖畫麵,仔細看了牆上的字發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寫(xie) 了三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wei) 連理枝”寫(xie) 了兩(liang) 遍,《題潯陽樓》寫(xie) 了一遍半,秦少遊的“兩(liang) 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寫(xie) 了兩(liang) 遍,還有半首《秋風詞》:“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少寫(xie) 了“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兩(liang) 句。

  網友笑評“看來這個(ge) 題字客人的感情生活不是很順利啊”。不過這種細節錯誤,必須是截圖下來仔細看才能發現,都是場麵背景,有的是遠景,有的則是鏡頭匆匆掃過,正常速度看電視劇的話是不容易發現的。

  古人吃方便麵,古裝劇不嚴(yan) 謹的“穿幫”多

  古裝劇擁有大量劇迷,他們(men) 對皇帝大臣等一眾(zhong) 人等的坐次講究、宮裏的布景和設置等,也都較為(wei) 了解。《甄嬛傳(chuan) 》裏就有不少這樣的穿幫,比如監控攝像頭出現在畫麵上部,地麵窨井蓋入鏡,等等。

  有網友截圖了另一部古裝劇,劇裏是清朝故事,一位大臣坐在椅子上,對麵攝政王和皇太後一左一右坐著,大臣的台詞是“我想到了明代崇禎皇帝”。網友配文說“別琢磨崇禎爺了,就衝(chong) 這個(ge) 攝政王敢和皇太後坐一麵炕,大清朝也好不了”。

  還有一部古裝劇,是著火戲,結果畫麵顯示“大殿沒著火,漢白玉欄板著火了”。

  服道化、場景等細節不嚴(yan) 謹更是比比皆是,常常有網友在古裝劇挖出現代人、現代物品等等。比如,有古裝劇裏的人物在吃麵條,筷子挑起來一看,吃的是方便麵。還有《還珠格格》裏,香妃為(wei) 皇上傷(shang) 口塗藥時,居然拿出來棉花棒,等等。

  離譜的台詞問題,確實讓人“噎”得慌

  台詞離譜就不是細節瑕疵了,而是錯誤。“一千零一噎”話題裏顯示,在一部古裝劇中,皇帝開口說到“朕之得卿,如商湯遇伊尹,薑尚遇文王”。這裏麵的離譜屬實讓很多網友噎到了,其台詞順序背反了,從(cong) 皇帝的口吻來說,應該是“文王遇薑尚”。有網友說,稍微動一下腦子就能知道台詞說錯了,語文考試題裏就有類似的題。

  很多台詞笑話則看出了主創的知識匱乏和對作品敬意的缺失。在很老的一部電視劇《龍門鏢局》中,主角這樣說“我出生前父母就死了,我現在是孤兒(er) 罷了”。還有一部劇裏,台詞有“閻王叫你五更死,你活不到三更”,這明明有俗語,叫“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很明顯,沒有搞清時間順序,三更在五更之前。

  還有不少台詞簡直不知所雲(yun) ,比如“小漁,你是個(ge) 好女孩,如果你要嫁人,一定不要嫁給別人,更不要嫁給我”。網友吐槽說,那嫁給誰?還有一部古裝劇也挺好看的,畫麵很精美,人物造型也很棒,但是男主說“你就是淩王的女人”,緊接著下一句“快說你和淩王是什麽(me) 關(guan) 係?”網友吐槽說,這是健忘還是明知故問?

  而挑戰觀眾(zhong) 智商的台詞更是比比皆是。一部電視劇裏出現了買(mai) 橘子的畫麵,老板說“橘子一毛五一斤”,結果女主還價(jia) 說,“橘子太貴了,怎麽(me) 著,也得五毛錢三斤吧!”網友說,自己算了好幾遍,數學是體(ti) 育老師教的嗎?再比如,“一個(ge) 眼睛好看的女人,她的腳一定也不會(hui) 太難看”這種台詞,讓觀眾(zhong) 吐槽說“這到底是什麽(me) 邏輯”。其他還有重複病句,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裏的“就聽過一些耳聞”“手上的掌上明珠”這樣的。

  所謂細節決(jue) 定成敗,其實這些也體(ti) 現了劇組是否在用心製作,不管是劇情、演員、妝造、現場布置還是其他各方麵的小細節都應該嚴(yan) 格把控。因為(wei) 審美不斷提高的觀眾(zhong) 們(men) 在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僅(jin) 重視劇情與(yu) 演技,服道化等也是重要因素。網友們(men) 在線“捉蟲”和抱怨“一千零一噎”,是調侃,也是在指出問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