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演藝之都” 去年營業性演出達4.9萬場
中新網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呂少威 陳杭)2023年北京營業(ye) 性演出達4.9萬(wan) 場,票房收入超23億(yi) 元,比2019年場次翻倍,創造曆史新高。
22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新聞中心舉(ju) 辦“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霍誌靜作上述表示。
霍誌靜表示,2023年,北京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wei) 統領,守正創新、主動作為(wei) ,緊扣時代脈搏和群眾(zhong) 需求,積極應對壓力和挑戰,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豐(feng) 碩成果,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中軸線重要遺產(chan) 點文物完成整體(ti) 騰退
北京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布局,出台“演藝之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開足馬力加大文化內(nei) 容供給,成功舉(ju) 辦“大戲看北京”2023展演季,演藝新空間持續湧現,“會(hui) 館有戲”推出400餘(yu) 台精品演出,全年舉(ju) 辦大型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百餘(yu) 場,演出市場火爆成為(wei) 2023年的重要文化標記。
中軸線重要遺產(chan) 點文物完成整體(ti) 騰退,由中軸線申遺帶動老城整體(ti) 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和建黨(dang) 、抗戰、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成功打造了曆史文脈傳(chuan) 承的北京樣本。“博物館之城”建設紮實推進,全市新增11家備案博物館,掛牌27家“類博物館”,舉(ju) 辦展覽700餘(yu) 場,參觀人數達8700萬(wan) 人次,均創曆史新高。
三大文化設施如期開放
位於(yu) 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藝術中心、城市圖書(shu) 館、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於(yu) 2023年底如期開放、精彩亮相。北京創新實施“‘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16所高校5萬(wan) 餘(yu) 名學生走出校園參與(yu) 首都文化建設,形成高校人才培養(yang) 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雙向賦能的生動實踐。
2023年9月,闊別10年的“我與(yu) 地壇”書(shu) 市重磅回歸,近50萬(wan) 讀者共享書(shu) 香盛宴,續寫(xie) 城市文化記憶。未來,春季朝陽書(shu) 市、秋季地壇書(shu) 市將每年固定舉(ju) 辦,成為(wei) “書(shu) 香京城”的經典品牌。北京及時回應群眾(zhong) 訴求,推動95%景區取消預約,不斷擴大博物館延時開放範圍,大力整治票務“黃牛”亂(luan) 象,受到群眾(zhong) 積極回應和充分肯定。首都文明創城取得曆史最好成績,市民公共行為(wei) 文明指數實現“十七連升”。
去年前11個(ge) 月,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產(chan) 業(ye) 實現收入合計超1.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4%,以文化科技融合為(wei) 代表的新業(ye) 態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力。倍受關(guan) 注的電影市場不斷刷新檔期票房紀錄,《滿江紅》《流浪地球2》《誌願軍(jun) :雄兵出擊》《消失的她》等北京出品影片成功點燃觀眾(zhong) 熱情。
霍誌靜提到,為(wei) 繁榮發展首都影視產(chan) 業(ye) ,近期北京市委將出台關(guan) 於(yu) 推動首都影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在資助扶持優(you) 秀作品創作生產(chan) 、推動影視產(chan) 業(ye) 與(yu) 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完善影視拍攝服務保障機製等方麵推出務實舉(ju) 措,為(wei) 影視企業(ye) 在京發展注入信心,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