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電影營銷莫讓短視頻“喧賓奪主”

發布時間:2024-01-24 14:35:00來源: 光明日報

  【影視銳評】

  《年會(hui) 不能停!》一段“打工人之歌”的短視頻被網友點讚收藏,《金手指》用主演的無台詞表演在短視頻平台成功吸引觀眾(zhong) 注意……短視頻因擁有巨大的引流能力,而成為(wei) 電影營銷利器。從(cong) 元旦檔期票房來看,幾部票房成績排名前列的作品都離不開短視頻的宣傳(chuan) 助力。一條條亮眼的數據,證明短視頻在宣傳(chuan) 營銷、票房轉化方麵的實力。但與(yu) 此同時,短視頻營銷迅速崛起,顯露出“喧賓奪主”的不良趨勢,應該引起業(ye) 界關(guan) 注。

  伴隨著影視行業(ye) 的蓬勃發展,電影營銷方式經曆了幾輪革新。從(cong) 電影院門口宣傳(chuan) 欄裏的海報,《大眾(zhong) 電影》等雜誌期刊的采訪,到電視台、戶外大屏播放的預告片、花絮等物料,再到路演、點映等活動,片方為(wei) 了吸引觀眾(zhong) 走進電影院,花樣翻新,不遺餘(yu) 力。隨著近幾年觀眾(zhong) 媒介接觸習(xi) 慣的改變,傳(chuan) 統的線下營銷方式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線上玩法的不斷升級。從(cong)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ti) ,到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電影營銷的主陣地發生遷移,內(nei) 容也從(cong) 以前以文字、圖片為(wei) 主,變成如今的短視頻盛行。短視頻營銷最初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出現在2017年,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的女主角哭著吃芒果的片段以短視頻形式在互聯網上廣泛傳(chuan) 播,成功助推票房飆升。此後,電影中的高能片段、人物的高光時刻以及影院觀眾(zhong) 的觀影反應等短視頻成了新片營銷的標配。近兩(liang) 年,主創也親(qin) 自“下場”,為(wei) 影片宣傳(chuan) 造勢。例如某演員在談到自己出演的影片時動情落淚的短視頻,就為(wei) 票房提升立下功勞。還有一部分電影將作品中涉及社會(hui) 熱點話題的內(nei) 容剪輯成短視頻,加上話題標簽。有的是“預防戀愛腦”,有的是“警惕電信詐騙”,先占領平台熱搜,後拉升票房成績,屢試不爽。

  短視頻平台何以成為(wei) 電影營銷“重鎮”?首先,短視頻平台用戶規模超10億(yi) ,為(wei) 電影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其次,短視頻平台結合PGC、UGC等內(nei) 容生產(chan) 模式,讓片方、主創、專(zhuan) 家、普通觀眾(zhong) 都可以參與(yu) 進來。無論短視頻出自誰手、內(nei) 容如何,隻要有一條成為(wei) 爆款,即可在平台快速傳(chuan) 播,並衍生出大量的互動玩法和二次創作,使“一夜爆火”成為(wei) 可能。再次,信息過載的時代,人們(men) 接受信息的時間越來越短,想要留住用戶的心,關(guan) 鍵也就在短短的那幾分鍾,甚至幾秒鍾。短視頻用強情緒、強衝(chong) 突、強話題的內(nei) 容衝(chong) 擊用戶眼球,撥動他們(men) 的情緒,使他們(men) 在較為(wei) 感性的狀態下迅速做出觀影決(jue) 策。高效的票房轉化能力滿足了投資方的利益訴求,使電影營銷的成本投入向短視頻平台傾(qing) 斜。

  借短視頻之力,優(you) 秀電影可以在短時間內(nei) 抵達更多受眾(zhong) 。但也有一些電影片方在這條探尋“熱度”最大化的道路上逐漸跑偏,使短視頻營銷離作品想要傳(chuan) 達的核心內(nei) 容越來越遠,導致亂(luan) 象不斷顯現。

  引發爭(zheng) 議的短視頻有戴著新娘頭紗的女孩坐在觀眾(zhong) 席傷(shang) 心痛哭,情侶(lv) 因劇情當場吵架分手等,假到缺乏現實邏輯甚至生活常識。也有一些用電影片段剪輯的短視頻看起來戲劇效果拉滿,實際上全片除了被剪出來的幾個(ge) 場麵之外再無亮點,整體(ti) 乏善可陳。點開這種短視頻的評論,很多看過電影的觀眾(zhong) 留言:“視頻比電影精彩多了,不要再騙人進電影院了”。還有大量碎片化短視頻分散了人們(men) 對電影本身的注意力,使大眾(zhong) 對藝術價(jia) 值和社會(hui) 意義(yi) 的理性探討被情緒化的吐槽點讚遮蔽。短視頻營銷的功利心和目的性越來越強,長此以往,追求熱度、不顧口碑,容易消磨觀眾(zhong) 對電影營銷乃至整個(ge) 電影業(ye) 的期待和信任。

  可見,短視頻營銷在如何更好地平衡藝術與(yu) 市場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業(ye) 界必須謹慎對待。一方麵,相關(guan) 平台應該主動承擔責任,把控短視頻營銷的內(nei) 容走向,引導其緊緊圍繞電影主題,在積極理性的範圍內(nei) 展開,避免出現負麵的社會(hui) 影響。另一方麵,片方應在紛繁的營銷競爭(zheng) 中堅持藝術初心,找準內(nei) 容焦點,以真實、感人、有情懷的短視頻,拉近作品與(yu) 觀眾(zhong) 之間的距離。例如,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圍繞影片愛國主題發布多位藝人“歌唱我的祖國”的短視頻,將全民觀影、為(wei) 祖國慶生的熱烈氣氛推向高潮。其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xiang) 》則發起“我和我的家鄉(xiang) 在抖音”等主題活動,引導大家用短視頻記錄自己的家鄉(xiang) ,曬美食、拍美景。這樣的營銷方式不僅(jin) 呼應劇情,還釋放出積極的社會(hui) 價(jia) 值,獲得深刻的社會(hui) 反響。此外,影視行業(ye) 還應結合當下的媒介革新趨勢,探索更加多樣的營銷策略,比如直播、周邊衍生產(chan) 品、文旅產(chan) 業(ye) 開發等。但無論營銷方式如何變革,電影作為(wei) 文藝作品,仍需以內(nei) 容抵達觀眾(zhong) 、感動觀眾(zhong) 。所以,最終能雙向奔赴的從(cong) 來都不是話題和營銷,而是內(nei) 容和觀眾(zhong) 。

  (作者:楊杉,係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hui) 會(hui) 員)

  (光明日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