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繪就鄉村全麵振興“路線圖”
要讓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實際上是要讓農(nong) 民能夠便利化獲得優(you) 質的公共服務,但如果在人口較少的村莊布局與(yu) 城市水平相當的公共服務設施是不經濟的。“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一個(ge) 明確解決(jue) 思路,就是順應人口結構變化,優(you) 化村莊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公共服務配置。”
——————————
新春將至,日前發布的2024年一號文件釋放強農(nong) 惠農(nong) 信號。這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文件題為(wei)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學習(xi) 運用‘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意見”,分六部分對2024年及未來“三農(nong) ”工作作出部署。文件尤其強調要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製,把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作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三農(nong) ”工作的總抓手。
“必須看到,我國各地農(nong) 村情況千差萬(wan) 別,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發展水平、工作基礎各不相同。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即‘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經驗,要因地製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中央農(nong) 辦負責人在解讀該文件時說,歸根結底要讓廣大農(nong) 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堅決(jue) 反對搞形象工程、做表麵文章。
未來“三農(nong) ”工作主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總體(ti) 框架可以概括為(wei) ‘兩(liang) 個(ge) 確保、三個(ge) 提升、兩(liang) 個(ge) 強化’,‘兩(liang) 個(ge) 確保’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個(ge) 提升’是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提升鄉(xiang) 村建設水平、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水平,‘兩(liang) 個(ge) 強化’是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nong) 民增收舉(ju) 措。”在國新辦4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nong) 辦主任韓文秀介紹,文件從(cong) 關(guan) 鍵切口入手,在完善農(nong) 業(ye) 保險、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推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麵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不斷取得新成效,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得到更多實惠。
在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鄭風田看來,“兩(liang) 個(ge) 確保、三個(ge) 提升、兩(liang) 個(ge) 強化”是未來“三農(nong) ”工作的主線。他注意到,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部分,文件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把糧食增產(chan) 的重心放到大麵積提高單產(chan) 上,確保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我們(men) 國家的耕地就那麽(me) 多,但是產(chan) 量的提升還有很大潛力,尤其是中低產(chan) 田的改造,是未來國家糧食安全發展的核心內(nei) 容之一。”鄭風田解釋說,通過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提高中低產(chan) 田質量水平,這需要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糧食產(chan) 量13908.2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鬆。”在上述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nong) 辦副主任祝衛東(dong) 解讀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統籌糧食生產(chan) 、流通、消費,打出了政策“組合拳”,“文件把抓好糧食生產(chan) 保供作為(wei) 重點,明確了穩麵積、增單產(chan) 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確保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任務目標。”
他進一步分析說,主攻單產(chan) 提升,重點是抓住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要害。在種子上,加快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努力形成突破性進展。在耕地上,加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投入標準和質量,完善農(nong) 田水利設施,全麵提升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多措並舉(ju) 推進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
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也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抓糧食生產(chan) 的頭號工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程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23年已逐步推進玉米等糧油主要作物的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實際上很多專(zhuan) 家團隊的試驗田單產(chan) 都很高。”程鬱說,大麵積提高單產(chan) 的難點之一在於(yu) 如何把專(zhuan) 家試驗田的效果推廣至普通農(nong) 民的田地,“這需要把精耕細作的綜合集成方案變成讓農(nong) 民容易接受、操作便利化且經濟可行的方案,通過引入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也能夠提升綜合技術應用效果、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幫助普通農(nong) 民走上高科技現代農(nong) 業(ye) 的快車道。”
“千萬(wan) 工程”是一種方法論
作為(wei)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的重點,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在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及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中均被提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在部署2024年“三農(nong) ”工作任務時提出,要錨定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千萬(wan) 工程’從(cong) 整治農(nong) 村環境、解決(jue) ‘髒亂(luan) 差’問題入手,由點及麵,擴容建設,經過20多年的持續推進,已經成為(wei) 涵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個(ge) 方麵的一項係統性工程。”在韓文秀看來,浙江推進“千萬(wan) 工程”經曆了不同階段,不同的市縣也有不同的基礎和條件,但貫穿其中的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
如何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程鬱分析稱,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蘊含的係統觀念,要結合此次文件提到的“三個(ge) 提升”來看,“三個(ge) 提升”既強調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又注重提升鄉(xiang) 村建設和鄉(xiang) 村治理水平,三者是有機統一的整體(ti) ,與(yu) 此同時,“千萬(wan) 工程”本身也是一種方法論,“這要求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按照‘千萬(wan) 工程’的工作方法和推進機製去具體(ti) 地落實工作”。
程鬱告訴記者,這意味著把“三農(nong) ”工作作為(wei) 一個(ge) 有機整體(ti) 和係統,通過因地製宜、分類施策,“東(dong) 、中、西部不同區域的農(nong) 村,每年要能夠找準一些關(guan) 鍵切入點突破,有效解決(jue) 短板弱項問題,辦成一些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她舉(ju) 例說,有的農(nong) 村從(cong) 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的改造入手,因為(wei) 不改善環境,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可能會(hui) 受到製約,有的農(nong) 村則首先把產(chan) 業(ye) 發展起來,但同時也需要配套發展相應的基礎設施與(yu) 公共服務。
中原農(nong) 穀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楊建國也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各地學習(xi) “千萬(wan) 工程”經驗時,首先要突出合理,既要合理設定目標任務和標準,也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與(yu) 浙江相比,中西部很多地方基本還處於(yu) ‘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的起步階段。”
從(cong) 聚焦解決(jue) “誰來種地”問題、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高素質生產(chan) 經營隊伍,到健全農(nong) 產(chan) 品全產(chan) 業(ye) 鏈監測預警機製,持續加強產(chan) 業(ye) 和就業(ye) 幫扶……多項強農(nong) 惠農(nong) 舉(ju) 措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支撐。在程鬱看來,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這些要求,是錨定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立足於(yu) 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每年都循序漸進地分階段推進(‘三農(nong) ’工作)、久久為(wei) 功,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未來的鄉(xiang) 村建設要根據人口變化來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文件提出的六方麵28條舉(ju) 措中,有不少“更務實,更符合實際”。以鄉(xiang) 村建設方麵的舉(ju) 措為(wei) 例,結合當前人口新常態特征尤其是農(nong) 村的人口結構變化,文件提出“適應鄉(xiang) 村人口變化趨勢,優(you) 化村莊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公共服務配置”。
“這是今年非常重要的提法,與(yu) 此對應,一係列對於(yu) 基層的考核指標、檢查指標也將進行一些調整。”在鄭風田看來,未來的鄉(xiang) 村建設,要根據人口的變化來推進。
程鬱也認為(wei) ,未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提升,鄉(xiang) 村人口減少的趨勢不會(hui) 改變,“但在這個(ge) 過程中,不同村莊之間會(hui) 出現分化,有一些產(chan) 業(ye) 發展較好、人居環境較好的村莊可能會(hui) 吸引外來人口入村,人口反而是增加的,同時很多村莊會(hui) 成為(wei) ‘空心村’。”
她結合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要求與(yu) 目的說,要讓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實際上是要讓農(nong) 民能夠便利化獲得優(you) 質的公共服務,但如果在人口較少的村莊布局與(yu) 城市水平相當的公共服務設施是不經濟的。“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一個(ge) 明確解決(jue) 思路,就是順應人口結構變化,優(you) 化村莊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公共服務配置。”程鬱說。
此外,文件中有關(guan) “強化農(nong) 民增收舉(ju) 措”的提法也受到關(guan) 注。在程鬱看來,新冠疫情平穩轉段後,農(nong) 村居民的收入恢複滯後於(yu) 城鎮居民,在這種情況下,實施農(nong) 民增收促進行動等肯定會(hui) 作為(wei) “三農(nong) ”工作部署的重點。“但農(nong) 民增收確實是個(ge) 複雜的係統性難題。”程鬱告訴記者,還是得結合農(nong) 民目前的收入結構,通過產(chan) 業(ye) 拉動經營性收入提升、就業(ye) 帶動工資性收入增長、強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提高轉移性收入等,多維度拓寬增收渠道。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工資性收入占農(nong) 民收入的41.96%,家庭經營淨收入占農(nong) 民收入的34.63%,其中六成多來自農(nong) 業(ye) 經營收入。“未來想進一步提升工資性收入即外出打工收入,需要加強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培訓。”鄭風田結合數據說,如何通過土特產(chan) 、林下經濟、庭院經濟等提高農(nong) 民收入,讓農(nong) 民增收,仍具備一定的潛力,此外,還要通過政策補貼、財產(chan) 性收入等方式讓農(nong) 民獲得收益。
本次文件提出,實施農(nong) 民增收促進行動,支持農(nong) 民發展特色種養(yang) 、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同時做好大齡農(nong) 民工就業(ye) 扶持。文件還提及加強拖欠農(nong) 民工工資源頭預防和風險預警,完善根治欠薪長效機製,提出健全全產(chan) 業(ye) 鏈監測預警機製,強化多品種聯動調控,提升消費幫扶助農(nong) 增收行動實效,穩價(jia) 格、促增收。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w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關(guan) 鍵。”中央農(nong) 辦負責人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nong) 民增收促進行動,目的就是鞏固農(nong) 民持續增收勢頭,促進共同富裕,“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