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泉州丨中新網評:千年多元古城,融通古今繁榮
中新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泉州,依山傍水,以海為(wei) 源、擁海為(wei) 鄰,在漫長的時光中,這裏積攢了豐(feng) 厚的文化遺產(chan) ,令人流連忘返。
日前,“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絡主題活動舉(ju) 辦。人們(men) 走進泉州,感受千年古城的非凡魅力,體(ti) 味一磚一石中凝聚的人類智慧。
千百年來,紮根於(yu) 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泉州的開拓進取之路,展現了“美美與(yu) 共”的人文理念。向海而生,奏響友好交流的華彩樂(le) 章;劈波斬浪,為(wei) 世界海洋文明貢獻智慧和力量。
曆史悠久的泉州,古稱“刺桐”,是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重要節點。
就航海條件而言,泉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you) 勢,生活在這裏的勞動人民敢想敢拚,成為(wei) 古代中國“梯航萬(wan) 國”的先行者。
泉州,勇於(yu) 開拓。先民們(men) 修築了跨海長橋“洛陽橋”,它建於(yu) 洛陽江入海口,建橋技術和工藝等有多項創新,橋建成之後,“易危而安,民莫不利”。
不僅(jin) 如此,曾有觀點指出,泉州造船業(ye) 高度發達,以流線型船型和水密隔艙為(wei) 技術特點的福船漂洋過海、縱橫天下,成為(wei) 中國古代遠洋貿易船的經典代表。
順應天時,泉州人用雙手創造財富。德化白瓷的行銷足跡從(cong) 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到南亞(ya) 、西亞(ya) ,再到歐洲,並深入歐洲大陸地區,美名遠揚。
泉州,友善包容。它在海上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獨特地位,不同膚色、信仰和語言的族群,在泉州城內(nei) 可以和諧共處。開元寺、清淨寺……文化底蘊豐(feng) 富而又多元。
泉州市舶司同樣見證了泉州在宋元時期的輝煌。海外貿易日益興(xing) 盛、城市規模逐漸擴大,赫赫有名的“東(dong) 方第一大港”泉州,出現“市井十洲人”“船到城添外國人”的繁榮景象。
古代泉州的發展曆程,體(ti) 現了拚搏、開放、包容等精神內(nei) 核。
四季更迭,歲月流逝,泉州勇於(yu) 進取、開拓創新的城市品格跨越時光,綿延至今。新時代的泉州人,信奉“敢為(wei) 天下先,愛拚才會(hui) 贏”,令這座古城煥發勃勃生機。
持續發力,為(wei) 經濟騰飛注入新動能。改革開放之初,百業(ye) 待興(xing) ,泉州瞅準時機,創造了中國民營經濟的一個(ge) 又一個(ge) 好成績。
作為(wei) “晉江經驗”的誕生地,泉州民營經濟發達,湧現了鴻星爾克、安踏、利郎、特步等一批標杆國貨企業(ye) ,亦被稱為(wei) “國潮之城”。
謀篇布局,為(wei) 城市發展增添新活力。泉州形成了紡織服裝、鞋業(ye) 、機械裝備等一大批產(chan) 業(ye) 集群,重視科技創新,賦能“泉州製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前,載滿66標箱貨物的班輪從(cong) 石獅石湖港啟程駛向迪拜,這是泉州新增的第18條“一帶一路”外貿航線,也是首次開通到中東(dong) 地區的集裝箱班輪航線。
作為(wei) 中國著名的僑(qiao) 鄉(xiang) ,泉州擁有分布在17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950多萬(wan) 海外鄉(xiang) 親(qin) ,通過發揮僑(qiao) 胞優(you) 勢,泉州持續探索優(you) 品出海模式,努力推動泉州產(chan) 品“揚帆出海”。
日月如梭,步履不停。泉州的發展持續向上向好,千年古港的“海絲(si) ”情緣依然延續,呈現一派砥礪奮進的新氣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