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飛馳人生2》,打破電影續集口碑下滑“魔咒”?

發布時間:2024-02-28 16: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5年前上映的《飛馳人生》,留給觀眾(zhong) 一個(ge) 開放式結尾,男主角的生死與(yu) 結局成為(wei) 一大懸念。

  2024年,《飛馳人生2》上映,承接前作,導演依然是韓寒,講的還是張馳的故事。截至目前,它在豆瓣獲得超過7.5分的評分,票房超過30億(yi) 。

  從(cong) 上述兩(liang) 方麵看的話,《飛馳人生2》已經超過前作。有人戲稱,《飛馳人生2》打破了電影續集口碑下滑的“魔咒”;也有人看完電影,有了除“搞笑”之外更多的感受。

  巴音布魯克賽場的故事

  沒有看過前作,其實不影響理解《飛馳人生2》的主線劇情。

  張馳曾是個(ge) 優(you) 秀的賽車手,在巴音布魯克賽場取得過好成績,不過因為(wei) 鉛封沒找到,這個(ge) 成績不被承認,也導致他承受壓力和質疑,帶著傷(shang) 病黯然離場。

  後來,有人給讚助,他覺得有利可圖,便帶著孫宇強和記星,以及天才車手厲小海,還有一個(ge) 總是考不過科目二的駕校學員劉顯德,組成車隊,打算參加最後一屆巴音布魯克拉力賽。

  因為(wei) 錢不夠,他們(men) 隻能組裝三輛賽車:一輛用於(yu) 參加對撞測試;一輛用最好的設備和配件,給厲小海開;剩下的一輛張馳自己開,配置比較差。

  最初,張馳對比賽成績的要求很低。資金不足,還有對手使壞,也讓張馳原本有些複燃的賽車夢又漸漸破滅,直到他發現了當年那枚鉛封,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找回自信後,再一次行駛在巴音布魯克賽道上,張馳打開心結,和搭檔一起穿越惡劣天氣,解決(jue) 對手製造的各種難題,衝(chong) 向終點,幫助自己的車隊拿下團體(ti) 冠軍(jun) 。

  又“喪(sang) ”又熱血?

  在有關(guan) 《飛馳人生2》的評價(jia) 中,“熱血”是一個(ge) 高頻詞。但故事的前半部分其實有點“喪(sang) ”,張馳是一個(ge) 很立體(ti) 的人物,沈騰演出了他的落魄和執著。

  為(wei) 了謀生,張馳在駕校當教練。他學會(hui) 了算計,聽到有人願意拿讚助組車隊,明知道400萬(wan) 的預算根本不夠,依然答應下來,打算敷衍了事,一開始並沒想拚盡全力比賽。

  遇到問題,張馳會(hui) 給自己找借口。厲小海能夠精準把握臨(lin) 界刹車時間,輕鬆完成挑戰。他也決(jue) 定露一手,結果出了醜(chou) ,最後把鍋扣在了刹車片的頭上。

  但張馳始終難以忘記幾年前比賽中的意外,一直活在陰影裏,自己嚐試訓練,結果開車時翻了車,被卡在車內(nei) 動彈不得,失聲痛哭。看見有人過來,他又收住眼淚,故作輕鬆。

  不過,張馳對賽車的熱愛一直不曾磨滅,離開賽場幾年,依然熟知比賽規則。幾經周折後,他和同伴重新製定參賽計劃,準備再拚一次。

  臨(lin) 近結尾,張馳開著傷(shang) 痕累累的賽車行駛在巴音布魯克的賽道上,仿佛又看到五年前的賽車和年輕的自己,刹那間與(yu) 其合為(wei) 一體(ti) ,最終超越了當年的成績。

  這一幕,被觀眾(zhong) 評價(jia) 為(wei) “超越自我”,張馳終於(yu) 實現了與(yu) 自己的和解。

  成年人世界的無奈

  關(guan) 於(yu) 《飛馳人生2》的故事,張馳的心態變化被討論的比較多。有人說,看完《飛馳人生2》,看到了成年人世界的無奈。

  比如,感受到生活的殘酷之後,張馳選擇妥協,對外界的負麵評價(jia) 裝作視而不見,麵子和名聲都無所謂,而且對生活變得非常糊弄,理由很充分:做一件事,大部分是為(wei) 了生存。

  組車隊時,張馳需要絞盡腦汁湊錢,但葉經理隻需跟負責人聊幾句,就能如願在對撞測試中和張馳分在一組,哪怕被發現在測試車輛上動手腳,也隻是補上規則漏洞而已,不影響參賽。

  如此種種,很難不讓人想起那句近乎呐喊的話:“我尊重規則,但它得公平啊!”

  在講賽車的同時,電影也展示了現實中人們(men) 可能遇到的問題:從(cong) 巔峰跌落穀底,心理落差巨大;足夠努力,依然失敗;一些人遵守規則,一些人卻能從(cong) “不遵守規則”中獲利。

  麵對種種鬧心事,張馳選擇了堅持和勇敢麵對,義(yi) 無反顧往前走。與(yu) 其糾結不休,不如坦然接受。戰勝自我的方法之一,就是純粹與(yu) 執著。

  “喜劇”標簽之外

  電影帶著“喜劇”的標簽,但從(cong) 網友曬出的台詞來看,很多觀眾(zhong) 從(cong) 《飛馳人生2》中感受到的,可能不隻是“搞笑”。

  比如,提到“機會(hui) ”。“我努力過無數次了,機會(hui) 隻會(hui) 出現在這其中的一兩(liang) 次。”還有不甘心與(yu) 釋懷。“可是你那事不都已經過去了嗎?”“不是過去了,我隻是接受了。”

  再比如:“成績我可以不要,但我不能不要我的清白。”很多時候,人們(men) 執著於(yu) 一件事情,不單純是為(wei) 了獲得外界認可,而是為(wei) 了給自己一個(ge) 交代。

  另外,影片中爭(zheng) 論比較多的一點,就是張馳跑完全程在邏輯上是否說得通。畢竟,他雖然曾是優(you) 秀的賽車手,但如今身體(ti) 不好、賽車條件差,中途遭遇對手幹擾,現實中可能很難完成比賽。

  也有觀點認為(wei) ,不妨將這段內(nei) 容看成電影為(wei) 觀眾(zhong) 造的一場夢:曆經歲月磨礪,仍然能有熱情為(wei) 有價(jia) 值的夢想竭盡全力,滿懷希望。或許,這才是打動人心的地方。(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