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陣容發聲 證監會九大部門負責人談注冊製改革與資本市場法治建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新一輪退市改革3年來,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強製退市,強製退市數量是改革以前10年的近3倍。”證監會(hui) 1月19日舉(ju) 行的2024年第二場新聞發布會(hui) 上,證監會(hui) 上市司司長郭瑞明針對市場上“A股退市率不高”的觀點作出回應。他說,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堅持“應退盡退”,在退得下的同時還要退得穩,也並不是退得越多越好。
從(cong) 注冊(ce) 製改革、IPO監管、融資融券、退市、減持,到提高證券違法成本、加強投資者保護……這場新聞發布會(hui) 上,九大部門主要負責人相繼發聲,回應市場關(guan) 切。這也是證監會(hui) 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以來最大的發布陣容。
注冊(ce) 製絕不是“將IPO審核從(cong) 證監會(hui) 搬到交易所”
先後在科創板、創業(ye) 板、北交所試點,2023年4月推廣到全市場,股票發行注冊(ce) 製改革已推進5年。
“總的看,注冊(ce) 製主要製度安排已基本定型,資本市場基礎製度實現係統性重塑,市場對法治的敬畏之心更強,市場生態不斷淨化,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更加受到保護,監管部門自身的透明度更高、各種約束更強了。”證監會(hui) 綜合業(ye) 務司主要負責人周小舟介紹,在改革之初,證監會(hui) 就明確提出注冊(ce) 製改革三原則,一是尊重注冊(ce) 製基本內(nei) 涵,二是借鑒全球最佳實踐,三是體(ti) 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
他強調,注冊(ce) 製改革是一場從(cong) 底層邏輯到思想理念、行為(wei) 方式的深刻變革,涉及資本市場入口與(yu) 出口、一級和二級市場、投融資、立法與(yu) 執法等各領域全鏈條,絕不是個(ge) 別人講的“注冊(ce) 製就是將IPO審核從(cong) 證監會(hui) 搬到交易所”。
周小舟尤其提及我國資本市場處於(yu) 初級發展階段,發行上市機會(hui) 比較稀缺,市場參與(yu) 主體(ti) 不夠成熟,法治誠信環境還不完善。“特別是個(ge) 人投資者超過2.2億(yi) 人,這是哪個(ge) 國家都沒有的,是最大的國情市情。”
作為(wei) 現代金融體(ti) 係的基石,資本市場除了具備融資功能,還擁有投資、財富管理、為(wei) 社會(hui) 提供多樣化資產(chan) 配置的功能。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優(you) 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ce) 製走深走實。
發布會(hui) 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從(cong) 融資端看,近5年A股IPO總額2.2萬(wan) 億(yi) 元,再融資總額3.8萬(wan) 億(yi) 元,合計融資總額約6萬(wan) 億(yi) 元。從(cong) 投資端看,公募基金、養(yang) 老金、保險等中長期資金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從(cong) 6.4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15.9萬(wan) 億(yi) 元,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從(cong) 17%提升至23%。權益類基金從(cong) 2.3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7萬(wan) 億(yi) 元,占公募基金規模比例從(cong) 18%提升至26%。北上資金持A股流通市值從(cong) 0.7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萬(wan) 億(yi) 元。個(ge) 人投資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從(cong) 10.8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2.1萬(wan) 億(yi) 元。
與(yu) 此同時,投資者回報持續增強。近5年A股累計分紅8.4萬(wan) 億(yi) 元,分紅金額超過當期融資額;公募基金累計盈利2萬(wan) 億(yi) 元,分紅2.2萬(wan) 億(yi) 元。
“我們(men) 不存在隻重視融資,不重視投資。”證監會(hui) 機構司司長申兵表示,在推動注冊(ce) 製改革走深走實的新階段,證監會(hui) 將進一步確立以投資者為(wei) 中心的市場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投融資兩(liang) 端協調發展,持續提升資本市場吸引力和投資者長期回報。
對於(yu) 受市場關(guan) 注的減持新規,郭瑞明表示,總體(ti) 看,我國市場的股份減持製度相比境外市場更嚴(yan) 。按當前指標測算,滬深共有近2300家公司控股股東(dong) 、實際控製人減持受到限製。一些控股股東(dong) 、實際控製人還主動終止減持計劃。
2023年8月底,證監會(hui) 發布減持新規,首次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dong) 與(yu) 實控人的減持行為(wei) 與(yu) 上市公司分紅掛鉤,被認為(wei) 將投資者保護落到了實處。
從(cong) 嚴(yan) 監管 夯實資本市場法治基礎
注冊(ce) 製全麵落地,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係列改革協同發力,過去的2023年,被認為(wei) 是資本市場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關(guan) 鍵一年。這過程中,依法全麵從(cong) 嚴(yan) 監管,始終貫穿於(yu) 資本市場監管的全鏈條各環節。
周小舟介紹,在事前,證監會(hui) 堅持質量優(you) 先,強化發行監管,嚴(yan) 把IPO入口關(guan) 。一方麵對IPO申報企業(ye) 的股東(dong) 核查全覆蓋,嚴(yan) 厲打擊違規代持、以異常價(jia) 格突擊入股、利益輸送等行為(wei) 。另一方麵,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注冊(ce) 製改革以來,證監會(hui) 已對從(cong) 事投行業(ye) 務的69家證券公司、381名責任人采取了監管措施,特別是對問題嚴(yan) 重的5家證券公司暫停保薦業(ye) 務,對55名從(cong) 業(ye) 人員認定為(wei) 不適當人選,行業(ye) 機構合規意識明顯增強。
有關(guan) 事中事後的數據是,注冊(ce) 製改革以來,證監會(hui) 查辦各類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證券期貨犯罪案件近600件。
“注冊(ce) 製絕不意味著放鬆把關(guan) ,可以說發行監管更加嚴(yan) 格,對IPO企業(ye) 的質量要求更高。” 證監會(hui) 發行司司長嚴(yan) 伯進結合數據說,試點注冊(ce) 製5年來審結的1000多家企業(ye) 中,撤回和否決(jue) 比例近四成,“堅決(jue) 把‘帶病闖關(guan) ’和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擋在市場大門之外。”
他尤其提到實踐中對於(yu) 企業(ye) 持續經營能力的關(guan) 注,注重整治信息披露中的過度包裝、“偽(wei) 創新”等問題,同時堅決(jue) 落實“申報即擔責”,對審核和現場檢查發現問題的發行人、中介機構,按照問題性質,該整改的整改、該問責的問責、該移送立案的移送立案。“注冊(ce) 製一大變化是更加透明化陽光化,市場行為(wei) 以及審核的程序、規則、結果都是公開的。”嚴(yan) 伯進說,這既有利於(yu) 約束市場行為(wei) ,也有利於(yu) 增強發行監管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嚴(yan) 厲打擊違法的同時,對合法的保護也正得到加強,尤其受關(guan) 注的是,受害投資者能否得到實實在在的補償(chang) 和救濟。
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夏建亭介紹,首單科創板集體(ti) 訴訟、首單欺詐發行集體(ti) 訴訟澤達易盛案(詳見2023年07月25日中國青年報05 版報道《A股或將迎來第二起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於(yu) 2023年12月26日成功調解結案,7195名投資者獲賠2.8億(yi) 餘(yu) 元,個(ge) 人投資者獲賠金額最高的500餘(yu) 萬(wan) 元,人均獲賠3.89萬(wan) 元。“投資者用時5個(ge) 多月拿到了賠償(chang) 款。”夏建亭說,在投資者獲賠的同時,證監會(hui) 還對違法行為(wei) 人作出行政處罰,對實際控製人等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上海證券交易所對澤達易盛依法強製退市。
“目前,投資者保護的法律工具箱已經比較豐(feng) 富和充實,包括先行賠付、行政和解、責令回購、代位訴訟、中國特色集體(ti) 訴訟等新型維權方式不斷推出,而且相繼落地見效。”證監會(hui) 法治司負責人程合紅表示,法治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下一步,證監會(hui) 將繼續堅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不動搖,不斷夯實資本市場法治基礎,為(wei) 服務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活力,增強法治信心,提供法治保障。
證監會(hui) 首席檢查官、稽查局局長李明則注意到市場上一些把稽查執法與(yu) 市場發展對立起來的觀點。他表示,稽查執法不僅(jin) 要發揮“懲”的功能,還要體(ti) 現“治”的效果。“提升資本市場監管治理效能,是最好的投資者保護,也能真正建立起有利於(yu) 穩定市場、活躍市場的長期信心。”李明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