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絲路文化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不久前,第五屆海上絲(si) 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福建泉州舉(ju) 辦,來自43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2個(ge) 藝術團體(ti) 匯聚一堂,共同開展了美術大展、街舞邀請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等精彩活動,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奉上精彩絕倫(lun) 的文藝盛宴,呈現了文旅交流對話、多國民眾(zhong) 聯歡的生動圖景,抒寫(xie) 了文化匯聚、文明交融的動人篇章。
福建泉州,向海而興(xing) ;世遺傳(chuan) 承,八方來音。泉州古稱“刺桐”,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港口。宋元時期,泉州海外貿易空前繁盛,各國商人往來不絕,買(mai) 賣貨物堆積如山,不同國家、民族、宗教的人在這裏雲(yun) 集,泉州也成為(wei) 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起點及世界著名的對外通商口岸。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先民奮楫遠航留下的文化遺產(chan) 至今仍熠熠生輝。今天的泉州再續絲(si) 路情緣,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交流合作,讓絲(si) 路文化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文化遺產(chan) 承載燦爛文明、傳(chuan) 承曆史文化、維係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讓絲(si) 路文化綻放光彩,就要立足傳(chuan) 承,讓絲(si) 路遺產(chan) 活起來。近年來,從(cong) 免費開放遺產(chan) 展示館,到傳(chuan) 承南音、高甲戲等非遺技藝,再到啟動古城整治提升工程,“世遺泉州”品牌更加閃亮。進一步挖掘保護、整理利用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絲(si) 路文化,講好絲(si) 路故事,古代絲(si) 綢之路的曆史文脈才能持續流淌、代代傳(chuan) 承。
海洋以自我更新而成其浩瀚,文化因守正創新而生生不息。千百年前,中國茶葉、瓷器、綢緞等從(cong) 刺桐城出海走向世界;今天,擁有大批知名企業(ye) 的泉州,推動國潮品牌出海,各類產(chan) 品通過展銷中心、品牌展會(hui) 花開全球,讓外國消費者看到中國製造的實力、中華文化的魅力。此外,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海外熱播,手遊《白夜極光》全球上線,以更加時尚的方式觸達外國朋友與(yu) 年輕受眾(zhong)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再續絲(si) 路情緣,更應立足當下,做好形式創新、內(nei) 容創新,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絲(si) 路文化生命力。
在泉州,雕刻著印度風格猴行者的佛寺開元寺、保存著明代皇帝諭旨碑刻的伊斯蘭(lan) 教寺廟清淨寺與(yu) 文廟、關(guan) 帝廟比鄰,成為(wei) 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生動注腳。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取向,決(jue) 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當今時代,各國相互聯係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固步自封、一葉障目沒有出路。讓泉州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泉州,必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外國學者、記者來到泉州采訪采風,越來越多泉州藝術家、企業(ye) 家到各國交流訪問。開展多層次、有深度的對話交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cong) ,絲(si) 路文化將再次破繭成蝶、驚豔世界。
從(cong) 古都西安,到中原洛陽,再到鯉城泉州,一座座曆史名城見證著古絲(si) 綢之路連接亞(ya) 歐非幾大文明,見證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si) 路精神薪火相傳(chuan)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從(cong) 古絲(si) 綢之路的起點攜手再出發,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共謀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共促文明交流互鑒,延續千年的絲(si) 綢之路定能煥發新的生機,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