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話劇《老酒館》:刻寫民眾抗敵的悲壯史詩

發布時間:2024-02-28 16: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宋寶珍(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北京市文聯特約評論家)

  近年來,將影視作品改編成舞台劇的現象不斷湧現,如話劇《十字街頭》《覺醒年代》《英雄兒(er) 女》《家有九鳳》等。這一方麵說明好作品總有不斷被改編、被詮釋的空間,另一方麵也證明了戲劇藝術具有的凝練性和劇場性優(you) 勢。大連話劇院近年來不斷探索跨媒介藝術改編,推出的由46集電視劇《老酒館》改編成的同名話劇在劇場收到掌聲不斷。筆者認為(wei) ,其受到觀眾(zhong) 認可和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麵。

  一是以老酒館為(wei) 固定場景,反映日常生活、市井風情,在展現1931年至1945年關(guan) 東(dong) 地區波瀾壯闊的抗日鬥爭(zheng) 畫卷、讚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zheng) 精神中,凸顯平民視角。

  在抗日戰爭(zheng) 時期,超過3500萬(wan) 中華兒(er) 女在慘烈的抗日鬥爭(zheng) 中英勇犧牲。老酒館的掌櫃陳懷海在抗戰勝利後望著酒架子,孑然一身、感慨唏噓。麵對著那些曾在酒館裏喝酒的人再也不會(hui) 回來的事實,他不禁悲從(cong) 中來——酒館雖小,卻激蕩曆史風雲(yun) ,這裏不僅(jin) 有天縱豪情、醉酒當歌的賓客;還有風雲(yun) 際會(hui) 、來去如風的抗聯戰士;也有酒館裏的故人老北風、穀三妹、馬旅長、小棉襖等。一壇壇老酒背後,是說不盡的故事,是一個(ge) 個(ge) 曾經鮮活的生命。

  生與(yu) 死向來是關(guan) 乎人的存在、境遇、價(jia) 值和意義(yi) 的藝術命題。日本侵占東(dong) 北後,對中國人民展開殘酷殺戮。無論是陳懷海還是穀三妹,他們(men) 都遭遇了親(qin) 人被殺害的悲劇。在日本殖民統治下,他們(men) 既要勇敢地活下去,同時也始終保持著對敵鬥爭(zheng) 的勇氣和毅力,保留著對民族和對個(ge) 人的自尊心的堅持。在老酒館這個(ge) 匯聚八方信息、各色人物的舞台,仁義(yi) 堅忍的陳懷海結識了寧為(wei) 玉碎不為(wei) 瓦全的說書(shu) 人方先生,保護了殺死日本憲兵的“老北風”,勸說了東(dong) 北軍(jun) 官馬旅長重回抗日戰場,痛斥了粉飾偽(wei) 滿洲國的清朝遺老那正紅……該劇正是通過在有限時空內(nei) 展現一個(ge) 個(ge) 平民英雄的感人故事,歌頌了中國人民將個(ge) 人命運與(yu) 國家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愛國精神。

  二是人物性格鮮明、生動、獨特。該劇刻畫出一群有血有肉、敢愛敢恨、重情義(yi) 、有擔當的平民英雄形象,強調人物性格成長與(yu) 環境、命運的關(guan) 係,展現出中華民族忠孝仁義(yi) 的民族精神。

  陳懷海作為(wei) 老酒館的掌櫃,身懷民族大義(yi) 。他得知穀三妹與(yu) 抗聯組織關(guan) 係密切,為(wei) 其傳(chuan) 送情報,便暗中保護。他不顧個(ge) 人安危,救護老北風和馬旅長等抗日好漢。當穀三妹轟炸敵人彈藥庫,被敵人追捕時,他臨(lin) 危不懼,以自己的機智和勇敢使穀三妹化險為(wei) 夷。他明知女兒(er) 小棉襖投身抗日活動危險重重,還是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奉獻給民族解放運動。陳懷海的身上帶著闖關(guan) 東(dong) 的山東(dong) 農(nong) 民的特征,體(ti) 現出他們(men) 仁義(yi) 寬厚、能吃苦、講交情的精神特質。

  穀三妹身上則展現了關(guan) 東(dong) 女子的豪放、熱情、善良、真誠。她的性格可以剛烈如鐵,熱情如火,也可以柔情如水,沉穩如山。小棉襖與(yu) 父親(qin) 失散多年後又回到家庭,從(cong) 任性潑皮到被穀三妹的抗敵行動鼓舞毅然參加抗敵鬥爭(zheng) 、身擔民族大義(yi) ,這一人物性格的成長變化,展現出的正是普通人在家國破碎的時代背景下做出的不凡選擇。

  除了主角,該劇也注重對次要角色的性格刻畫。喝醉了酒要倒拔垂楊柳的趙老三,每天都要走很長的路來酒館、站著喝完二兩(liang) 酒的老二兩(liang) ,僅(jin) 憑三寸不爛之舌、指天說地、讓鬼子氣恨交加的評書(shu) 藝人方先生,表麵上咋咋呼呼實際上對街坊暗中保護的老警察,僅(jin) 僅(jin) 在酒館裏偶然露麵、優(you) 雅端莊卻抑鬱難平的婉容,以及那位在做土匪還是做抗聯戰士之間徘徊不定、最後走向抗敵前線英勇犧牲的馬旅長……他們(men) 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征、行為(wei) 動機、生命軌跡各不相同,劇中對他們(men) 個(ge) 性的塑造起到了烘托主題的作用。

  三是善於(yu) 構作懸念、矛盾,較好運用了發現與(yu) 突轉等編劇手段,戲劇敘事和故事展開具有傳(chuan) 奇性。

  將一部長篇電視劇改編成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話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可見編劇黃維若對於(yu) 情節主線、重要場麵、人物關(guan) 係的提煉和加工深具藝術功力,並且匠心獨運。比如馬旅長帶著一群弟兄吃喝之後無錢付賬,拿出了手槍和手榴彈,酒館夥(huo) 計們(men) 也舉(ju) 起了菜刀,此時陳懷海舉(ju) 重若輕,幾句誠懇的言語就打破了僵局;又如小棉襖看到父親(qin) 身邊有個(ge) 漂亮女人穀三妹,就想方設法刁難她,誰知幾個(ge) 回合下來,小棉襖已經臣服於(yu) 穀三妹。全劇故事不疾不徐,娓娓道來。該劇在結構上類似於(yu) 老舍先生的《茶館》,以冰糖葫蘆式的結構,在濃鬱的生活氣息中,追求一種隻可意會(hui) 的意味,一種複雜人性的生命回響。廖向紅的導演,既有場麵壯闊、恢宏大氣的一麵,也有抒情與(yu) 寫(xie) 意並重、溫婉與(yu) 細膩共生的特性。劇中轉台不僅(jin) 是空間變換的必需,是人物活動的場域,更是酒館與(yu) 街市、個(ge) 人與(yu) 時代渾然一體(ti) 的社會(hui) 氛圍的表征。這些都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印象。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8日 16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