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累計收購2023年秋糧近1.5億噸 糧食購銷儲備監管新體係已建成
2月27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發布消息,截至目前,主產(chan) 區各類糧食企業(ye) 累計收購2023年秋糧近1.5億(yi) 噸,收購進度七成半。
我國已累計收購2023年秋糧近1.5億(yi) 噸
從(cong) 收購品種看,中晚秈稻收購超2700萬(wan) 噸,粳稻累計收購超3000萬(wan) 噸,玉米收購量超8400萬(wan) 噸。目前,東(dong) 北、華北地區秋糧收購正在集中上量。
黑龍江哈爾濱希勤鄉(xiang) 希勤村種糧大戶 張曉偉(wei) :每個(ge) 環節都告訴你,因為(wei) 咱們(men) 剛來也不懂哪個(ge) 程序,到卸糧那邊卸得都非常快,服務得非常到位。
中儲(chu) 糧雙城直屬庫五家分庫經理助理 王強:每天早上我們(men) 5點開始準時進行放車,夜間到10點、11點,時間長才能保證卸車的數量,第二就是多開卸車口,高峰時達到8條卸載線,已經達到最大接收能力。
近日,我國多地出現雨雪冰凍天氣,各地各部門完善應對預案、加強監測預警,保障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記者在我國北方最大的食用油加工基地天津中糧佳悅看到,廠區水泥立筒倉(cang) 庫群增加了34萬(wan) 噸的倉(cang) 容,加工能力也在提升,市場上熱銷的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產(chan) 品供應穩中有增。
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 王鈺:開足馬力,從(cong) 輪船上的原料變成食用油,隻需要8小時。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表示,將緊盯重點地區、重點品種、重點時段,統籌抓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保障農(nong) 戶餘(yu) 糧順暢銷售,做好監測預警、糧食收購、儲(chu) 備管理、庫存投放等各項工作,守住農(nong) 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保障國內(nei) 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
政策性糧食監管信息化實現全覆蓋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最新消息,我國糧食購銷儲(chu) 備監管新體(ti) 係已經建成,政策性糧食監管信息化實現全覆蓋。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 錢毅:糧食購銷和儲(chu) 備監管體(ti) 係的核心是政策性糧食監管信息化係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平台目前已經匯集到了糧食購銷數據超4億(yi) 條,數據采集範圍擴大了60%,大數據監管效能逐步顯現,為(wei) 糧食購銷和儲(chu) 備監管提供了“千裏眼”。
據介紹,通過兩(liang) 年的建設,糧食購銷儲(chu) 備監管新體(ti) 係以糧食購銷領域監管信息化國家平台為(wei) 核心、省級平台和央企平台為(wei) 樞紐、糧庫信息係統為(wei) 基礎的三級係統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實現了購銷儲(chu) 存全過程遠程實時動態監管。政策性糧監管信息化係統實現了“儲(chu) 糧一張圖、監管一張網”,人機協同“大數據”管糧。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 錢毅:將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有序應用到糧食購銷和儲(chu) 備監管信息化建設當中,充分挖掘現有數據資源,進一步強化綜合分析和預警能力,持續用好、用活、用足監管係統,助力糧食行業(ye) 數字化轉型。
“大糧倉(cang) ”背後的糧食智能管家
糧食入倉(cang) ,細心嗬護。隨著一大批數字化、智能化糧庫建設並投入運營,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黑龍江是我國糧食生產(chan) 第一大省,“北大倉(cang) ”的糧食智能管家——“數字龍糧”監管服務平台,發揮著重要作用。巡查管護糧庫和檢測查驗糧食,是庫管員王宇迪每天的“必修課”。上班第一件事,王宇迪就是向“數字龍糧”數字管理員發出申請,查看倉(cang) 房情況並進行清掃維護。
黑龍江省儲(chu) 備糧哈爾濱直屬庫糧庫管理員 王宇迪:網絡管理員,我申請打開27號倉(cang) 。
收到申請,遠在70公裏外的“數字龍糧”一體(ti) 化監管服務平台的大屏上,實時出現報備信息及預警提示。
黑龍江省儲(chu) 備糧哈爾濱直屬庫糧庫管理員 王宇迪:現在電子貨位卡已經打開,品種是玉米、等級三等,倉(cang) 溫、糧溫、外溫都可以看到,糧溫狀態是正常。
記者注意到,同樣是人工檢測,但是現在王宇迪隻靠一張電子貨位卡,就可以完成存糧主要信息的查驗核準,和以前的手動檢測、手工錄入相比,更快更高效。
黑龍江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副局長王紹雷:黑龍江省“數字龍糧”監管服務平台上線一年以來,全省累計接入649戶政策性糧食存儲(chu) 庫點,通過信息化賦能,實現了對糧食收購、儲(chu) 存、銷售、輪換等環節的實時監控、動態預警。
在江西,糧食從(cong) 進倉(cang) 之初就有了“智能管家”。最近南方雨雪天氣較多,黎川縣糧食儲(chu) 備中心定時開啟機械通風,防止糧食受潮。記者注意到,糧倉(cang) 裏安裝了81個(ge) 糧溫檢測點,分布在糧堆糧垛30公分以下。有了這個(ge) 糧溫糧情“智能管家”,管理員通過電腦一張圖,就可以實現對糧食的24小時實時監控。
黎川縣糧食安全保障中心管理員楊陽:這是我們(men) 糧倉(cang) 的監測3D圖像。通過遍布糧倉(cang) 內(nei) 的溫度感應器和視頻監控,就能對糧倉(cang) 內(nei) 的溫度、蟲害進行全方位監測,並將數據同步顯示到係統平台上,實現糧食儲(chu) 存看得見、管得住。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表示,下一步將聚焦“數字糧儲(chu) ”建設,進一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糧食的產(chan) 、購、儲(chu) 、加、銷深度融合,實施“上雲(yun) 用數賦智”,建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數據安全中心,整合資源、打通數據、貫通應用,實現各類政府儲(chu) 備的動態監管和應急指揮調動,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
(總台記者 梁麗(li) 娟 王凱博 蔣樹林 楊瀅 謝岩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